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12 13:32
石鼓渡口是归属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的一个古战场,是当年红军渡金沙江经过的地方,位于县境西部,东邻九河、龙蟠两乡,南接石头乡,西与仁和、黎明两乡相连,北与金庄乡为界,总面积344平方公里。 石鼓镇距丽江县城70公里。在金沙江流转角处的小山岗上建有一面汉白玉雕成的鼓状石碑,石鼓因此得名。石鼓渡口江面宽阔,水势平缓,适于摆渡,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率领下,从这里渡江。据《铁流两万里——贺龙在长征中》记载,4月25日,贺龙等到达丽江,司令部设在狮子山东麓翠文街,后又转移到江边的石鼓镇。
1936年4月25日黄昏,红二、六军团渡江先锋团——四师十二团,由团长黄新廷带领十几名战士,于木瓜寨驾起在海洛塘搞到的小船首渡成功,接着,大队人马点燃火炬开始夜渡。渡过江的红军在沿岸继续找船,总共得到七条船,二十八名水手,还请木匠扎了一些筏子,于是,在东起石鼓西至巨甸的一百多里江面上,二、六军团全面展开了渡江作业。经过四天三夜不停地摆渡,到28日晨,二、六军团一万八千人全部渡过金沙江,将敌人远远甩在了身后。
如今,石鼓渡口已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和“云南省重点建设十大红色旅游风景区”,并列入了国家规划重点建设范围。《云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结合万里长江第一湾的雄壮景观与纳西小镇风情,把石鼓渡口景区建设成为既体现红军战胜天险、军民互动,也有自然观光、民族文化与参与体验项目在内的红色旅游景区。现在,石鼓渡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感受“金沙水拍云崖暖”的豪迈情怀,石鼓镇仅2005年就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
石鼓镇一角
石鼓镇不仅以古战场,引人遐想;以红军渡口,名扬四方;而且以农村集市,驰名于滇西北。镇上的居民,大多亦农亦商。每月逢三、逢六、逢九为街天,沿江两岸的纳西、藏、傈僳、普米、白等民族的群众,熙熙攘攘,扶老携幼,前来赶街,山货药材,猪鸡牲口,各种农副产品,堆满了街头巷尾。石鼓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及手工业也有所发展,在元代就有史籍记载的滑石,得到大量开发,远销各地。过去石鼓至丽江得从冷水沟翻越高大的雄古坡,山高坡陡,箐深树密,常有土匪出没,上路提心吊胆;1952年修筑了公路,从丽江乘车,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达。
石鼓镇的桥左侧有冲江河汇入江中,桥上建有铁虹桥。桥用17米的铁链作梁,上铺木板,两侧又用铁链作栏。两边桥头均建有门楼,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十分美观。该桥最初为晚清的石鼓举人周兰坪倡建。
从石鼓镇溯江而上约3公里,就是一向以险要著称的石门关。石门关上依绝壁,下临大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明代曾在这里设石门关巡检司,清代亦在此设关驻防。前人曾有“岩关横绝处,石栈曲盘盘。寒月临江白,悲笳入夜阑”来咏叹石门关的险峻。
石鼓籍文学家范义田曾撰联:“山连云岭几千叠,家住长江第一湾”,生动地刻画了长江第一湾的胜景。石鼓以美丽的自然景观与古朴的民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此观光、旅游 。 从青藏高原奔腾南下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河流,在南北走向的云岭、怒山三江并流玉树县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口一段,全长2308公里。相传过去沿江一带的居民曾取沙淘金,所以叫金沙江。它流出青海,经西藏从德钦县进入云南,继续南流于横断山区,到了石鼓镇后因山崖阻挡便掉头急转东北而去,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转弯,这一奇观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湾”。
据地质资料表明,早在第四纪阿尔卑斯运动前,长江水是沿着横断山脉向南奔流的。后因第四纪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新构造运动,使石鼓镇南部抬升为高山,迫使江流改道,因而,形成了江流急转的大观。
长江第一湾的雨季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降水量为749.6mm,年平均温度14.6℃,最热的月份为7月,月平均气温21℃,最冷的月份为1月,月均气温6.7℃。属湿润性的河谷气候。从丽江乘车西行约70公里,长江第一湾的神韵就展现在眼前了。金沙江犹如一条轻轻拂动的绸带,从青色的群山间飘然而下。两岸墨绿色的护堤林和碧绿的稻田为她镶上两条深淡相间的花边,更增添了她的魅力。依山而建的小镇错落有致,有石阶蜿蜒而上,纵贯小镇。镇中的小街宽约数米,均由青石板铺成,街两旁店铺林立。整个小镇显得安静祥和。
红军渡口纪念碑,耸峙在丽江玉龙县石鼓镇北端金沙江西岸,即闻名遐迩的长江第一湾江湾。本地为历史上云南军事要塞。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第二方面军)在此抢渡金沙江天辈,北上抗日,谱写出壮丽的历史篇章。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取得大规模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后,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粥时、萧克、关向应、王震等率领下,主动退出湘鄂川根据地。1936年3月30日于转战云贵途中,奉由朱德
4月8日,红军前卫直扑普渡河,摧毁滇军守桥部队抢占铁索桥,令后卫挥戈东返二十里。红军随即召开紧急会议,根据敌人第一线四个纵队步步紧逼的形势,当机立断,放弃原定经元谋、龙街渡江计划,改取从金沙江上游丽江石鼓渡江。因而撤回已渡过普渡河的前卫红四师,掉头南向虚逼昆明,迷惑敌人。4月11日红军攻占富民,全歼守敌。虚晃一枪给敌人造成错觉,然后甩掉敌人追堵,大踏步直插滇西北,星夜兼程以日行百里的速度急进,十四天行程一千五百余里,克十四城。
4月25日,从鹤庆兵分两路,由贺龙、任粥时率领的二军团右路军,经丽江县城抵达石鼓。26日由萧克、王震率领的六军团左路军取捷径从丽江九河直达石鼓。26日开始,红二方面军一万八千健儿,分别从石鼓到巨甸一百二十华里的木瓜寨、术取独、格子、士可、余化达等五个主要渡口昼夜不停,神速抢渡。28日六军团十六师最后在巨甸渡江完毕,全军胜利渡过金沙江天险,浩浩荡荡取道中甸北上抗日。充分表现出红军高超的指挥才能和非凡的军事艺术。
为了纪念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壮举,1977年8月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在石鼓镇街尾临江坡头,建立了红军渡口纪念碑。碑通高8.1米,碑身高7.1米,基座边长5.1米,分别寓党的生日,建军纪念日及无产阶级政权。碑顶置陶质红五星,高1米。碑为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围嵌精磨大理石。正面集毛泽东手迹,阴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北面刻着英勇的红军万岁。每字34×24厘米。后款识为:“毛泽东”三字。基座正面摹刻毛泽东《长征》诗手迹。背面碑文327字,恭楷记述贺龙等率领的红军长征经过丽江,胜利抢渡金沙江的光辉历史。基座置不锈钢栏杆,有望柱。从江岸冲江河铁索桥前拾级而上,有151级台阶,碑基座东、西方各有八级石阶可达其上。凭栏远望,万里长江第一湾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指点当年飞渡滩,红军伟绩震人寰”。更令人心潮澎湃。
1985年又分别于术瓜寨等五个长征渡口,建立起渡江纪念碑。碑文均为萧克将军亲笔题写。现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