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黄皮

更新时间:2024-04-09 22:18

石黄皮,学名为肾蕨,是肾蕨科肾蕨属的多年生附生及土生植物。株高30~60厘米;根状茎直立,匍匐茎呈棕褐色,有鳞片,有纤细的褐棕色须根,匍匐茎上生有近圆形的块茎;叶簇生,呈暗褐色,叶片呈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叶坚草质或草质,干后棕绿色或褐棕色,光滑;孢子囊群成1行位于主脉两侧,呈肾形;囊群盖呈肾形,褐棕色,无毛。

植物学史

广东有一种生草药名叫石黄皮,由于其外形与黄皮有点相似,又喜生长在林下石隙中,故名石黄皮.。在佛冈叫捕斗蛇,在阳山叫颈敛果,在清新三坑镇枫坑叫石枇杷。

形态特征

石黄皮,株高30~60厘米;根状茎直立,匍匐茎呈棕褐色,有鳞片,有纤细的褐棕色须根,匍匐茎上生有近圆形的块茎;叶簇生,呈暗褐色,叶片呈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叶坚草质或草质,干后棕绿色或褐棕色,光滑;孢子囊群成1行位于主脉两侧,呈肾形;囊群盖呈肾形,褐棕色,无毛。

生长环境

石黄皮喜温暖潮湿和半阴环境,冬季温度不低于5℃。一般在微酸性到中性的疏松土壤中都能生长良好。

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和树干上。生长适温3~9月为16~24℃,9月至翌年3月为13~16℃。冬季温度不低干8℃,但短时间能耐0℃低温。也能耐30℃以上高温。石黄皮喜湿润土壤和较高的空气湿度。春、秋季需充足浇水,保持盆土不干,但浇水不宜太多,否则叶片易枯黄脱落。夏季除浇水外,每天还需喷水数次,特别悬挂栽培需空气湿度更大些,否则空气干燥,羽状小叶易发生卷边、焦枯现象。石黄皮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较低的光照,切忌阳光直射。规模性栽培应设遮阳网,以50%~60%遮光率为合适。

分布范围

石黄皮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广东、台湾、广西、云南、浙江等南方地区。

繁殖方法

石黄皮人工繁殖可用分株与孢子、块茎、匍匐茎繁殖等方法,可全年采。

全年均可进行,以5~6月为好。此时气温稳定,将母株轻轻剥开,分开匍匐枝,每10厘米盆栽2~3丛匍匐枝。15厘米吊盆用3~5丛匍匐枝。栽后放半阴处,并浇水保持潮湿。当根茎上萌发出新叶时,再放遮阳网下养护。

分株方法:把母株从花盆内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地分开,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剖开成两株或两株以上,分出来的每一株都要带有相当的根系,并对其叶片进行适当地修剪,以利于成活。

装盆消毒:把分割下来的小株在百菌清1500倍液中浸泡五分钟后取出凉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马上用百菌清灌根。分株后的管理: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3~4周才能恢复萌发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3~4周内要节制浇水,以免烂根,但它的叶片的蒸腾没有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叶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给叶面喷雾1~3次(温度高多喷,温度低少喷或不喷)。这段时间也不要浇肥。分株后,还要注意太阳光过强,要放在遮荫棚内养护。

选择腐叶土或泥炭土加砖屑为播种基质,装入播种容器,将收集的石黄皮成熟孢子,均匀撒入播种盆内,喷雾保持土面湿润,播后50~60天长出孢子体。

常用顶生匍匐茎、根状茎尖、气生根和孢子等作外植体。在母株新发生的匍匐茎(3~5厘米)上切取0.7厘米匍匐茎尖,用75%酒精中浸30秒,再转入0.1%氯化汞中表面灭菌6分钟,无菌水冲洗3次,再接种。培养基为MS培养基加6-苄氨基腺嘌呤2毫克/升、萘乙酸0.5毫克/升,茎尖接种后20天左右顶端膨大,逐渐产生一团GGB(即绿色球状物),把GGB切成1毫克左右,接种到不含激素的MS培养基上,经60天培养产生丛生苗。将丛生苗分植,可获得完整的试管苗。

栽培技术

石黄皮盆栽石黄皮宜用疏松、肥沃,透气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常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培养土或粗沙的混合基质。盆底多垫碎瓦片和碎砖,有利于排水、透气。生长期每旬施肥1次,又可用”卉友”20-20-20通用肥或20-8-20四季用高硝酸钾肥。同时,生长期要随时摘除枯叶和黄叶,保持叶片清新翠绿。吊钵栽培时要多喷水,多根外追肥和修剪调整株态,并注意通风。

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质或者陶粒来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园土+炉渣=3份+1份;草炭+炉渣+陶粒=2份+2份+1份;锯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

湿度管理:喜欢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60~75%。

温度管理:最适生长温度为18℃~30℃,忌寒冷霜冻,越冬温度需要保持在10℃以上,在冬季气温降到4℃以下进入休眠状态,如果环境温度接近0℃时,会因冻伤而死亡。

加强空气对流,以使其体内的温度能散发出去;

放在半荫处,或给它遮荫50%;

给它适当喷雾,每天2~3次。

冬季管理

搬到室内光线明亮的地方养护;

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来越冬,但要每隔两天就要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把薄膜揭开让它透气;

石黄皮光照管理:怕强光直射,需要放在半荫处养护,或者给它遮荫70%。放在室内的养护的,尽量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并每隔一、二个月移到室外半荫处或遮荫养护一个月,以让其积累养分,恢复长势。

对肥水要求多,但最怕乱施肥、施浓肥和偏施氮、磷、钾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营养齐全”的施肥(水)原则

春、夏、秋三季:这三个季节是它的生长旺季,间隔周期大约为:室外养护的1~4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放在室内养护的2~6天。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早晨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夏季在早晨或傍晚温度低时浇灌,还要经常给植株喷雾。

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间隔周期大约为7~10天。

病虫防治

室内栽培时,如通风不好,易遭受蚜虫和红蜘蛛危害,可用肥皂水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洒防治。在浇水过多或空气湿度过大时,石黄皮易发生生理性叶枯病,注意盆土不宜太湿并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

主要价值

据《广西药植志》记载,石黄皮味苦、辛,性平,有清利湿热,清肺止咳,解毒消肿的功效,可治疗感冒发热、肺热咳嗽、黄疽、淋浊、体癣等病症。

《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苦,无毒。”

《四川中药志》:“性温,味淡辛,无毒。”

《泉州本草》:“味甘辛,性平而涩,无毒。”《泉州本草》:“入肝、肾、胃、小肠经。”

观赏价值

石黄皮是室内观叶植物,其叶片可作切花、插瓶的陪衬材料。

食用价值

石黄皮其根茎可食用,忌与萝卜同食。

保护现状

石黄皮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