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14:49
礼让镇隶属于重庆市梁平区,位于县境腹心地带,距县城15千米,距梁平火车站20千米,距渝万高速公路入口15千米。总面积45平方千米。介于东经107°34'30''—107°40'48'',北纬30°39'25''—30°44'38''之间。总人口22278人(2017)。
礼让镇在民国之前被称为老营场,民国初年置礼让镇,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改礼让乡。
1958年改为礼让公社,1983年复置礼让乡,1987年建礼让镇。
2002年村组建制调整,将原老营、川西、福拱、同河、新拱、齐河、河川、玉石、皇秦、大拱、水河、水拱、凤凰、新华、药庙、民政、官木17个村1个街道居委会合并为9个村,1个街道社区。
礼让镇位于重庆市梁平区腹心地带,介于东经107°34'30''—107°40'48'',北纬30°39'25''—30°44'38''之间,幅员面积45平方千米。东邻仁贤镇,南接聚奎镇,西达竹山镇,北依明达镇。距县城15千米,距梁平火车站20千米,距渝万高速公路入口15千米。
礼让镇地势平坦,兼有浅丘,海拔最低点444米,海拔最高点950米。土壤以冷砂黄泥、扁砂黄泥、暗紫色水稻土为主,呈中性到微酸性,土质肥沃。
礼让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全年平均气温为16.7摄氏度,最高气温不超过40摄氏度,最低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300毫米左右,无霜期长,70%以上为晴天。
2014年,礼让镇拥有耕地2.1372万亩,森林面积1.0920万亩。
礼让镇自然植被以松树、杉树、桉树、柏竹、茨竹为主。
礼让镇蕴含煤、泥炭、铁、石灰石等矿产资源。
礼让镇有小(二)型水库一座,山平塘96口,龙溪河贯穿境内,水源丰富。
2015年,礼让镇辖老营村,川西村,同河村,新拱村,河川村,玉石村,凤凰村,新华村,民中村9个行政村,礼让街道1个社区,77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礼让街道。
2015年,辖区内总户数1.0079万户,总人口2.72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52户,农业人口7918户。
总人口22278人(2017)。
2014年社会总产值5.39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5.4亿元。国地税完成3019.2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571.84万元,比2011年增长57.34%,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比2011年增长29.53%,金融机构各项存贷额达到4.35亿和14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6亿元,增长27.5%。
201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实现6.6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7.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00万元,新增规上企业1家,新增小微加工企业5家,国地税入库418万元,财政总收入325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542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8.5%。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14746元,同比2014年增长14%。
2013年,礼让镇启动三峡生态鱼原良种场2期工程,建成千万只生态鸭养殖示范片,实现年孵化1200万羽,产值5000万元。
2014年,礼让镇年粮食产量在10000吨以上,年出栏生猪4万余头,鸡鸭鹅等家禽出栏55万余只,塘、池养鱼5000余亩,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种植笋竹2500亩。投资5000万元完成一期233亩良种场建设并投产,二期工程正在组织实施之中。规划建成重庆市最大的万亩生态渔业园区,鱼塘开挖面积达到5000亩,实现年产值2.6亿元。年孵化1000万羽鸭苗的种鸭场建成并投入营运,年产量为800万羽,全镇养鸭专业合作社达到3家。组织60余人参加农机操作培训,安排了9个技术指导小组,定期到农户家走访,点对点的指导,对机插秧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服务。
2014年,礼让镇免费提供育秧盘1700个,壮秧剂2000包,敌克松2000包。在全镇推广水稻机插秧面积8000亩,任务分解细化到各村组,村两委与政府签订机插秧目标责任书。机插秧栽插环节每亩50元,财政补贴每亩30元。选派10名镇级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进行科技创业服务;建成1个“田间学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000人次;建立水稻高产示范片2个,共1000亩;建立农作物病虫害预警观察点9个。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1家,农机专业户20户,推广微耕机360台套;全年开展农机驾操人员安全培训6次,参训300人次。落实种粮综合直补19503亩,补贴资金292万元,惠及全镇农户;农机补贴60台,补贴资金13.5万元。
2013年,礼让镇引进投资5000万占地50亩的豆筋企业,完成了豆筋加工企业QS认证。
2014年,礼让镇工业增加值实现2.44亿元,占总量的56.1%;工业税收2620万元,占全镇税收收入的85.6%,工业总产值完成5.4亿元,比2011年增长1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6亿元,比2011年增长17.06%。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五强乡镇”之一。
2014年,有4家等规模企业,微型企业共250余家,个体工商户232户,创业基地(园)1个,已有29家中小企业入驻。有豆筋加工户3000余户,精品豆筋加工园一个,QS豆筋认证企业2个,年产豆筋1000余吨,年产值突破亿元。引进昆山、广州等地项目9个,协议引资1.52亿元,落地开工建设上千万元的项目7个;新引进的同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计划建成1000余亩的规模良种场,建成后具备年产各种优质水花苗种10亿尾的生产能力。
