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9 04:48
石桥营造技艺,浙江省绍兴市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绍兴的古桥营造技艺应追溯到春秋战国之前的浮桥和木梁桥,越国时期,因铁质工具的出现,使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运用到古桥营造中,进入了石梁桥的创始时期。至汉代,石拱建桥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绍兴的桥梁建设中也有应用。秦、汉时期,是绍兴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唐、宋时期,当时绍兴的运河驿路畅通,工商业发达,使桥梁营造技艺不断提高,绍兴石桥的发展也同时进入全盛时期。
及至清代,石桥营造技艺发展到鼎盛时期。绍兴石桥已经颇具规模。据清光绪癸巳年(1893年)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所示,当时城内有桥梁229座,城市面积为7.4平方公里,平均每0.0231平方公里就有一座桥,石桥遍及城市各处,每走一小段路就会看到一座石桥,“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的描述丝毫不夸张。1993年年底,绍兴全市有桥10610座。
绍兴石桥营造技艺独特,部分石桥(如八字桥、广宁桥等)的营造技艺为中国国内罕见,桥梁形式多样,形成了极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在各个不同时期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而且石桥的营造技术非常科学,用料质量讲究,布局、选址合理,古石桥一般寿命能长达千年以上。
数量多:绍兴有石桥704座,为中国国内一个地区内石桥数量之最。同时,绍兴也是中地市级中拥有文物保护单位石桥最多的地区之一。绍兴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石桥有:古纤道桥、八字桥、光相桥、广宁桥、泗龙桥、太平桥、谢公桥、题扇桥、迎恩桥、拜王桥、接渡桥、融光桥、泾口大桥、西跨湖桥,共有13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石桥有6座,如三江闸桥等;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石桥有38座,如跨龙桥等。
质量好:绍兴石桥拥有23个桥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石桥系列,有些桥型为绍兴独存,在别的地方已不可见。比如在“石桥营造技术之最”中,始建于南宋的八字桥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桥梁,始建于南宋的广宁桥是中国最古老的七折边拱立交桥,迎仙桥、玉成桥是中国在明清时代最早出现的悬链线拱石桥群,古纤道桥是中国唯一的唐代始建、特长型顺河而建的多桥型组合桥等等。再比如“石桥部件的中国之最”中,绍兴湖塘出土的汉代湖塘桥的软土地基木桩密植基础的科学排列,是中国最早的软土地基木桩密植基础实例。
长寿性:当代桥梁的设计寿命在一百年左右,而绍兴石桥一般寿命能长达千年以上。而这种长寿性源于绍兴石桥的科学建构技术,建桥石材质量的讲究和布局、选址的合理。比如石桥建设中所采用的木材,大多是有着“千年不烂水底松”之誉的松木,以松木作桥柱、桥桩可防腐。绍兴石桥基础中出土的木桩有远在汉代的,出土时还能保存完好的本质。
绍兴石桥一般的建筑程序为:绍兴古桥一般的建筑程序为:选址——桥型设计——实地放样——打桩——砌桥基——砌桥墩——安置拱圈架——砌拱——压顶——装饰——保养——落成。它的营造技艺包括各类浮桥、木梁桥、石梁桥、折边拱、半圆形拱、马蹄形拱、椭圆形拱、准悬链线拱等古桥建造技术。
石桥营造技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使用价值和传承意义。
绍兴石桥不但营造技艺高超,而且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示出极高的美学价值,它在环境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所展露的美感令人充分领略到江南水乡文化特有的神奇魅力。“垂虹玉带门前来,万古名桥出越州。”绍兴石桥文化早已成为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市场经济时代,由于石桥营造成本高,工艺繁杂,一般建筑公司都不愿承建。这使得绍兴石桥营造工艺渐现衰落之势,传承后继乏人,积极保护这一先进的民间建筑技艺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在绍兴民间,零星散落着一些石桥建造“老石匠”,虽然建桥技艺高超,但文化程度不高,需要想办法记录下他们珍贵的建桥经验和技艺。
2016年6月15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百名师生在国家级非遗“石桥营造技艺”传承人罗关州带领下,对绍兴镜湖新区两座古桥进行实地勘测。同年,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首次与绍兴市古桥学会合作开展石桥营造技艺进高校的创新活动,在校内建成国家级非遗项目——石桥营造技艺展览馆,成立石桥营造技艺大师工作室(罗关洲),建设市级科普基地——中国古桥文化传承基地,依托这些平台可培养大量高素质的石桥热爱者、接班人和传承人,以此提高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绍兴市古桥学会获得石桥营造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石桥营造技艺项目保护单位绍兴市古桥学会评估合格。
2016年6月27日,浙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100多名师生到绍兴,专程到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探访古桥营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