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1 13:14
磷是所有动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在所有矿物元素中磷的生物功能最多。磷营养是研究各种动物采食富含磷营养物质的食物后,磷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消化、吸收、代谢与需要量等的过程。
早在100多年前即已确认磷在动物营养中的的必需性。磷不仅同钙一起参与骨骼、牙齿等结构物质的组成,作为高能磷酸键和磷酸肌酸的组分,还参与集体的能量代谢,以磷脂的方式参与脂类物质、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细胞膜的构成,并作为遗传物质DNA、RNA和一些酶的组成成分,参与机体的许多重要生命过程。和钙不足一样,磷严重不足表现为生产性能低下,幼年动物患佝偻病,成年动物患骨软化症(或称骨质疏松症)。作为动物必需的养分,磷在配合饲料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通常情况下,1g磷酸氢钙磷的价格比同等重量的鱼粉蛋白质还贵。当以磷酸氢钙作为猪、肉仔鸡和产蛋鸡的磷源时,它在每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约为11Kg,其总价值(1.4元/Kg×11Kg=15.4元)与添加在每吨饲料中的复合多维的总价值相当(75元/Kg×0.2Kg=15.0元)。
尽人皆知,不同的饲料磷对动物而言,其营养价值是不同的。正因为如此,作为评定饲料磷的营养价值、表达动物对磷需要的指标—总磷在许多情况下是没有意义的,看似足够的磷却能引发磷不足症。为此,人们改称“非植酸磷”,总磷由植酸磷和非植酸磷构成,其真正的寓意是:植酸磷是单胃动物不可利用的磷,非植酸磷是动物可利用的磷。亦有将非植酸磷(NPP)称作可利用磷(AP)的。
磷在动物营养中,作为一个常量元素,由于其独具的消化–吸收–代谢过程以及它在动物营养中的不可取代性及其在配合饲料中的重要经济地位,驱使人们在100多年来对它的研究从未间断过,至今磷还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论题。动物体内的磷始终处在动态平衡状态之中,吸收/排出、沉积/降解,机体磷一方面不断地吸收利用,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排入消化道(即所谓内源性代谢粪磷),这一固有的周转代谢特点使磷的表观消化率测值经常变得像饲料总磷一样毫无意义。至于饲料磷的利用率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准确测定的,但它是特定条件下的测值,日粮中磷以外的其他成分以及动物的品种、年龄、性别、生理时期、生产阶段尤其是生产性能等,在很大程度上可左右测值的大小;影响该值的因素以及影响程度千差万别,实践中不可能测得包罗万象的因素组合,这使得单一饲料磷的利用率测值变得像表观可消化率一样没有实际意义。依我所见,只有以磷的真消化率(或称净吸收率)作为评价饲料磷的营养价值,表达动物对磷需要的指标,才是有意义的数据。真可消化磷的测定,对一定种类的动物而言,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其测值亦是相对稳定的。
我以为,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研究工作的积累,真可消化磷这一指标很可能取代非植酸磷。当前,应确定磷真可消化试验的标准方法,进而按动物类别(猪、家禽)测定各种含磷矿物质饲料及其他饲料磷的真可消化率,并以真可消化磷为指标研究动物对可消化磷的需要量。应该说,这是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界一项亟待启动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