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板糖

更新时间:2023-01-26 11:07

砂板糖是一种糖果类食品,属于药膳,非药物也非保健品,历史上俗称“药糖”,其同类商品在我国南方、北方均有出现,色泽一般为浅棕色、棕色、暗灰色、灰白色等,在南方地区如浙江、上海等地称为“梨膏糖”,在北方及东北地区称“萝卜糖”,天津称其“茶膏糖”,北京则称之“药糖”、“大罗卜膏糖”、“砂板糖”。

简介

砂板糖是一种糖果类食品,属于药膳,非药物也非保健品,历史上俗称“药糖”,其同类商品在我国南方、北方均有出现,色泽一般为浅棕色、棕色、暗灰色、灰白色等,在南方地区如浙江、上海等地称为“梨膏糖”,在北方及东北地区称“萝卜糖”,天津称其“茶膏糖”,北京则称之“药糖”、“大罗卜膏糖”、“砂板糖”。

砂板糖之所以不再称为药糖是因商家需尊照相关法规将食品与药品区分开来,该物既然是药膳就应有它一定的功能,依国家相关法规,所有食品的包装、标签以及产品说明书均不可带有具医疗作用的宣传语,法规旨在禁止虚假宣传误导消费,是为了保护广大公众利益,也是商家必须尊守的法令。

好的药膳食品其配料并不是很繁杂,药膳糖果砂板糖是以食糖为主料再适当加入中草药作为辅助配料,砂板糖是由药食同源的材料组成,有些也适当添加了人工香料,是商家迎合市场的需求丰富了商品的品种和口味。

砂板糖外型有不规则的球型(类似卫生球状)、板型、橘瓣型(该类型较为少见,是由橘子糖加入中草药变通的商品)、小方块型、大方块型(比火柴盒略小,主要市场在南方地区)及不规则片状,也有半个花生角样的(此类型更为少见,只在天津的市场上曾岀现过,其外表也有花生角表面的麻状纹理,与花生角极相似)。

历史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路径山东,此时山东正遭遇水灾,百姓受灾严重,乾隆皇帝即刻下令开仓赈灾,免税赋,亲自到民间体察灾情。由于过度劳累又值连绵阴雨,湿气上身,咳嗽痰吐不止,百官正愁,巧遇一位山东张氏郎中,向乾隆皇帝上供药糖,帮助乾隆皇帝调理脾胃,止咳化痰,去除湿气。半月后果然药到病除。龙颜大悦,赐名御用砂板糖,宫廷御用糖。此后乾隆皇帝谒孔林,登泰山,至玉皇顶拈香为天下百姓祈福,砂板糖也成为了乾隆帝每每祭天必用糖!而张氏也因此受诏入宫与太医一起精益求精,完善此奇糖的配方,正宗老北京砂板糖宫廷秘方由此诞生。

生产工艺

1、熬制原材料。药糖的主要原料是大米麦芽,把大米与搅碎的麦芽煮熟后,一起放入储藏罐内发酵,发酵过程大约要持续两天多的时间。这个过程与酿酒的过程十分相似。发酵后,就会形成饴糖,饴糖的主要成分就是麦芽糖。煮干适当的水分后,将饴糖放入干净的容器内储存。

2、去除水分。饴糖在储藏过程还有大量的水分,将饴糖放到锅内,用大火熬制,去除多余的水分。等到粘度合适的时候,才能将饴糖出锅。“除掉95%的水分,留存5%的水分,这样制作出来的糖口感不会过硬。”

3、冷却。将出锅的饴糖放入木盒内冷却。

4、加碱拉扯。冷却完毕后,将饴糖放到机器上拉扯。拉扯饴糖是制造药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充分拉扯的饴糖,口感才更加松脆。拉扯的同时,还要往饴糖上加碱。

5、成型切片。将拉扯好的饴糖用机器挤压成薄饼,再切成长约9厘米,宽约3厘米的薄片。冷却后,药糖的雏形就已经出来了。

6、上芝麻。将切好片的药糖放到蒸汽柜里,蒸到药糖表面有些快要融化的时候,就有了粘性,再往药糖上撒上熟芝麻,药糖就做成了。

主要成份

砂糖、冰糖茶叶蜂蜜(随季节性调整)、薄荷、陈皮等药食同源的中草药,无人工化学合成香料。

食疗作用

止咳、化痰、润喉、解胃酸、缓牙痛、除舌腻、止舟车眩晕、解咽喉不适、清油腻过多、缓烟酒过度、通鼻塞憋闷、除口腔异味。尤适于急、慢性咽炎、鼻炎,食之收效甚好。无上述症状,可作口香糖食用。

注意事项

不适宜人群:

糖尿病患者及对薄荷不适应的人群请勿食用;三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

存放方法:

勿潮湿,置干燥处,存放一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