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9 22:24
碎米桠(Isodon rubescens (Hemsl.) H. Hara),唇形科香茶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或亚灌木,幼枝带淡红色,密被绒毛;叶片为卵形或菱状卵形;花萼为钟形,附着有灰色柔毛及腺点;果倒卵球状三棱形,褐色无毛;花期7到10月,果期8到11月。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冬凌草来源于唇形科香茶菜属碎米桠的地上部分,因其植株冬季凝结薄如蝉翼、形态各异的蝶状冰凌片,故碎米桠也称冬凌草。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冬凌草来源于唇形科香茶菜属碎米桠的地上部分,因其植株冬季凝结薄如蝉翼、形态各异的蝶状冰凌片,故碎米桠也称冬凌草。
为一变异幅度极大的种,变化最大的是叶形、叶被毛的情况及幼枝毛茸的多少,但为小灌木,花序为狭的圆锥花序,聚伞花序具极纤细的总梗,花梗也极纤细,花萼钟形,萼齿卵圆状三角形,外面被灰色微柔毛等特征是比较固定的。
碎米桠,唇形科香茶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或亚灌木,高(0.3)0.5-1(1.2)米;根茎木质,有长纤维状须根。茎直立,多数,基部近圆柱形,灰褐色或褐色,无毛,皮层纵向剥落,上部多分枝,分枝具花序,茎上部及分枝均四稜形,具条纹,褐色或带紫红色,密被小疏柔毛,幼枝极密被绒毛,带淡红色、紫红色。
茎叶对生,卵圆形或菱状卵圆形,长2-6厘米,宽1.3-3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后一情况顶端一齿较长,基部宽楔形,骤然渐狭下延成假翅,边缘具粗圆齿状锯齿,齿尖具胼胝体,膜质至坚纸质,上面榄绿色,疏被小疏柔毛及腺点,有时近无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灰白色短绒毛至近无毛,侧脉3-4对,两面十分明显,脉纹常带紫红色;叶柄连具翅假柄在内长1-3.5厘米,向茎、枝顶部渐变短。
聚伞花序3-5花,最下部者有时多至7花,具长2-5毫米的总梗,在茎及分枝顶上排列成长6-15厘米狭圆锥花序,总梗与长2-5毫米的花梗及序轴密被微柔毛,但常带紫红色;苞叶菱形或菱状卵圆形至披针形,向上渐变小,在圆锥花序下部者十分超出于聚伞花序,在上部者则往往短于聚伞花序很多,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疏齿至近全缘,具短柄至近无柄,小苞片钻状线形或线形,长达1.5毫米,被微柔毛。花萼钟形,长2.5-3毫米,外密被灰色微柔毛及腺点,明显带紫红色,内面无毛,10脉,萼齿5,微呈3/2式二唇形,齿均卵圆状三角形,近钝尖,约占花萼长之半,上唇3齿,中齿略小,下唇2齿稍大而平伸,果时花萼增大,管状钟形,略弯曲,长4-5毫米,脉纹明显。花冠长约7毫米,有时达12毫米,但也有雄蕊退化的花冠变小,长仅5毫米,外疏被微柔毛及腺点,内面无毛,冠筒长3.5-5毫米,基部上方浅囊状突起,至喉部直径2-2.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长2.5-4毫米,外反,先端具4圆齿,下唇宽卵圆形,长3.5-7毫米,内凹。雄蕊4,略伸出,或有时雄蕊退化而内藏,花丝扁平,中部以下具髯毛。花柱丝状,伸出,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环状。
碎米桠生于山坡、灌木丛、林地、砾石地及路边等向阳处,海拔100-2800米。分布于中国湖北,四川,贵州,广西,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南。
碎米桠属阳性耐阴植物,略喜阴;抗寒性强,既能耐-20℃的低温,又能耐50℃的高温,适宜温度为25~30℃,10-40℃适合生长。温度低于5℃基本停止生长。萌蘖力强,耐干旱、瘠薄,即使夏季土壤含水量低于4%,碎米桠仍能够生长,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砂质壤土、pH6.5-8.0,碎米桠生长最佳。花期8-10月,盛花期9月,开花适宜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为60%-80%。
碎米桠的种植常采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分蘖、分根等方法进行无性繁殖。
采种:碎米桠一般8月份开花,9月中旬果实逐渐成熟,10月中旬果实成熟进入采种高峰期。采收后一般置通风处晾干,避免阳光曝晒。种子干透后精选筛净,置阴凉、干燥处储藏,期间防虫、老鼠危害。
地块选择:选择向阳、疏松肥沃、透气性好且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播种的头年冬天深耕,春天进行细耙、平畦,施足底肥(尽量施农家肥),浇足底水。