2014年,豆制品公司已建成生产厂房1800平方米,办公用房1700平方米,1200万吨/年的豆筋生产线及1500吨/年豆干生产线基本建成。万亩渔业园区生态养殖规模发展,园区内养殖水面达到5050亩。同盟农业二期完成投资500万元。占地1000亩的农业公司正式运行,投资100万的园区配套取水站完工。
截至2015年底,礼让镇新增规企2家。豆筋加工户达到5405户,扩建1个精品豆筋加工示范园,新增豆筋企业8家,新获得QS认证1家,县级龙头企业2家。
2013年,礼让镇打造同盟农庄为星级农家乐。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完善川西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观光示范园。
2014年,礼让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6亿元。
2014年,礼让镇有程控电话1600余门,移动电话11000余部,加密电视用户2000户以上,日供水500吨以上自来水厂一座,日处理1000吨污水处理厂一个,中国移动基站3个,中国联通基站2个,中国电信基站4个,各种通讯信号覆盖全镇。对口帮扶资助8万余元,在全镇新建垃圾收纳池53个;投入4万余元新购置垃圾箱3个;清埋垃圾40余吨。出动450余人次对龙溪河垃圾及漂浮物清运,清运垃圾30余吨。投入79万元,新建青石砖人行道面积9051平方米,维修繁华路、红星路路灯68盏。投入5万元新建新城路公共厕所一间。启动移动、广电投4千米管线下地工程和800米102省道油化工程。实施渝巫路岔路口至礼让场镇555户和集镇50户危旧房的提质风貌改造工程。完善3千米行道树查漏补缺,新栽植1000株,改造和按装路灯60盏,整修人行道面积10000平方米、路沿2600米、排水沟1600米。同河村同新佳苑完成建房32户,川西村林家桥居民点完成一期建房50户,完成道路、管网、绿化、河道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礼让镇投资30万元完成老营路上场口排污沟及道路改造;投资20万元完成场镇绿化和40个U型路口;种植桂花树1000多株;投资108万元安装路灯122盏。总投资250余万完成礼让渔业园至明达泥鳅园连接道路4.8千米;总投资75万元实施产业大道两边44户危旧房改造。同河村、新拱村居民点全部完工。川西村林家桥居民点完成建房10户,在建21户。成立了10支防火安全工作应急队、消防宣传队、村民小组义务消防队。
2014年,礼让镇拥有老年秧歌队、腰鼓队、民间乐队等文娱团体10个。
2014年,礼让镇辖区内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1149人,小学2所,在校学生161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2014年,礼让镇辖区内有中心卫生院1家,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病床52张,卫生技术人员46人,每个村均有村卫生室,群众的就医状况良好。
礼让镇交通便捷,渝巫路、318国道、梁忠高速公路横贯全境。2014年,境内共有村级公路(含组级公路)150千米,全镇9个村全部通公路。
礼让镇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梁平癞子锣鼓的传承基地,癞子锣鼓和礼让草把龙多次在市内外展演,癞子锣鼓走进“民歌中国”栏目。2014年,培训基地共有学员1280名。
礼让镇拥有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癞子锣鼓、礼让草把龙、蓝印花布、哭丧歌;32个县级非遗项目。2008年礼让镇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梁平癞子锣鼓的乐曲称为“锣鼓引子”,以“十八癞子”锣鼓的引子为代表。主要有“老癞子”、“花癞子”、“鸳鸯癞子”、“刁癞子”、“干癞子”、“重葫芦”、“南山网”等。
梁平癞子锣鼓的乐器有二鼓、马锣、钹、大锣、钩锣、镲子六种,乐队由五人组成,打马锣者兼打钩锣。梁平癞子锣鼓具有声音洪亮、气氛热烈、音韵起翘、耐人寻味等特点,常在节日盛会、开业庆典、生日礼仪、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演奏,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礼让镇“癞子锣鼓”传承人贺志灿自2004年以来,续创作了《柚乡鼓韵》、《龙凤呈祥》等100多个癞子锣鼓曲目,带“徒弟”4000余名,并经常深入农村院坝、田间地头表演,让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人了解。2007年,礼让镇少儿癞子锣鼓队参加了重庆直辖十周年和香港回归庆祝活动。不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闻讯来到礼让录制梁平癞子锣鼓节目,在华语台“中国之窗”栏目多次向全世界播报。2009年,贺志灿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
草把龙起源于重庆市梁平区礼让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凡遇天干大旱,当地村民便会聚众设坊祈雨,舞起用稻草编扎而成的草龙,并为草龙洒水润身,祈求卧龙飞天降雨,滋润万物,保佑当地粮食丰收。如今,已由一种祈神驱瘟、防火、降雨的仪式,逐渐演变成一种健身娱乐活动。
相传一千年多年前,梁平境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奈连续几年夏季干旱无雨,河水断流。庄稼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为了祈求天降大雨,百姓纷纷用稻草扎成草把龙,在农历四月初八这天,请来了道士设坛祈雨。也许是人们的诚意感动了上天,一时间,烈日退去,乌云四起,一条形似草把的水龙随即腾空而起。顷刻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众乡民为了感恩神龙的恩赐,在祈雨返回途中,纷纷取水将水洒向草把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祷龙祈雨的民俗就这样在民间一代一代逐渐丰富并流传至今。
礼让草把龙制作独特。整条龙全由稻草捆扎而成,龙身的每一节像是一个个草把。清晨,草把龙在祈雨群众的簇拥下,由癞子锣鼓、唢呐开道,祭拜供品紧随其后。各家各户的堂屋中间都放着一盆水和一罗筛五谷杂粮,迎候舞龙队。舞龙队在土老司带领下,从村头第一家开始由上而下顺次进各家堂屋后,龙头向堂屋神龛做三点头行礼,接着绕堂屋一圈,再舞各种花样。各家各户都舞到以后,把草把龙和炭火船抬到溪沟边烧掉,舞龙迁火焰的意思是请龙把火神迁出村寨,免火灾保平安。舞草龙时舞者均赤膊,舞出各种技巧和动作。龙到之处,围观者与之泼水,舞者一身透湿,畅快淋漓。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