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马镇

更新时间:2024-04-12 20:17

石马镇,隶属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地处淄河上游、博山区南部,东、南与博山镇相邻,西与莱芜市接壤,北与八陡镇山头街道接壤,行政区域面积61.68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设博山县时,境域为青州府博山县正南路石马社。

宣统二年(1910年)为博山县第四区德化乡,分东石马社、西石马社。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社为乡镇(第四区的6社划分为26乡镇)。

1958年3月,划归博山区。

1958年10月,2乡合并为石马公社,公社驻中石马村。

1963年,公社迁驻西石马村。

1984年,石马公社改建为石马乡。

1992年12月18日,撤乡设镇,行政区域、所辖村和政府所在地不变。

1994年6月,将芦家台村与田庄村合并,村民委员会设在芦家台村。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石马镇下辖10个行政村:桥东村、蛟龙村、东石村、中石村、淄井村、桥西村、芦家台村、下焦村、上焦村、响泉村。

截至2020年6月,石马镇下辖14个行政村:蛟龙村、东石村、中石村、淄井村、桥东村、桥西村、芦家台村、下村、上焦村、响泉村、盆泉村、南沙村、西沙村、北沙村;镇政府驻西石马桥东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马镇地处淄河上游、博山区南部,东、南与博山镇相邻,西与莱芜市接壤,北与八陡镇山头街道接壤,距博山区政府12千米,行政区域面积61.6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石马镇境内四面环山,北部明德山、五阳山、风凰山五风山、云洞山、娄峪顶自东向西一字排列,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五阳山大钟顶,海拔689米;最低点海拔320米。

水文

石马镇境内淄河上游之水从镇西部菜芜地区山谷中流入境内五阳湖(石马水库),转向南进入博山镇,另有季节性河2条,一条出自本镇黄红峪山谷,向南流入五阳湖;一条出自东石村宋家峪的金丝河,流经中石村、东石村南,由洪山口、北博山注入淄河,五阳湖原为石马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建于1959年,蓄水量1800万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石马镇辖区总人口2312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877人,城镇化率25.4%,另有流动人口358人,总人口中,男性11565人,占50.0%;女性11562人,占50.0%;14岁以下2741人,占11.9%,64岁169人,占73.2%;65岁以上3465人,占14.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人口出生率7.0‰,人口死亡率8.4‰,人口自然增长率-1.4‰。

截至2018年末,石马镇有户籍人口2741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石马镇财政总收入2074万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25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增值税642万元,营业税182万元,企业所得税194万元,个人所得税19万元,房产税18万元,印花税17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153万元,人均纯收入8938元,比上年增长12%。

农业

2011年,石马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10708亩,人均0.5亩,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农业总产值达到2943万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6.8万吨,人均2162.7千克,其中小麦2.2万吨,玉米4.5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蔬菜种植面积578亩,产量3289吨,主要品种有黄瓜、大葱、西红柿、大白菜等,其中黄瓜580吨,大葱184吨,西红柿229吨,大白菜124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年末存栏8885头,羊年末存栏2728只,家禽年末存栏18.6万羽,公益林业面积19872亩,以柏树为主;经济林面积17256亩,以桃树、花椒树、苹果树为主。

工业

2011年,石马镇工业以化工、铸造、机械加工、玻璃制品、耐火材料为主,工业生产总值达到24.8亿元,工业企业65家,职工4197人。

商贸

2011年,石马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城乡集贸市场5个,年成交额6亿元,出口总额9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9%,主要产品有耐火材料制品、玻璃制品、橡胶制品、金属锻造制品。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石马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350人,专任教师21人;小学3所,在校生750人,专任教师5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00人,专任教师5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781万元,比上年增长28%,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38%,比上年增长-0.18%。

科技事业

2011年末,石马镇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个。

文体事业

2011年末,石马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0个;各类文化专业户45个;各类图书室11个,书2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84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石马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1个,村卫生室10个;病床10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4.3张,固定资产总值4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81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24人,注册护士8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12万人次,住院1387人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23例,10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社会保障

2011年,石马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3户,人数353人,支出7.97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0户,人数1440人,支出12.96万元,大病救助58人,支出4.5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78人次,共支出63120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3人,敬老院家,床位90张,收养五保老人59人,分散供养五保老人23人,社区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3.8万元,使人103(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0%;基金支出合计40万元,比上年增长5.5%,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40人,参保率97.5%。

