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7 02:17
石阡县,贵州省铜仁市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介于东经107°44′55″—108°33′47″,北纬27°17′5″—27°42′50″之间,总面积为217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石阡县辖3个街道、6个镇、10个乡。截至2023年末,石阡县常住人口28.36万人。
秦
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置夜郎县于今县境西部,属象郡。
汉
属夜郎国、牂牁郡地。
南北朝
梁天监年间(502—519年),置建昌县,侯景叛乱后,侨置夜郎郡,隶武州。
隋
开皇元年(581年),废南阳郡置寿州于石阡。
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寿州为充州。
唐
武德三年(620年),复置充州。
武德四年(621年),重置夜郎县。
贞观四年(630年),置夷州。
宋
大观三年(1109年),复置都上县。
元
至元年间(1264—1294年),置石阡军民长官司于今治所。
明
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石阡府,分辖龙泉县及石阡、苗民、葛彰葛商3个长官司。
清
顺治十六年(1659年),仍领上述1县3长官司。
康熙二年(1662年),废葛彰葛商长官司。
乾隆七年(1742年)三月,石阡府分设7里。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初沿袭清制。
民国二年(1913年),贵州设立都督府和行政公署,实行军民分治。
民国五年(1916年),公署知事将全县划分为6个区,石阡县分为10个区。
民国十六年(1927年),直属贵州省。同年,国民政府下令改县公署为县政府,石阡县为二等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党改组贵州省政府,实行行政督察区,石阡划归铜仁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重新调整行政区域。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石阡实行新县制,设置乡镇保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15日,石阡解放。
1950年2月8日,石阡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1年2月,改置汤山镇为城关区,同年将区公所改称为区人民政府。
1967年3月29日,石阡开始“文化大革命”。
1967年4月2日,“石阡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0年起,属铜仁地至今。
1950年2月8日,石阡县将民国时期18乡镇划为3个区分辖,设立区公所。
1950年7月,改置3区为6区1镇。
1953年,缩小乡、村行政管理范围,将石阡县划为80乡1镇,区治不变。
1956年1月,中共石阡县第五次党代会作出决定,进行并乡工作。
1961年,撤区并社,将7个区改为区级人民公社,45乡镇为管理区。
1962年,恢复区的设置,设6个区调整公社为27个。
1963年,恢复7个区治,将27个公社增至43个。
2012年,石阡县辖7个镇、2个乡、9个民族乡,302个行政村。
2016年1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27号批准石阡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调整后,石阡县辖汤山街道、泉都街道、中坝街道、龙塘镇、本庄镇、花桥镇、五德镇、白沙镇、河坝镇、国荣乡、龙井侗族仡佬族乡、聚凤仡佬族侗族乡、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甘溪仡佬族侗族乡、石固仡佬族侗族乡、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青阳苗族仡佬族侗族乡、坪山仡佬族侗族乡、枫香侗族仡佬族乡,共3个街道、6个镇、1个乡、9个民族乡。
截至2023年6月,石阡县辖3个街道、6个镇、10个乡。石阡县人民政府驻泉都街道。
石阡县隶属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东临江口、岑巩县,南接镇远、施秉县,西连凤冈、余庆县,北交思南、印江县。介于北纬27°17′5—27°42′55″,东经107°44′55″—108°33′47之间,东西最大间距86.6千米,南北最大宽度47.6千米,总面积2173平方千米。
石阡县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地面积占77.3%,丘陵、谷地占22.7%。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斜,武陵山南支脉贯穿全县。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7座,佛顶山系梵净山的姊妹山,主峰海拔1869.3米,为县内最高点,西北面乌江边的高滩为县内最低点。
石阡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1℃,年降雨量1073.2毫米,年日照时数870.7小时,年无霜达250天。
截至2019年末,石阡县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全县主要地类数据
(一)耕地40064.30公顷(600964.50亩)。其中,水田12495.32公顷(187429.80亩),占31.19%;水浇地17.40公顷(261.00亩),占0.04%;旱地27551.58公顷(413273.70亩),占68.77%。
位于一年两熟制的耕地40064.30公顷(600964.50亩),占全县耕地的100.00%。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449.21公顷(6738.15亩),占全县耕地的1.12%;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459.93公顷(36898.95亩),占6.15%;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6126.94公顷(241904.10亩),占40.25%;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3911.16公顷(208667.4亩),占34.72%;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7117.06公顷(106755.90亩),占17.76%。
(二)林地135927.11公顷(2038906.65亩)。其中,乔木林地112813.89公顷(1692208.35亩),占83.00%;竹林地368.34公顷(5525.10亩),占0.27%;灌木林地22411.26公顷(336168.90亩),占16.49%;其他林地333.62公顷(5004.30亩),占0.24%。
(三)草地538.55公顷(8078.25亩)。其中,天然牧草地0.68公顷(10.20亩),占0.13%;人工牧草地0.00公顷(0.00亩),占0.00%;其他草地537.87公顷(8068.05亩),占99.87%。
(四)湿地14.40公顷(216.00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全县湿地二级地类中只有内陆滩涂14.40公顷(216.00亩)。
(五)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538.86公顷(128082.90亩)。其中,城市用地0.00公顷(0.00亩),占0.00%;建制镇用地734.96公顷(11024.40亩),占8.61%;村庄用地7460.90公顷(111913.50亩),占87.38%;采矿用地290.40公顷(4356.00亩),占3.40%;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52.60公顷(789.00亩),占0.61%。
