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瘿

更新时间:2023-09-27 19:46

石瘿,中医病名。石瘿是以颈前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凹凸不平为主要表现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上的妇女,本病较常见,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癌。

名词解释

石瘿是以颈前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凹凸不平为主要表现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上的妇女,本病较常见,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癌。

病因

本病多因情志内伤、痰湿、瘀血所致。

病机

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郁痰浊结聚不散,气滞则血瘀,积久瘀凝成毒,气郁、痰浊、瘀毒三者痼结,上逆于颈部而成。

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颈前肿块于初期较小,每被忽视,偶然发觉时肿块即质硬而高低不平。肿块逐渐增大,吞咽时肿块上下移动度减少,晚期常压迫气管、食管、神经,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或声音嘶哑。石瘿也有由肉瘿多年不愈,突然迅速增大变硬,生长迅速恶变而成者。

2、病理方面可分为:①乳头状腺癌:为最常见的甲状腺癌。多见于青年女性。此型生长缓慢,属低度恶性,转移多在颈部淋巴结。②滤泡状腺癌:多见于中年人。此型发展较迅速,属中度恶性。主要转移途径是从血液到达肺和骨。③未分化癌:多见于老年人,此型发展迅速,属高度恶性。发病早期即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或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食管,并常经血液转移至肺、骨等处。④髓样癌:此型恶性程度中等,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且可血行转移到肺。

3、辅助检查:甲状腺同位素131碘扫描,多显示为凉结节(或冷结节)。配合B超、CT扫描检查有助诊断。

鉴别诊断

1、瘿痈 急性发病,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颈前肿大呈弥漫性,边界不清,质硬,有压痛,常伴发热、吞咽疼痛等全身症状。

2、肉瘿 颈前肿块多呈球状,边界清楚,质地柔韧,表面光滑。

辩证论治

治疗原则

本病多因情志内伤,痰浊、瘀毒三者痼结,上逆于颈部而成。痰凝毒聚证,治宜化痰软坚、消瘿解毒;痰郁气结证,治宜舒肝理气、化痰散结;毒热蕴结证,治宜清肝解郁、散结化毒;瘀热伤阴证,治宜和营养阴。石瘿一经确诊,即宜早期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未分化癌则采用放射线外照射。

证治分类

1、痰凝毒聚证

证候:既往有肉瘿病史,多年存在的颈部肿块,突然迅速增大,质变硬,表面凹凸不平,吞咽时上下移动受限;舌淡,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软坚,消瘿解毒。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常用药:海藻、昆布、贝母、半夏、青皮、陈皮、当归、川芎、连翘、甘草。

2、痰郁气结证

证候:颈部单发肿物,质硬如石,表面不平,皮色如常,肿物随吞咽上下移动明显受限;伴胸闷气短,呼吸发憋;舌苔薄白,舌质有瘀斑,脉弦细。

治法: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通气散坚丸加减。

常用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石菖蒲、枳实(炒)、人参、胆南星、天花粉、桔梗、川芎、海藻、当归、贝母、香附、黄芩(酒炒)。

3、毒热蕴结证

证候:颈部肿块,坚硬如石;情绪易于激动,心悸易惊,烦躁,多汗;舌红少苔,脉弦数。

治法:清肝解郁,散结化毒。

方药:清肝芦荟丸加减。

常用药: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酒浸,捣膏)、青皮、芦荟、昆布、海粉、甘草节、牙皂、黄连。

4、瘀热伤阴证

证候:晚期石瘿,或溃破流血水,或颈部他处发现转移性结块;伴形倦体瘦,或声音嘶哑;舌紫黯,或见瘀斑,脉沉或涩。

治法:和营养阴。

方药: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

常用药:赤芍、川芎、桃仁、红枣、红花、老葱、鲜姜、麝香、黄芩、黄连、银花、连翘、石膏、人中黄、生地、玄参、白芍、浙贝、木通、桑叶、薄荷、鲜芦根。

其他疗法

1、外治法 可用阳和解凝膏掺阿魏粉敷贴。

2、手术治疗 石瘿一经确诊,宜早期施行根治性切除术。

3、放射治疗 放射线外照射适用于未分化癌;放射性同位素碘治疗适用于治疗甲状腺癌远处转移,一般需先切除全部甲状腺。

转归预后

本病既往多有肉瘿病史,石瘿为恶性肿瘤,一旦确诊,手术切除。患者应积极治疗。

预防调护

1、肉瘿患者久治不愈,或结节突然增大变硬者,宜及时手术治疗,以防恶变。

2、小儿患瘿肿硬者,因恶变率甚高,应早期手术切除。

历史文献

石瘿病名。指瘿之坚硬如石者。出《备急千金要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