石庙村

更新时间:2024-08-31 07:55

六合区横梁镇石庙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村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把石庙村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村民富裕、管理民主、生态优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该村经济总收入3.2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8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96元。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南京市综合实力百强村。

创业致富

走自主创业之路、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石庙村把农民创业作为富民强村的重要举措,创造条件,提供服务,鼓励村内有能力的农民通过创业致富。一是鼓励能人创业。1997年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来村考察论证,带来了一批新项目,兴办了南京新意化工厂;2002年又聘请南京林业大学博士作指导,成立了惠宇农化公司和新意表面活性剂研究所,2006年实现产值4950万元,创利税326万元。二是鼓励干部创业。村党支部书记孙瑞曹2001年10月投资19.5万元兴办建材厂,现年产值95万元。在他带动下,其他4名村干部各自创办了企业。2006年,村干部创业的企业实现产值250多万元,利税20多万元,解决本村100多农民的就业。三是鼓励全民创业。村干部创业致富后,村民张宝金于2001年投资30万元兴办了南京鑫洋制泵厂,现年产值400多万元,创利税40万元。干部带头创业,办一个,成一个,掀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潮。2006年,全村有206户个体工商户和28家私营企业,占总户数的29%,年创产值1.9亿元。全村814户中,资产在20万元—50万元的有280户,50万元—100万元的有96户,100万元以上的有45户;95%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楼房,户均拥有2部手机(电话),拥有私家轿车40多辆。

建设康居工程

建设康居工程、让农民住得更舒适

农户居住分散、房屋占地面积大、生活设施不配套,针对这个情况,村里超前谋划,加快康居工程建设。一是高起点规划。2002年,该村聘请南京师范大学专家,对全村村庄建设作了详细规划,提出了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集中的思路,确定了中心村位置与基本布局,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中心村建设。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该村以交通便捷、地理位置适中的井东组、井西组为中心,建立中心村。铺设下水管网2450米,安装感应路灯38盏,新建72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广场,种植景观行道树2200棵,新建水冲式公厕一座,添置封闭式垃圾池14个、垃圾箱40只、垃圾清运车4辆,配备了保洁员4名,垃圾日产日清,确保了中心村卫生洁净、环境优美。三是转产转业。为吸引农民入住,解决农民转产转业的后顾之忧,该村农民将承包的300亩土地,以土地入股的形式,集中到村股份合作社,招标转让给种植大户和企业经营。每年以540元/亩的标准保底分红给农户,让农民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安心从事二、三产业。该村在中收村附近专划一块菜地,按人均0.1亩的标准,统一分配给入住农户,解决吃菜问题。这些措施促进了农民向中心村集聚。目前已有1216人、281户农民入住中心村,其中别墅211户,公寓楼70户。2006年该村又建成3幢农民公寓楼,安置94户农民入住。

建设生态村

建设生态村、让生活环境更优美

石庙村通过几年的努力,使中心村居住环境更优美,成为田园旅游的目的地,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居住地,成为广大农民的美好家园。他们的做法,一是创建生态试验村。村里投入820万元,用于村内生态环境建设,铺设水泥硬质水渠1125米,疏浚沟渠6865米,新建生产桥12座、排涝站1座,实行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作为有机肥料肥田,秸杆气化,创成江苏省生态试验村。二是发展特色农业。村里十分重视发展旅游观光特色农业,打响农业品牌,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目前,该村已形成了260亩优质香樟苗木和花卉、450亩的雪菜种植片、200亩早豆、100亩大棚蔬菜以及60亩浅水藕、西瓜、甜玉米等种植片。特色农业成为中心村一道靓丽的风景。三是美化居住环境。在中心村,家家门前栽上了香樟和海桐,屋后栽上了樱花和小叶黄杨,院里栽上了紫薇、月季、一串红、广玉兰等,阳台、室内装饰有垂丝海棠、珍珠绣线菊、棕榈等盆景花,农民居住在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的优美环境中。

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民享受城市人生活

通过几年的建设,石庙村入住中心村的农民生活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贫穷、落后、闭塞的农村,在这里早已不见了踪影,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则是幅祥和、繁荣的新农村画卷。一是农民出行方便了。该村铺设了灰色化道路11.6公里,贯穿中心村各户门前,公共汽车直通该村,方便农民出行。二是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了。祖祖辈辈生活在“屋旁就是厕所、猪圈,吃的是池塘水”的农民住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别墅,吃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烧饭用上了液化气,使用了升级卫生间,洗上了太阳能热水澡,生病有医护,卫生有保洁员,就业不出村,安居乐业。三是农民文化生活丰富了。该村农民活动室、电教室常年对村民开放,村民锻炼有器材,文娱有场所,休闲有去处。村里组织开展卡拉OK歌咏比赛、扑克牌80分比赛、拔河比赛等,丰富村民的文体生活。村民普遍订阅了《南京日报》、《农民致富》等报刊杂志,闲时读书看报,精神生活丰富。全村近40%的农户建立了家庭书房,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近几年来,该村有60名学生考上了大学。

目前,石庙村投入2500多万元,新建占地400亩的农民创业园,40套高档农民公寓楼,铺设中心村主干道4.5公里,新建1座污水处理厂,开挖3万平方米的人工月牙湖,逐步把石庙村建成西有居住商贸区、南有工业集中区、北有生态农业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石庙村的大搬家,既是进一步发展工业和规模农业的需要,也正是近年来该村工业和农业获得大发展的结果。通过实施工业强村战略,石庙村集体经济收入近年来连年递增:2002年8万元,2003年11万元,2004年60万元,2005年128万元;通过实施工业强村战略,石庙村民的口袋也迅速鼓了起来:2005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2.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10元,村里资产过百万的村民超过180人,资产超千万的超过4人。目前村里有私家车的农户已经超过了30户。在近年来的大发展中,20多个农民成了企业家,580多个农民成了工人,30多个种粮大户成了职业农民。石庙村成了省级文明村、南京市百强村。更为可喜的是,石庙有很富的人,但没有很穷的人,由于各项富民保障措施有力,村民的生活都很宽裕。

新建成的石庙中心村紧靠宁通公路、宁启铁路,交通便利,配套齐全。走进中心村,四通八达的网格状村中道路、见缝插针的房前屋后绿化、独具特色的村民休闲广场,让人耳目一新。村干部告诉记者,村民从老村到新村,还有一个便利,那就是邻里之间联系更顺畅、来往更多了,和谐文明的邻里关系正在悄然形成。

石庙人搬家,也搬出了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康居工程的实施靠的不是行政命令,而是它自身的吸引力。”村主任尹华告诉记者,对于农民搬迁,村里完全凭自愿。2003年刚开始搬迁的时候,村民思想不统一,尹华就和村妇女主任尹梅带头搬进中心村。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当年6户人家随之搬家,到2004年,新搬农户就达到了42户。

去年,村里为了进一步节约土地,集资建起了3幢农民公寓楼,可一次性解决100户农民的居住问题。为了给搬迁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村里决定把公寓楼以成本价每平方米680元对村民出售,结果很快被预订一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