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杨镇

更新时间:2024-04-13 08:28

石杨镇,隶属于安徽马鞍山和县,地处和县北端,东与江苏南京浦口区相连,东南接香泉镇,南连西埠镇,西邻善厚镇,西北与滁州全椒县武岗镇隔滁河相望。辖区总面积164.8平方千米。2019年末,石杨镇户籍人口37979人。

历史沿革

秦朝时期,属乌江亭地,后属乌江县(淮南郡)。

明朝,属乌江,为和州怀德乡四九都、四十都辖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为金杨、高皇殿2乡。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成立江和全行政办事处,该地分设八大禁、翁坝、金城庙3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名金绰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成立石杨乡。

1952年2月至1955年7月,石杨乡属香泉区。

1955年8月,又属善厚区;同年10月,撤区并乡,成立公社,石杨和高关合并成立高关公社。

1963年5月,撤销公社,改设石杨区。

1969年4月,全县撤区。

1970年12月,复为石杨区。

1992年2月,撤区并高关、金城、石杨3乡合称石杨镇。

2005年12月,绰庙乡合并石杨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石杨镇辖石杨、绰庙2个居民委员会,高关、花园、八禁、金城、新农村、铸陆、裕民、幸福、中山9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石杨镇下辖2个社区、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和县夹山关路4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杨镇地处和县北端,东与江苏南京浦口区相连,东南接香泉镇,南连西埠镇,西邻善厚镇,西北与滁州全椒县武岗镇隔滁河相望。辖区总面积164.8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石杨镇有耕地面积51700亩。

人口

2011年末,石杨镇辖区总人口4021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20人,城镇化率7%。总人口中,男性20939人,占52.1%;女性19277人,占47.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53人。

2019年末,石杨镇户籍人口37979人。

政治

(领导信息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参考资料来源:)

经济

综述

2011年,石杨镇财政总收入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截至2019年末,石杨镇有工业企业67个,其中规模以上6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3个。

农业

2011年,石杨镇生产粮食28200吨,其中水稻21700吨,小麦4785吨,油菜籽1994吨,棉花145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3055亩,产量2904吨。主要品种有芹菜、莴笋、大白菜、萝卜、毛豆、西红柿等,其中芹菜260吨,葛笋345吨,萝卜306吨,毛豆298吨,西红柿196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3700头,年末存栏4006头;羊出栏1965只,年末存栏1290只;家禽饲养量98万羽。

工业

2011年,石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5.8亿元。工业企业6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

金融业

2011年末,石杨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亿元,比上年增长25%;各项贷款余额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

交通运输

2011年末,镇区206省道和绰善、石关、西石县道共4条主要道路,道路总长度5000米,均为水泥路面。境内206省道(滁芜路)直穿南北,县道(绰善路)横穿东西。东接合宁高速公路,村村通砂石路、水泥路。2011年,建水运码头1.5千米,能常年停靠400吨位船舶,年吞吐量300万吨,经内河32千米进入长江。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石杨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5个,文化团队10多个;各类图书室33个(包含学校图书室),藏书近10万多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50多人;文化广场1个,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2011年末,石杨镇有体育健身点13处,省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训练基地1个,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人。5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2%。

1996年7月建成石杨镇广播电视站。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4310户。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石杨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725人,专任教师33人;小学5所,初中2所,在校生293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石杨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病床52张,固定资产总值54.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86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13A,注册护士8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6万人次。

社会保障

石杨镇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8户,人数240人,支出6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42户,人数1696人,支出185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84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58人。发放救灾救济款23万元,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发放救助款5.4万元。

基础设施

2011年末,石杨镇有邮政局1个。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5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000户,移动电话用户6000户,宽带接入用户20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00万元。

2011年末,石杨镇有自来水厂1座,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砖砌排水管道4000米。

2011年末,石杨镇有500千伏变电所1座。

2011年末,石杨镇有休闲广场绿地1500平方米,政府绿地及道路绿化带500平方米。

历史文化

石杨镇地名因位于高杨之乡,山巷之口,石头又多,故名杨石巷,后改名石杨。

著名人物

胡业桃(1949~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模范共青团员,海军航空兵战士。安徽省和县石杨镇人。196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70年1月25日在战备施工中,不顾危险援救战友,触电牺牲。根据他生前意愿,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追记一等功,同年11月2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追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憨山(1546~1623年),俗家名蔡德清,和县石杨镇蔡浅村人。与莲池紫柏藕益在历史上并称明代“四大高僧”。著有《观楞伽经》八卷,《椤伽经、法华经通义》《法华主节》二卷、《华严经纲要》八十卷等。

名胜古迹

张婴洞,位于和县石杨镇高关村乌石山下迢迢谷中,谷长5千米。北达如方山麓,南通掉尖山山峡,俗称“黑凹”。此洞石孔嵌豁,一山皆空,汉时,张婴隐藏于此,故称“张婴洞”。

据传,唐代张氲亦隐居于此。洞中有石盎、石琴。洞顶石缝中产黄精(中草药),大如拳头。唐玄宗李隆基曾召见他,拜官不受,还山。某年,洪州(今南昌)发生大疫。有狂道士卖药,得者必愈。唐玄宗听说后,笑道:“这卖药老道,一定是张氲”。后唐玄宗又三次召见,他都不去。直至唐代天宝末年(756年),尸解。

明代和州戴重曾至此游览,并作《至迢迢谷》诗:“豺虎纵横未解围,间关犹得返荆扉。雨来晚涧村多哭,月满秋峰鸟不归。聊复荷锄看豆落,敢曾沽酒问鸡肥,良朋殄瘁身将老,欲就山林事转违”。

如方山,旧名“六合山”,位于和县石杨镇夹山关水库北端,距县城25千米,海拔315米。为全县最高之山,绵亘十里。东晋隆安初(397—401年),甘肃凉州宝云和尚,尝游天竺、大夏诸国,通梵文、译佛经,他晚年从江南来六合山幽栖以终。南朝宋大明七年(463年),宋孝武帝刘骏登山时,如金陵之方山,故名如方山。天监年间(502—519年),梁武帝萧衍登此山,以望六合,亦名六合山。宋代和州巡检贺铸在《登如方山》诗中写道:“楚郊十月尚闻蝉,傍道黄花亦可怜,特上西山最高处,长安应在夕阳边。”山上曾建有一座昭明院,院内有塔,名“六祖塔”且有寺,名“六坟寺”。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院内读书。

明代诗人戴重在《昭明院》一诗中写道:“萧家藏经寺,亦有读书台,竹柘滴空青,白云招手来”。西岭圣石嶙峋,名“狮子岩”,岩下有一石潭,深七丈余,此潭叫“金牛井”。西南山麓陡峭处,有一石岩叫“钓鱼台”。相传,山下是一片白水,姜太公曾在陡壁上垂钓,故叫“钓鱼台”。山下有夹山关,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和州知州杨继芳在《夹山关》诗中写道:“常道出门好,逢山眼倍青。峰多红日障,路曲白云停。倦乌归深树,流泉入草亭。野人眠正稳,游子为谁醒。”如方山古迹甚多,均毁于日军炮火。新中国成立后,和县人民政府在如方山办起国营林场。

荣誉称号

2021年9月,石杨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