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3:36
硐室是一种未直通地表出口的、横断面较大而长度较短的水平坑道。其作用是安装各种设备、机器,存放材料和工具,或作其他专门用途,如机修房、炸药库、休息室等。
各种硐室的形状、规格和结构差别很大,所穿过的岩石性质也不相同,所以施工方法也较多。这些施工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全断面一次掘进法、台阶工作面施工法和导硐施工法。分层施工法根据硐室的高度及地槽的深度,宜将硐室及地槽分为3~4个分层,每个分层施工时,应采用锚喷作临时支护,宜从下向上连续施工。导硐施工法导硐断面,不宜大于10m2,导硐掘进和硐室刷大,宜采用锚喷或金属支架作I临时支护,宜先完成硐室的永久支护,再施工地槽,地槽宜分段施行。
硐室施工与一般巷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硐室的断面大、变化多,长度则比较短,大型施工机械难于进入工作面施工。
②硐室往往与其他硐室、巷道、井筒相连,加之有的硐室本身结构复杂,故其受力状态不易准确分析,施工难度较大。当围岩稳定性差时,施工安全尤为重要。
③硐室的服务年限较长,工程质量要求高,不少硐室还要浇筑机电设备的基础,预留管线沟槽,安设起重梁等,故施工时要精心安排,确保工程规格和质量。
硐室施工,除应注意其本身特点外,还要和井底车场的施工组织联系起来,考虑到各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合理安排。
硐室围岩稳定性基本取决于自然因素(围岩应力、岩体结构、岩石强度、地下水等)和人为因素(位置、断面形状和尺寸、支护方式、施工方法等)。在设计和施工时均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硐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必须明确,硐室围岩的稳定性与硐室施工方法有关,选择硐室密集区域的硐室施工方法时,应合理安排硐室的施工顺序并根据围岩稳定性分析、判断允许岩石暴露的面积和时间,以选择合理的掘进方法。
各种硐室的形状、规格和结构差别很大,所穿过的岩石性质也不相同,所以施工方法也较多。这些施工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全断面一次掘进法
全断面一次掘进法,常用于围岩比较稳定、断面不是特别大的硐室。它和普通巷道施工法基本相同。在常规设备条件下,全断面一次掘进硐室的高度,以不超过5m为宜。徐州大黄山煤矿的一570m水平水泵房,位于砂岩、砂页岩中,断面形状为半圆拱形,掘进宽度4.4m,掘进高度3.1m,就是采用锚喷支护、全断面一次掘进法施工的。
(2)台阶工作面施工法
当采用全断面一次掘进围岩维护困难时,或者由于硐室的高度过大而不便于施工时,可以将整个硐室按全高分成几个分层,施工时形成台阶状。上分层工作面超前施工的,称为正台阶工作面施工法,亦称下行分层施工法;下分层工作面超前施工的,称为倒台阶工作面施工法,亦称上行分层施工法。台阶工作面施工法一般用在岩层稳定或比较稳定的条件下。
①正台阶工作面(下行分层)施工法:根据硐室的全高,整个断面可分为2~3个分层,每层的高度以2~3m为宜。某矿水泵房施工时,采用了正台阶工作面施工法。上分层工作面高2.5m,超前2m左右;下层工作面呈 斜坡是为了便于溜放上分层工作面的矸石,在下分层用装岩机装岩,施工组织采用“两掘一锚喷”。具体做法是随掘随喷一层5mm厚的水泥砂浆,用以临时封闭围岩,待掘进20~30m后,再按设计厚度喷射混凝土作为永久支护。锚杆有效长度为1.5m,间距0.7m,排距1.0m,方形布置。
当硐室长度较小时,可将上分层全部掘喷完,然后再掘喷下分层。