(六)交通运输用地5352.08公顷(80281.20亩)。其中公路用地1769.00公顷(26535.00亩),占33.05%;农村道路3581.79公顷(53726.85亩),占66.92%;港口码头用地0.42公顷(6.30亩),占0.01%;管道运输用地0.87公顷(13.05亩),占0.02%。
(七)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473.40公顷(37101.00亩)。其中,河流水面2007.85公顷(30117.75亩),占81.18%;水库水面106.81公顷(1602.15亩),占4.32%;坑塘水面244.30公顷(3664.50亩),占9.88%;沟渠76.35公顷(1145.25亩),占3.08%;水工建筑用地38.09公顷(571.35亩),占1.54%。
二、全县专项调查数据
全县石漠化耕地共393.68公顷(5905.20亩)。
全县59.28%的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上,21.74%的土地坡度在15—25度(含25度),15.76%的土地坡度在6—15度(含15度),2.37%的土地坡度在2—6度(含6度),0.86%的土地坡度在2度(含2度)以下。6度以下(含6度)相对平缓的土地仅占3.24%,主要分布泉都街道、本庄镇、河坝镇。
石阡县境内有国家级保护树种12种,其中一级保护树种珙桐,二级保护树种水青树、银杏、杜仲、伞花木、香果树;三级保护树种花杉、青檀、银鹊树、白辛树、金钱槭、厚朴。
石阡县境内有多种珍稀动物如大鲵、豹、穿山甲、苏门羚、果子狸、人面、红腹锦鸡、银环蛇、荧火蛇、五步蛇等。
矿泉水
石阡县因境内地热矿泉有“泉都”之称。已知的自然出露热矿泉20处36个出露点总流量65升/秒,日流量2.23万吨,水温27—55℃。
石材
石阡县天然优质石材资源分布广,蕴藏量十分丰富品种齐全,马蹄花生物化石岩、大理石、木纹石等资源品质好、蕴藏量大。据矿产探测资料表明石阡拥有大理石、马蹄花,生物化石、青辉灰绿、芝麻石、白云母、云灰石等20多个品种而且各自花纹独特;主要分布于白沙、本庄、龙塘、聚风、汤山、坪地场等乡镇一带,属大型石材矿体,资源储量可达四千万立方米,石材品种/质地在西南地区尤为突出。石阡红大理石分布在汤山镇溪口村及国荣乡周围,储量1200万立方米,马蹄花生物化石分布在白沙镇、本庄镇境内,储量2100万立方米,桃红花大理石分布在龙塘镇独木桥一带,储量900万立方米,龟裂纹大理石分布在白沙镇,储量1000万立方米,木纹石分布在坪地场乡,储量为700万立方米,绿豆砂大理石分布在甘溪乡,经砂大理石分布在花桥镇、坪地场乡,其中马蹄花生物化石岩青白相间、质地坚硬、色彩美观装饰性能良好,酷似“凤凰开屏”,矿石经加工打磨后质地细腻、坚硬、和谐美观、颜色均一、抗腐蚀、抗风化、耐酸、耐碱、理化测试结果符合国家建材行业标准。
截至2023年末,石阡县户籍人口41.41万人,常住人口28.36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77‰,比上年提高0.0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8‰,比上年下降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7‰,比上年提高0.18个千分点。
2023年,石阡县实现生产总值133606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7108万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2058万元,同比增长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06896万元,同比增长1.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6%,比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9%,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79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
2023年,石阡县500万元及以上口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00%,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9.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6.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4.5%,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0.5%。
2023年,石阡县实现财政总收入61839万元,同比增长17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576万元,同比增长39.6%,其中税收收入19607万元,同比增长2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2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教育支出8.53亿元,同比增长1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亿元,同比增长8.4%;卫生健康支出2.97亿元,同比增长2.4%。
2023年,石阡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178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514763万元,同比增长5.0%;林业产值54426万元,同比增长5.8%;牧业产值126610万元,同比增长2.4%;渔业产值21656万元,同比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4332万元,同比增长6.0%。
2023年,石阡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67万亩,同比下降16.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44万亩,同比增长15.2%;蔬菜播种面积20.83万亩,同比下降2.0%;茶叶种植面积36.14万亩,同比下降1.0%;果园面积12.43万亩,同比下降12.7%。
2023年,石阡县粮食总产量(薯类按折粮计算)15.31万吨,同比下降12.1%。稻谷产量6.92万吨,同比下降32.3%;油料产量2万吨,同比增长15.5%;茶叶产量1.65万吨,同比增长10.4%;水果产量14.46万吨,同比增长14.7%。
2023年,石阡县肉类产量30099吨,同比增长0.5%;猪存栏150307头,同比增长5.2%;羊存栏98522只,同比增长3.9%;牛存栏94349头,同比增长6.2%。
2023年,石阡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其中:企业资产总额375445万元,同比增长21.7%;营业收入90666万元,同比下降13.9%;税金及附加424万元,同比增长2.4%;利润总额17653万元,同比增长1236.3%。
2023年,石阡县水泥制造25.2万吨,同比下降30%;水泥制品制造35.06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2.8%;精制茶928.69吨,同比增长157.2%;包装饮用水1.12万吨,同比增长4.7%。
2023年,石阡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34955万元,同比增长20.8%。
2023年,石阡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2%。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6.4%,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9%,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5.6%,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9.6%。
