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6 11:03
石景芳(1912年-1942年),山东省无棣县人。1930年,石景芳考入山东省立第四中学。193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受鲁北党组织的委托,秘密创建无棣县基层党组织。9月,石景芳任中共无棣县工作委员会书记。1938年,他前往东光县创建抗日根据地。同年10月,任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此后,历任鲁北行政委员会主任、冀南六专署专员、冀鲁边区一专署专员、冀鲁边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
石景芳,原名石宗玉,字景芳.1912年生于无棣县水湾镇刘风台村。在父亲的影响下,石景芳从小就养成了不畏强权、爱憎分明、急公好义的性格。1928年冬,石景芳考上了无棣县立第一高小。1930年夏,他又考入山东省立第四中学。在校期间,他开始阅读一些革命书籍,接受革命思想教育。1933年夏,他升入本校高中部学习。在校期间石景芳以学生自治会的名义,发动学生与学校当局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终于迫使反动校长低头认罪。后石景芳又考入北平宏达中学。1935年,由于日本侵华形势日趋紧张,石景芳被迫退学回乡。
石景芳回乡后,在本县吴店、小山等村任短期小学教员。他和进步青年关星甫、关荣亭等人为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号召,在刘风台小学成立了“友谊读书会”,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传播马列主义和革命思想。后来,读书会的大部分人参加了冀鲁边区抗日部队——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其中不少人成了这支抗日武装的骨干分子,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37年2月,石景芳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以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姿态,投入到中国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之中。
七七事变前夕,他不顾国民党地方当局的阻挠破坏,与关星甫、冯景恩等人组织了无棣县抗日救亡会,会员发展到800多人,使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37年8月,根据抗日形势发展的需要,在鲁北特委的领导下,石景芳和关星甫等主动与津南特委冯景恩、于梅仙取得了联系,成立了中共无棣县工作委员会,石景芳任宣传委员。不久,石景芳被任命为无棣县工委书记。在此期间,根据党的指示,石景芳积极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抗日斗争。他组织了40余人的武装部队,在无棣西部与敌伪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1938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31游击支队攻克无棣县城,石景芳带领抗日武装加入第31支队,被编入第3路军第3大队。7月,石景芳任第31支队政治特派员。他壮大了革命队伍,为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石景芳扎根群众,顾全大局,有勇有谋,深受东光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39年10月,石景芳以绝对优势当选为东光县民主抗日政府县长。同月,他还被评选为抗日民主政府模范县长。1941年,石景芳调任冀鲁边区第一专署专员兼军分区司令员。他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扩大统一战线;推行合理负担、减租减息等法令条例,改善群众生活。被冀鲁边区行政委员会评为推行政策法令的模范工作者。
1942年5月,侵华日军华北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亲率5万兵力,对冀中开始了疯狂的大“扫荡”。6月19日拂晓,日军集结重兵分四路包围了一专署、一地委驻地大单家。石景芳在中弹负伤的情况下仍忍着剧痛,继续组织机关、连队转移突围,并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战斗从拂晓打到中午,由于寡不敌众,石景芳等人全部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