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3 15:57
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浮丘山南端峰巅,碧霞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浚县知县蒋虹泉主持兴建,历时21年落成。后经明、清年间多次重修扩建,渐具现今规模。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始建碧霞宫。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碧霞宫落成。
明清多次维修扩建,始具规模。
清顺冶三年(1646年),建成寝宫楼。
清康熙、嘉庆、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多次扩建、重修。
民国时期多有修复。
1987年,落架大修。
碧霞宫座北向南,占地面积11160平方米,87间殿宇、楼阁以南北轴线为中心,对分布,组成三个院落,中轴线上有戏楼、万物资始坊、四阿顶二门、硬山顶山门、卷棚歇山与悬山顶组合的正殿以及三重檐歇山顶的寝楼。
遏云楼,亦名伎乐阁,俗称戏楼,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南向北,与山门相对,建立在一座高约3米的平台上。分前台和后台,前台上是一座“四鲲八柱”卷棚顶高楼。檐柱上刻有一幅对联:“山水簇仙居,仰碧榭丹台,一阕潸音半天绕,香花酬众愿,看酒旗歌扇,千秋盛会里中传”。
山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顶,正脊两端鸱尾吞脊,戗脊上有飞鱼、海马、四绝神。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大门三对,上饰铜质门钉。山门左为巽宫楼,右为坤宫楼。院中有长方形莲池,池上架拱桥贯通南北。东西两侧建有四座帅殿和钟鼓二楼。
二门为庑殿式建筑,实榻门,檐下四周置如意斗拱,造型别致。东西两侧设便门供人员出入。过二门为中院,院内古柏苍翠,碑碣林立。两侧廊房各十间,院中置铁火池、铁香炉等。
大殿为碧霞宫主体建筑,大殿建在约800平方米的青石铺面的高台上,砖砌台基,高2米,高台前正中盘龙御路精雕盘龙4条,两侧有9级石阶供人上下。大殿面阔五间,由卷棚顶拜殿和重檐悬山顶后殿组成,两殿相连,浑然一体,四周绕以回廊。顶覆黄绿琉璃瓦,金碧辉煌。后殿正脊中间装一“风磨铜宝瓶”,高 1.5 米,经久不锈。大殿雕梁画栋,气势恢宏,绘有图案 30 多种。正面全系木雕彩绘。前檐下彩绘二十四孝图,正门两侧窗棂四周遍饰花鸟图案。窗芯镶嵌金色大字,东窗为“灵镇东岱”,西窗为“光映西池”。后殿内有莲花须弥座三个,上各置木雕暖阁,内塑碧霞元君、佩霞元君、紫霞元君像。大殿两侧有配殿,东为老母殿,西为三仙殿。
妥圣坊在大殿后面,过坊即为后院。后院为寝宫院,寝宫楼面阔五间,为两层楼阁,通高16.9米,三重檐歇山顶建筑,绿琉璃瓦覆顶,飞檐挑角。楼阁四周回廊环绕,楼上木雕暖阁内有木雕碧霞元君睡像一躯。寝宫楼前两侧有配楼各三间,楼前出檐。
当地广泛流传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黄飞虎的女儿,黄飞虎的老家在浚县。碧霞元君曾回家乡省亲,在家乡积德行善。浚县民间传说浮丘山上的碧霞宫是碧霞元君回乡省亲时命人修建的行宫。传说不能代替史料。根据刻于明嘉靖四十一年的《重修碧霞元君行宫记》碑文记载,碧霞宫的创建和浚县正月古庙会的诞生离不开一个名叫蒋虹泉的知县。当年浮丘山上有座二郎庙,二郎庙年久坍塌,乡民在二郎庙原址上重建了这座小庙,取名为碧霞庙。到了明嘉靖十九年,进士蒋虹泉任浚县知县,他在浚县为官的前三年里,儿子蒋思孝在家病了三年。这时有人对蒋知县说,碧霞元君灵验得很,劝他到浮丘山碧霞庙进香。蒋知县半信半疑,但还是去进了香。当时的碧霞庙很小,蒋知县为了儿子尽快痊愈,就对碧霞元君许愿:儿子的病好了建行宫,塑金身。事有凑巧,这位县太爷许愿后不到十天,他儿子的病果然好了。于是,蒋知县兑现承诺,他广集资财在浮丘山大兴土木,为碧霞元君建造行宫。
碧霞宫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道教建筑群,结构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
1963年6月,碧霞宫随千佛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碧霞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乘坐浚县1路、 浚县5路 、浚县901路、808延伸线,伾山街道办站下车步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