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故纸

更新时间:2024-04-09 23:31

破故纸又名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果实,又称:紫金殿。秋季果实成熟时,随熟随收,割取果穗,晒干,打出种子,除净杂质即可,栽培或野生。分布于山西、陕西、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

形态特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50厘米。枝坚硬,疏被白色绒毛,有明显腺点。叶为单叶,有时有1片长约1-2厘米的侧生小叶;托叶镰形,长7-8毫米;叶柄长2-4.5厘米,有腺点;小叶柄长2-3毫米,被白色绒毛;叶宽卵形,长4.5-9厘米,宽3-6厘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粗而不规则的锯齿,质地坚韧,两面有明显黑色腺点,被疏毛或近无毛。花序腋生,有花10-30朵,组成密集的总状或小头状花序,总花梗长3-7厘米,被白色柔毛和腺点;苞片膜质,披针形,长3毫米,被绒毛和腺点;花梗长约1毫米;花萼长4-6毫米,被白色柔毛和腺点,萼齿披针形,下方一个较长,花冠黄色或蓝色,花瓣明显具瓣柄,旗瓣倒卵形,长5.5毫米;雄蕊10,上部分离。荚果卵形,长5毫米,具小尖头,黑色,表面具不规则网纹,不开裂,果皮与种子不易分离;种子扁。花、果期7-10月。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四川金沙江河谷。常生长于山坡、溪边、田边;河北、山西、甘肃、安徽、江西、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有栽培。印度、缅甸、斯里兰卡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择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二荒地或缓坡地种植。秋作收获后,亩施畜厩粪、土杂肥3~4吨、普钙50~60千克,施匀后深耕翻地,整平细耕后,以坡向或阳向开墒种植。坡地墒宽1.5~2米,平地1~1.3米;坡地墒高10~15cm,平地15~20cm。墒面整成龟背形,墒平垡细。

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将种子用1mg/kg三十烷醇或1mg/kg赤霉素水溶液浸种12小时。实践表明:经过处理的种子能促进补骨脂的生长和发育,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6.5%~17.4%,结实率增加21.6%~28.8%,产量增加31.5%~34.8%,增产效果显著。

播种

直播

在适宜种植区,于清明至谷雨在整好的墒上播种。播种前种子用冷水浸泡48~72小时,使其充分吸水,捞出晾干。条播,在墒面上挖行距40~45cm,窄墒3行,宽墒5行条沟。塘播,按行距(40~45)×(15~20)cm规格打塘。沟、塘深5~7cm,在沟中每10cm放种1~2粒,塘播每塘下种3~5粒。覆盖约5cm厚的土,浇透水后再盖1~2cm厚的干土。覆盖地膜保温保湿,7~10天即可出苗。

育苗移栽

按直播规格移栽,条栽行株距为(40~45)×(15~20)厘米栽1株;塘栽以(40~45)×(15~20)厘米每塘栽双株(分开栽),栽时压实根部,浇定根水。

田间管理

间苗定植

5月中、下旬进行间苗。以株距15~20厘米留苗1~2株,间苗时,留大间小补缺,留壮间弱,保证全苗。

中耕除草

移栽苗成活后或大雨后,要注意中耕松土除草,全生育期进行3~5次,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水肥管理

苗期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中、后期注意排水。全生育期必须保证两次追肥,第1次在苗期5~10厘米时,亩施人粪尿1~1.5吨作为提苗肥;第2次在植株中部叶腋花芽冒出时,亩用畜厩肥2~3吨、普钙20~30千克施于根部,作为促花肥。结合清沟培土盖粪。有条件时,在花蕾初期喷施两次0.2%磷酸二氢钾,作为壮籽肥。

病害防治

菌核病

主要危害茎秆,形成倒状。病从上部叶片开始,产生褐色枯斑。后期蔓延到茎和茎基,产生褐色腐烂,其上产生白色菌丝和黑色颗粒状菌核,严重时病茎中空,皮层烂成麻丝状。

防治措施:冬季清园,认真处理残体;控水排湿,降低土壤和棵间湿度;发病初期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任选1种均可。发病后期重点喷洒植株下部。

灰霉病

在叶片上产生褐绿色、水渍状的大斑驳,茎部感病后产生淡黄斑块,花序腐败,各病部均可产生灰色霉状物,都会局部腐烂。

防治措施:注意雨后排除积水,降低湿度;发病初期喷洒1:1:100倍波尔多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硫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交替使用。

轮纹病

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上产生圆形、褐色、具有同心轮纹的大病斑,病部质脆易裂形成孔洞。

防治措施:冬春清除病株残体,集中处理,减少菌源;发病时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任选1种效果均好。

化学成分

共发现了117个化学成分, 主要包括香豆素类、单萜酚类、黄酮类化学成分以及苯并呋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

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成分是补骨脂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 已从补骨脂中提取分离的香豆素类化学成分共17个, 其中呋喃香豆素类7个, 拟雌内酯类8个, 吡喃香豆素类1个和其他香豆素类1个。

1呋喃香豆素

1933年从补骨脂中分离得到第一个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补骨脂素 , 之后又发现了异补骨脂素 ,首次在补骨脂中发现补骨脂呋喃香豆精 。QIAO等从补骨脂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糖苷成分补骨脂苷和异补骨脂苷。此外还发现补骨脂中存在5-甲氧基补骨脂素 和8-甲氧基补骨脂素。

2拟雌内酯类

Khastgin等于1948年分离得到补骨脂定;Gupta等分离得到双羟异补骨脂定;Gupta等在补骨脂中得到了3种微量成分, 补骨脂香豆雌烷A , 补骨脂香豆雌烷B 和槐属香豆雌烷A ;彭国平等从补骨脂中分离得到新补骨脂素;邱蓉丽等从补骨脂中分离得到4″, 5″-去氢异补骨脂定。此外还存在补骨脂定-2', 3'-环氧化物。

单萜酚类

单萜酚类化合物是补骨脂中具有挥发性的一类化合物, 共发现该类成分25个。

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存在于补骨脂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 具有抗肝毒、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从补骨脂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共计53个, 其中黄酮化合物6个、二氢黄酮化合物6个、查尔酮化合物15个和异黄酮化合物26个。

药理作用

补骨脂具有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等功效, 外用可消风祛斑, 主要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所致阳痿遗精、腰膝冷痛、肾虚作喘、外用也可治疗白癜风、斑秃。主要化学成分为香豆素类、单萜酚类、黄酮类, 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以及抗炎、抗菌、抗真菌、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活性, 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细菌感染、哮喘和骨关节炎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