若围岩条件差,硐室采用砌碹支护,也可用正台阶工作面施工法。此时上分层掘进锚杆挂网作为临时支护。砌碹工作可有两种方法:一是砌碹工作落后于下分层掘进工作面1.5~2.5m,砌碹随下分层工作面前进逐步向前推进;另一种方法是先拱后墙砌筑,即上分层采用短段掘砌,先砌好拱,并适当加大上分层的距离,使下分层爆破不损伤拱帽。采用先拱后墙施工法施工时,墙和拱问的工艺缝的处理要注意填满硬砂浆。
②倒台阶工作面(上行分层)施工法:下分层工作面超前,边掘进边砌两侧边墙,上分层工作面则利用挑顶后的矸石作脚手架砌顶部碹。
(3)导硐施工法
导硐施工法是指巷道或硐室施工时,先以小断面超前掘进,而后扩大到设计断面的方法。导硐的位置、断面应满足通风和装运的要求。根据导硐所在位置的不同,有中央下导硐施工法、顶部导硐施工法、两侧导硐施工法之分。对特大断面硐室(如50m2以上)多采用两侧导硐施工。
①中央下导硐施工法:导硐位于硐室中部靠近底板,导硐断面可按单轨巷道考虑以满足机械装岩为准。当导硐掘到预定位置后,再进行刷帮、挑顶,并完成永久支护工作。硐室采用锚喷支护时,宜用中央下导硐先挑顶后刷帮的施工顺序。挑顶的矸石可用装岩机装出,挑顶后随即安装拱顶锚杆和喷射拱部混凝土,然后刷帮并喷射墙部混凝土。
对于砌碹支护的硐室,适用于中央下导硐先刷帮后挑顶的施工顺序。在刷帮的同时完成砌墙工作,然后挑顶,完成拱部砌碹。
②两侧导硐施工法 在松软、不稳定岩层中,为了保证硐室施工的安全,在两侧墙部的位置沿硐室底板开掘两条小导硐,其断面不宜过大,一般宽度为1.8~2.0m,高度为2.0m,以利控制顶板。掘一层导硐后随即砌墙,再掘上一分层的导硐,矸石放在下层导硐里一部分,代替脚手架,再接砌边墙到拱基线位置。墙部完成后开始挑顶砌拱。拱部完成后再拆除中间所留的岩柱。
硐室爆破是把硐室或井巷作为专用的装药空间,将大量炸药装填其中,达到一次起爆大量炸药,完成大量土石开挖的爆破技术。硐室爆破具有施工快,工效高,不受气候、交通等条件限制的特点,适用于山区交通、水利工程土石方开挖和大型露天矿山的剥离爆破等。我国是进行硐室爆破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万吨级炸药的爆破有三次,百吨级以上的达数百次。爆破工作者在工程实践中创造了条形药包硐室控制爆破、多边界公路土石方硐室控制爆破和硐室加预裂一次成形爆破新技术,在保证爆破效果、控制爆破危害、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进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按爆破作用特征分类
①松动爆破。
②加强松动爆破(也称减弱抛掷爆破)。
③抛掷爆破,包含定向抛掷、标准抛掷、加强抛掷三种类型。
④崩塌爆破。
在陡坡地形条件下,药包的最小抵抗线W远小于药包中心至地面的高度H,抗高比W/H小于0.6的硐室爆破称为崩塌爆破。
⑤混合型爆破。
根据爆破的目的和要求,可以使一次爆破同时具有以上多种爆破类型,称之为混合型爆破。
(2)按药室形态分类
①集中药包硐室爆破
集中药包以球形为标准:爆破作用范围近似于球形,其爆破应力波为球面波向外传播。一般认为高度不超过直径4倍的圆柱形,或最长边不超过其他任意最短边4倍的直角六面体,都属于集中药包。
集中药包的优点是药室布置灵活。如可较容易避开断层、溶洞等地质构造薄弱面,可用多个集中药包组合的形式控制断层、溶洞等地质构造薄弱面对爆破效果的影响;对地形崎岖的爆区,容易用辅助集中药包改造地形,为主药包创造理想的自由面。集中药包的缺点是装药量集中,岩石破碎不均匀,大块率高;在边坡处布置集中药包时,对药包附近基岩的破坏性影响比条形药包大;导洞开挖工程量较大;爆破规模较大,并且 较大时药室的体积大,其断面形状较复杂,药室掘进难度较大,安全性较差。
集中药包适用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断层、溶洞较多的爆区。
②条形药包硐室爆破