截至2023年末,石阡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31961万元,同比增长13.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994618万元,同比增长13.7%。
石阡交通便利,位于贵阳至铜仁的中间节点,距省会贵阳仅196千米,到铜仁104千米,安江、思剑、石湄、德余、石玉5条高速在这里交汇互通,周边拥有贵阳、遵义、铜仁、黄平、黔北五个机场,形成了环石阡2小时经济圈。
截至2023年末,石阡县公路通车里程526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14公里。
2023年,石阡县机动车保有量64984辆,同比增长14.04%,其中:汽车保有量29412辆,同比增长13.2%(家用汽车28866辆,其中农村居民家用汽车22100辆);摩托车保有量35481辆,同比增长16.2%。全年实现公路营运性旅客运输量126.05万人,营运性旅客周转量6254.1万人公里,营运性货物运输量459万吨,营运性货物周转量41061.9万吨公里。
截至2023年末,石阡县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专任教师105人,招生830人,在校生3252人,毕业生627人;有高中教育学校4所,专任教师718人,其中公办高中3所,专任教师673人,招生2290人,在校生7029人,毕业生2444人;民办高中1所,专任教师45人,招生251人,在校生690人,毕业生355人;有初中教育学校24所,专任教师1094人,其中公办初中23所,专任教师957人,招生4061人,在校生10851人,毕业生3698人;民办初中1所,专任教师137人,招生594人,在校生2323人,毕业生659人;有小学教育学校82所,专任教师1649人,其中公办小学80所,专任教师1533人,招生4057人,在校生23688人,毕业生4089人;民办小学2所,专任教师116人,招生261人,在校生2427人,毕业生513人;有幼儿园61所,专任教师901人,其中公办幼儿园36所,专任教师725人,在园8752人;民办幼儿园25所,专任教师176人,在园2352人。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为79.04%。
截至2023年末,石阡县有剧场(影剧院)2个,体育场馆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81420册;农家书屋302个,新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7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个。广播电视台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7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5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广播电视农村直播卫星用户57650户。
截至2023年末,石阡县有卫生机构348个(含私营和村卫生室),其中综合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个、民营机构12个、村卫生室29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有卫生技术人员223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19人、注册护士1134人。有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490张。
2022年,石阡县新建乡镇多功能运动场1个,社区健身路径或3人制篮球场6个,更新新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7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个。(数据来源:县文旅局)
2023年,石阡县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4234人,同比增长8.9%;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9567人,同比增长1.4%。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05262人,同比下降0.1%;参加失业保险16331人,同比增长3.7%;参加工伤保险32634人,同比增长9.6%;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9567人,同比增长1.4%。
2023年,石阡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3281人,同比增长2.5%;参加生育保险13281人,同比增长2.5%;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2181人,同比增长1.2%,参保率99.04%。
2023年,石阡县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9626户,共26833人,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226户,共3054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8400户,共20779人。全县有福利(敬老)院12个,床位780张,集中供养人数380人。
石阡县是贵州省最早建府的五府之一,600多年的府治历史积淀了丰富的地方民族文化和众多名胜古迹,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阡府文庙、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尧上民族文化村、楼上村古建筑群、成氏家族墓、太虚洞、摩崖石刻、碗架岩摩崖石刻、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仡佬毛龙、木偶戏;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仡佬族敬雀节、茶灯戏、仡佬族丧葬习俗、侗族民俗“悄悄年”、说春;有红色文化——甘溪战役、尧上红庙伏击战、困牛山100名红军集体跳崖遗址。先后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革命老区。
石阡县境内有万寿宫、禹王宫、府文庙等诸多历史文物古迹,1992年被列为贵州历史文化名城。
石阡县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说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木偶戏、仡佬毛龙、仡佬民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
1992年,石阡县被列为贵州历史文化名城。
1998年,被定为革命老区。
2009年,获“中国矿泉水之乡”称号。
2010年8月8日,获得全国首个“中国营养健康示范基地”称号。
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
2012年,获“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称号。
2012年,获“中国温泉之乡”称号。
2012年,获“中国苔茶之乡”称号。
2012年,获“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
2015年,获“中国石材(石阡)产业基地”。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石阡县贫困县序列。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4月,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1年11月,入选“贵州省体育旅游示范县”名单。
2022年4月,入选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