种子处理:碎米桠种子外被蜡质化,为提高种子发芽率,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方法有2种:①温水浸种法。将净化的种子揉搓2遍,在45℃的温水中浸泡不低于15小时;②生根粉浸种法。将净化的种子揉搓2遍,投入0.01%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泡2小时即可。
播种:播种分冬播和春播,一般冬播出苗率较高,山区多采用冬播,冬播时10月上旬进行深耕细耙,11月中旬播种;春播时,头年冬天进行深耕,3月上旬细耙、平畦,施足底肥,尽量施农家肥,然后播种。播种时随地势平畦开沟,一般深2厘米,行距20厘米,以3-5倍于种子的细沙土或草木灰等拌匀后撒播,覆土1-2厘米。667平方米播种以0.5-0.8千克为宜。播种后要保持土壤表层湿润,用麦秆覆盖,若过于干旱应适量浇水。
苗期管理:出苗后在行间盖草可遮阳保苗,同时要保持田间湿润,若遇到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防涝。苗高10厘米左右时667平方米施氮肥7.5千克,并注意间苗、定苗。定苗后经常中耕除草,防治草荒。
种苗地的选择和平整同育苗地的选择。移栽种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水土条件好的向阳地带。水土条件较差的山地阴坡优于阳坡。种植地附近要无污染源,交通方便。种植前整地、做畦、施肥、浇水、镇压保墒,随即挖栽植穴或沟,宽、深20-30厘米,沟长度视地形而定。
移植技术:移植时间:由于碎米桠发叶较早,种苗的移植宜早不宜迟;因此,碎米桠最适宜的栽培时间在华北南部为早春2月。种苗的选择与处理视根系的发育情况,在苗圃中选择壮苗。一般情况下,1年生的碎米桠每墩可栽2-3株,2年生的碎米桠每墩可栽1-2株。起苗时尽量不要损伤幼苗的根、皮、芽,严禁用手拔苗。为了提高成活率,一方面要边起苗边移植,并尽量带土移植;另一方面,如果定植点距离苗圃较远,挖出的幼苗需放置在阴凉、潮湿的地方,或甩掉幼苗根部的土,并在其根上喷适量的水,然后用塑料膜包裹根部,再用尼龙绳捆扎,低温运输;当天不能定植的幼苗,要假植在苗床中,防止脱水。
移植密度:碎米桠的移植密度应根据地形、土壤等条件和不同栽培目的而定。以采收叶为栽培目的的,株、行距0.4米×0.6米;立地条件较差的,株、行距0.4米×0.4米;以种子利用为主要目的,株、行距0.4米×0.8米;林药间作的株距为0.6米左右。
查苗补栽。定植后20天即可查苗,拔除未成活苗、病苗进行补栽。
中耕除草。栽培第1年的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消除田间杂草,疏松土壤,适当的水肥管理,第二年即可采收。
肥水管理。每年的6-8月份是碎米桠开花前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碎米桠需水的关键时期,应适当灌溉,但要注意防止水分过多;雨季或低洼易涝地,要及时做好疏沟、排涝工作。以收种子为目的,由于种子的发育需大量的营养,所以,进入生殖初期,应根据生长发育状况适当施肥,以氮、磷肥合施为宜。
植株复壮。碎米桠根系生长迅速,萌孽力较强,密度逐渐增大。一般需在第4年早春隔株挖根或将根全部挖出后重栽,换新土抚育复壮。
一般病虫害较少,不会有严重的病虫害,但长期干旱之后,叶上蚜虫较多,从而影响叶的产量和质量。生产中要注意及时灌水,发现病虫害要及时人工捕杀或将病叶摘下烧毁,不宜用化学药物处理,防止造成污染。
碎米桠味甘、苦,性平,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癥瘕痞块、蛇虫咬伤,在《中国藏药材大全》中有记载。济源冬凌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等上呼吸道菌株有较强的杀伤作用,故被称为“中药里的盘尼西林”。
抗癌:现代研究发现碎米桠主要成分有挥发油、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熊果酸等,碎米桠具有抗肿瘤、抗菌等作用,其抗瘤作用,在民间主要用来防治食管癌,与化疗合用可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对食管上皮重度增生也有一定的疗效。另外,对急性喉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有显著疗效,对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咽炎等也有良好效果。
清热:研究发现碎米桠还具有解热、降燥润喉、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对感冒发热、口舌生疮、焦热上火等都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作为中老年人和一些特殊人群如教师、演员、播音员等日常保健饮品。
保健:碎米桠在鹤壁太行山一带,当地百姓“户户有之”,患牙痛、咽喉痛,泡水饮服,三次即愈。民间有“日饮冰凌草一碗,防皱去斑养容颜,亮嗓清音苦后甘,驱除病魔身心安”之说。
2006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济源冬凌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