通常将满足 的药包称为条形药包。也有从药包浅埋岩土内因爆破产生的漏斗形状特征出发,认为在条形药包的中段,爆破漏斗口半径,一沿药包纵轴线上有一段相同值时为条形药包。因此用药包的长度£与药包的最小抵抗线W之比作为判据,一般认为当Z/W≥2.0时为条形药包。
条形药包硐室爆破是在集中药包硐室爆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对于集中药包硐室爆破,条形药包硐室爆破药量分布较均匀,爆破大块率较低;条形药包硐室爆破对药包附近的基岩损坏范围较小,若条形药包布置在永久边坡处,则爆破对永久边坡的损伤要比集中药包小;同等药量情况下,条形药包的爆破震动强度比集中药包低。条形药包的缺点是药包布置不够灵活。
在地形条件不十分复杂,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如无断层、溶洞等)的爆区,应采用条形药包。
③分集药包硐室爆破
将条形药包沿药室轴线分割成若干个长度较短的装药段,装药段之间适当充填,这种药包称为分集药包,也称为条形药包分段间隔装药微差爆破药包,简称分段药包。分集药包的爆破作用特征介于集中药包和条形药包之间。
分集药包的优点是能充分适应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如爆区内存在断层、溶洞、软弱夹层等,或同一个条形药包硐室内的 值相差较大,或为了降低爆破震动强度,限制每个药室的装药量,或因爆破规模不大, 值较小。若采用条形药包连续装药结构,则不耦合系数过大时,均可采用分集药包布置形式。分集药包的主要缺点是分段填塞工程量大,起爆网路连接和保护较复杂。
分集药包多用于岩体内断层和大裂隙较多,地形崎岖不平,同一条条形药室w变化突出或不耦合系数过大的爆破中。
④混合药包硐室爆破
由于地形、地质以及施工等因素,一次硐室爆破中有时其药包的形态既有集中药包又有条形药包,甚至还有分集药包。这就是混合药包硐室爆破。混合药包一般用于爆破规模较大,爆区的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的硐室爆破中。
斜坡应根据地形和开挖边坡布置药包,尽量使设计断面内的岩体松动或被大量抛掷,同时减轻爆破作用对基面和边坡的损伤。
①一侧边坡不高时,经常采用的布药方式是单层单排布置药包,并依据周围环境情况和爆破要求采用抛掷爆破或松动爆破,如图1中(a)所示。
②当路基较宽时,为了保护边坡,减少大药量药包对边坡的破坏,可采用单层双排的布药方式布置双排集中药包或条形药包。两排药包间采用毫秒延期起爆,前排药包采用较大的参数,以有利于改善后排药包的爆破效果以及减轻对边坡的影响范围,如图1中(b)所示。
③在陡坡上,多采用单排双层的布药方式,如图1中(c)所示。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应尽可能采用崩塌或抛掷爆破。
④地形较陡、开挖路基(站场)较宽时,布置最小抵抗线较大的药包容易对边坡产生较大的影响,此时一般采用多排多层的布药方式,如图1中(d)所示,以减小最小抵抗线的数值,降低装药量。同排上下层药包、同段前后排的药包采用延期雷管起爆。
⑤在斜坡上开挖双壁路堑时,为保护边坡,可布置成双层单排药包,如图1中(e)所示:上层设计成抛掷药包,下层设计成松动药包;上层先爆破,下层后爆破。
⑥对于山脊地形,一般在主山脊的正下方布置主药包,如图1中(f)所示。当山脊较平缓厚实时,可在山脊下围绕主药包布置辅助药包,如图1中(g)、(h)所示,也可布置两排或多排对称的主药包。
⑦在山脊地形条件下,在一侧可以抛掷、另一侧不允许抛掷的情况下,可将药包偏离山脊的投影线,选择两侧的最小抵抗线 、 和适当的 、 值,做到一侧抛掷而另一侧松动,如图2所示。
选择药包的最小抵抗线是硐室爆破中药包布置的核心问题。最小抵抗线应根据周围环境和爆破要求而定,一般控制在15~25 m。
集中药包硐室爆破中的药包间距一般由下式计算。
对于中硬和坚硬岩石: 或。
式中m——密集系数;
n——爆破作用指数;
——最小抵抗线,m。
对于斜坡地形爆破,m=1.0~1.2。如果两个药包的 值和 值不一样,则有