风景名胜

凤凰山,位于中石马(又称黄家庄)村北,石马屏风中段,包括两座高峰:“凤凰顶”海拔665米,“天仙顶”628米,向南隆起两道岭,挟一道中岭,东西挂“宋家峪”和“黄红峪”,连“五阳山”,“五凤山”,属“三台四顶五峰向阳”的一部分,古称“凤岭山”。

凤凰山阳坡柏树浓密,背阴槐树荫翳,山下仰望,绿幔披挂;山顶俯瞅,碧波奔涌,间生黄连、黄栌、迎春、连翘,春日金星点缀,秋来红叶簇簇,雨后云浮碧浪,雪中银冠绿涛,四时奇景各异。

五阳山,在石马镇东石村北约一公里,原称石马山,因其五峰向阳,后人即称之为“五阳山”,五阳山葱郁苍翠,被柏树、灌木等植被覆盖。山上有吕祖阁、望月亭、文昌阁等建筑。

雾云洞位于蛟龙村西明德山南侧悬崖之上,系一空旷狭长的石灰岩溶洞,故明德山又称“蛟龙寨”,山上有多处天然洞穴雾云洞具有代表性,雾云洞中有竖洞直通山顶,洞口原有石砌园形建筑,称作“喷雾坛”,每当夏秋之季山雨欲来之时,此处便会喷云吐雾,此地原有各式庙宇10多处,大都毁于“兵荒马乱”和“文革”时期,今文昌阁、三皇宫、吕祖殿等建筑,都是在幸存的原建筑基座上重修的,今存的东汉桓帝永寿元年(155年)摩崖石刻,明正德二年(1507年)摩崖石刻及清代“五戒精严碑”、“三皇圣宫碑”“兴山并寿碑”等多处碑碣仍保存完整。

朝阳小洞位于雾云洞西边,洞口呈拱形,高、宽各3米,砖石砌成。此洞为清初道人王来素修炼之地。王来素是石马镇东石马村人,据清乾隆九年《博山县志.仙释》载:“道士王来素,居雾云洞,道术颇神,取石子置炉中,锻冶为银”,王来素“羽化”之后,此处便被视为“仙洞”,据村内老人讲,王道士冶炼所获银子极多,但多用于修桥、铺路等善事上,还捐资在朱家庄修建了“三皇庙”。

石马颜文姜祠,又名顺德夫人祠,位于石马镇桥东村汲水大街中段,据《齐乘》载:齐有孝妇颜文姜,事姑孝养,远道取水,不以寒暑易心,感得灵泉生于室内,文姜常以缉笼盖之,姑怪其需水即得,值姜不在,入室发笼观之,水即喷涌,坏其居宅,故呼为笼水,古时的笼水就是今孝妇河,颜文姜“远道取水”的地方,就是今“石马泉”。

现存颜文姜祠是明弘治八年(1495年)重修,建筑坐北面南,三进院落,两向神道贯通,整体呈四方型,东西对称,气势恢宏,大门三间,南北出厦,门台前有石雕栏杆,两端各有两个小石狮,台下方是八角琉璃池,池边西北方有颜文姜石雕像,高2米,大门正北面是过庭,四梁十柱,青瓦房面,高脊飞檐,过庭东面是奶奶庙,西侧是药王殿,规模比过庭略小,第二进院落正面为大殿、东西为两庑,大殿为庙群中最大建筑,四梁八柱,四角飞檐,前出厦,大殿正面塑有颜文姜像,后墙和东西两山墙上均有壁画,内容为颜氏生平,据专家称是明末或清初作品,是研究绘画艺术的珍贵资料,大殿后面是第三进院落,正北后殿三间,是供奉颜文姜公婆的场所,神像是近年重塑的。东配殿是财神庙,供关帝圣君,后殿西侧有道房三间。

荣誉称号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石马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2021年10月,石马镇人民政府被表彰为“山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

交通

石马镇有236省道贯穿蛟龙村,长3千米,公共交通车辆有17路和68路(原12路);17路公交车始发站博山总汽车站至终点站石马镇桥东村,途径蛟龙村、东石村、中石村、桥东村;68路公交车由始发站博山总汽车站至博山镇盆泉村终点站,途径上焦村、下焦村、桥西村、桥东村。距省道博沂路5千米,距国道博莱高速公路和庄下路口4千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