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街道

更新时间:2024-04-13 10:38

磁器口街道,隶属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地处沙坪坝区东部,东隔嘉陵江与江北区相望,南连沙坪坝街道,西邻童家桥街道,北接石井坡街道。辖区总面积1.2平方千米。2011年末,磁器口街道辖区总人口18547人,全部为城镇常住人口,另有流动人口6848人。

历史沿革

北宋咸平年间(998—1003年),形成白崖场。

明中期后,更名为龙隐镇。

清代,因盛产青花瓷器,民间称为磁器口。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巴县第一区区公署驻地。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划入重庆市,设磁器口镇,属第十四区。

1951年,设民政室。

1954年7月,成立磁器口街道。

1958年9月,童家桥街道并入磁器口街道。

1960年8月,改为磁器口街道公社。

1962年10月,恢复磁器口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磁器口街道辖有磁器口正街、磁器口南街金沙正街、金碧正街、风凰山5个居民委员会;下设58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磁器口街道辖4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教院路25号。

地理环境

磁器口街道地处沙坪坝区东部,东隔嘉陵江与江北区相望,南连沙坪坝街道,西邻童家桥街道,北接石井坡街道。辖区总面积1.2平方千米。

磁器口街道属平原地形。

磁器口街道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人口

2010年,人口普查常住总人口18963人,其中男性9342人,占49.3%;女性9621人,占50.7%;14岁以下1728人,占9.1%;15-64岁15043人,占79.3%;65岁以上2192人,占11.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8867人,占99.5%;有土家、回、苗等10个少数民族,共96人占0.5%。

2011年,磁器口街道人口出生率5.4‰,人口死亡率8.2‰,人口自然增长率-2.8‰。2011年末,磁器口街道辖区总人口18547人,全部为城镇常住人口,另有流动人口6848人。

经济

2011年,磁器口街道有商业网点464个,从业人员3068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磁器口街道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253人,专任教师36人;小学2所,在校生1129人,专任教师5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学1所,含初中部和高中部,初中部在校生500人,专任教师4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高中部在校生700人,专任教师58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磁器口街道有群众文化艺术团体10个,会员300人;文化活动中心1个,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4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藏书1.2万册。

2011年末,磁器口街道有学校体育场3处。100%的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社区群众健身队伍10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7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磁器口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专业卫生人员8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4人。

社会保障

2011年,磁器口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83户人数1565人,支出474.6万元,比上年减少1.3%,月人均252.7元,比上年增长7.2%;城市医疗救助37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54人次,共支出29.4万元,比上年增长96.1%。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人,接收无军籍职工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0万元,比上年增长8.8%。社区服务设施7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5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1个。新增就业人员1379人,有75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8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历史文化

清朝初年,此地盛产和转运瓷器,名瓷器口,因“瓷”与“磁”相通而得名。

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23日,沙坪坝区磁器口街道办事处应急管理办公室为重庆市应急管理先进集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