形成标准抛掷爆破漏斗时,单位体积岩石的炸药消耗量称为标准抛掷爆破单位炸药消耗量,简称标准单耗,用K表示,单位为 。标准单耗K值可用计算法和爆破漏斗试验法获得,但更多的是根据经验选取。
(1)计算法
用岩石密度计算,公式为 或。
式中:——岩石密度,。
(2)爆破漏斗试验法
试验要选择与爆破工点相同地质情况的平坦地面,首先假定K值,按 n-1 计算装药量。爆破后,实际测出爆破漏斗半径 和可见漏斗深度 ,计算出 的值。若n值不等于1,则先按爆破作用指数函数修正设计的K值:。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抛掷爆破漏斗试验中,除要求 n=1 外,还有爆破漏斗可见深度 的要求,此外还需根据试验岩石条件修正K值。
(3)经验选取
根据岩石坚固性系数厂,同时考虑工地具体的岩层结构、节理、裂隙和风化程度,适当确定岩石等级,合理选用K值。
集中药包硐室爆破的装药量计算可采用鲍氏公式: 。
常用的变换形式如下。
①对于标准松动爆破:;
②对于加强松动爆破: ;
③对于多面临空、陡坡地形崩塌爆破:。
硐室支护(cavern support):为防止硐室围岩失稳而采用的临时加固措施。根据地质条件,对硐室不同部位可采用拱部支撑、全断面支撑、密排式支撑等结构形式。设计支护结构时,要求坚固稳定,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净空较大,尽量就地取材,尽可能与永久性衬砌结合。按结构材料不同,分木支撑、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锚杆支撑和喷混凝土支撑等。
硐室照明(cavem lighting):保证硐室施工中良好可见度需要的技术措施。必须符合安全要求,照明线路的电压应采用低压,在施工地段用24~36 V,在成洞地段可用l 10~220 V。为保证照明电源不致发生间断,照明线路应采用单独系统,不与动力线接在一起。有渗水、潮湿的地段需用胶皮电缆,工作面附近应使用防水灯头和防水灯罩。架设电线位置必须与高压风管、水管和通风管分开。照明电线要求布置在开挖前进方向的隧洞左侧岩壁上;横跨通道的电线,最低点的高度不低于2 m。
硐室通风(cavern ventilation) 排除因爆破、机械产生的有害气体或粉尘,保持硐室内有足够新鲜空气流通的一种技术措施。按通风方式,分压入式、吸出式和混合式三种。压人式通风是利用压入式通风机向洞内吹人新鲜空气,把有害气体和粉尘赶出洞外;由于风速大,能很快将工作面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冲淡并由硐室排出,排出物在洞内随风扩散、蔓延范围大,开挖长隧洞时,工作人员需穿过蔓延的混浊气流进入工作面。吸出式通风是通过风管将有害气体和粉尘吸走并排出洞外,不影响工作人员爆破后进洞工作,但洞内风压小,通风时间长。混合式通风是同时使用压吸两套设备,压入式通风机吹入新鲜空气,吸出式通风机吸出有害气体和粉尘,兼有压人式和吸出式两种通风方式的优点。
硐室开挖(cavern excavation):硐室施工的一项作业。开挖方法的选择受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隧洞断面大小、形状和埋置深度,施工机械和安全防护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岩石硐室可采用钻孔爆破开挖法和掘进机开挖。土质隧洞可采用盾构开挖法、顶管法和明挖法等。
躲避硐室是无轨运输的斜坡道,应设人行道或躲避硐室。行人的无轨运输水平巷道应设人行道。
躲避硐室的间距在曲线段不超过15m,在直线段不超过30m。躲避硐室的高度不小于1.9m,深度和宽度均不小于1.0m。躲避硐室应有明显的标志,并保持干净、无障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