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虑

更新时间:2024-04-29 10:32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严重的情形是,社交焦虑症患者,每天的各种活动:走路、购物、社会活动甚至打电话都是对他们很大的挑战。他们不仅与“权威人士”交往困难,与普通人交往也出现障碍。

内容简介

社交焦虑的人不仅在现实情境中体验焦虑情绪,而且在离开使他焦虑得社会情境后,还在头脑中不断分析和“回放”焦虑情境,使社交焦虑情绪得到强化

社交焦虑的个体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往往还伴随有生理上的症状,如出汗、脸红、心慌等。

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是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意识感强、自卑、模仿与暗示都可能强化社交焦虑。

定义

社交焦虑症就是对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注视的一个或多个社交场合产生持续、显著的畏惧,并且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陌生人和社交场合一般指:把自己介绍给陌生人;会见权威;与人通电话;接待来访者;在被人注视的情况下完成一件事情以及在公共场合讲话、吃饭等。

持续的含义:大多数人在见到陌生人的时候多少都会觉得紧张,这本是人类正常的反应,它可以提高你的警惕性,有助于更快更好地了解对方。这种正常的紧张往往是短暂的,随着交往加深,大多数人会逐渐放松,继而享受交往带来的乐趣。而对于患社交焦虑症的患者来说,这种紧张不安和恐惧是一直存在的,不能通过任何方式得到缓解。另外,持续还意味着患者在每个社交场合、每次与人交往时,这种紧张状态都会出现。

显著的含义:每个人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多少都会感到紧张,虽说紧张,我们仍能很好地控制我们的行为。比如,面试时,我们感到紧张,但我们会正确地回答问题,保持自己的最佳形象,最终获得自己满意的工作。社交焦虑症患者的紧张恐惧远远超过正常的程度,他们有时会感到死亡将近的强大的恐惧。这种恐惧很难控制,足以令患者逃离或不再进入社交场合。

相关信息

在社交场合感到过度紧张恐惧的疾病称为社交焦虑症。社交焦虑症的发病年龄较低,多见于青少年时期(13-19岁),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2-5%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发作,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95%的患者在20岁左右发病。

社交焦虑症是慢性疾病,很少能自行缓解,其中有13%的患者终身患病。社交焦虑症患者常常伴发其他精神障碍,据调查,有49%的患者伴有其他类型焦虑症,有28%的患者通过饮酒来缓解紧张情绪,有11%的患者伴有强迫症。

下列人群更易患社交恐怖症:*独身或生活独立;*受教育水平低;*没有稳定的职业;*患其他的精神障碍;*酗酒及酒精依赖;*滥用药物

症状

社交焦虑症的症状包括精神及躯体症状。

精神症状包括害怕、恐惧及焦虑。

躯体症状包括心跳加快、出汗、发抖、口吃、脸红、肌肉紧张及恶心、腹泻等症状。(进行社交焦虑症自我测试,或进入赛乐特医生与您谈心事,向专业精神医生进行咨询)

害怕被人评价→缺乏社交技能→缺少社交强化、缺少社交学习经历→回避特定的场合→害怕被人评价(恶性循环)

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是加强社交技能的学习和强化,另一方面是通过药物治疗克服社交时的紧张、恐惧及躯体不适,轻松地面对各种社交场合,克服回避行为。这样你就会进一步增加自己学习的机会。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社交焦虑量表概述

社交焦虑可定义为在他人面前感觉不自在。该量表虽名为社交焦虑的测量,但范围实际已超出焦虑本身。量表中描述的场合包括有陌生场合、被人注视、令人尴尬的事件、同陌生人谈话,大众前演说及一大群人等。不仅测量主观焦虑,也测量言语表达及行为举止上的困难。社交焦虑分量表可以用在需要对社交焦虑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简短的综合性测量时,但采用该量表的研究要记住以下两点:(1)由于量表较短小,其信度较本章中讨论的其它大多数量表要低;(2)量表中的条目内容相当广泛,其评定的情感及行为构成涉及到羞怯、窘迫、寡言及演说

自我检测

一:会因为害怕在别人面前觉得害羞或不好意思而不和他人说话或不愿意做某些事情吗?

二:不愿意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吗?

三:你害怕别人觉得你愚笨或担心看起来很害羞吗?

如果以上三点中你有其中两点的情形的话,就有可能是患了社交焦虑;如果这些情形已经让你想躲在家里,不愿意和任何陌生人接触,你可能就需要接受咨询或治疗了。

预防

于社交焦虑症的发病年龄较低,预防社交焦虑症应由从娃娃抓起。文献报道社交虑症与遗传及父母的行为方式有关。所以,应引起父母的注意。

国外曾有人研究社交恐怖症的发展历程:(习得性焦虑、遗传因素、父母的过度保护→儿时缺乏适应能力的锻炼)+(父母的排斥或批评、令人难堪或耻辱的特殊经历→预期性的焦虑)=回避

治疗社交焦虑

催眠疗法

精神分析师将你催眠,挖掘你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你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你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

强迫疗法

医生让你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让你站在自己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你进行强迫治疗。

情景治疗

让你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精神分析师会不断地鼓励你面对这种场面,让你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认知—行为疗法

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医生不断地告诉你,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你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教你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以有如下的内容:

社交焦虑的情绪管理训练:

这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焦虑管理训练的变式,它包括以下步骤:

(一)辨别焦虑线索并为之“贴标签”

对社交焦虑的辨别和确认是有效应对社交焦虑的前提。

在不确定的威胁和已知的危险面前,人们更担心和害怕的是不确定的威胁。已确定了的威胁即使再大,由于人们知道该从哪方面入手去应对并防止其扩大,知道该如何采取补救措施以把损失降到最低,故能降低人的焦虑,使人产生相对的安全感。

但面对不确定的威胁就不同了,人们不知道威胁从何而来,有多么严重,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会引起什么样的恶果,因而,就会在对威胁的恐慌之外加上新的恐慌――完全不知所措,以至于似乎只能坐以待毙。

因此,对威胁的确认,本身就有减压的作用。

对社交焦虑的辩论亦然。那么,社交焦虑出现的征兆究竟有哪些呢?

当我们在约会前或在社交场合中突然感觉心跳、气短、胸闷、手脚冰凉、全身发冷或发热,感觉担心、害怕、紧张、烦躁不安,甚至想取消约会或离开社交场合时,这就是社交焦虑的表现了。

我们要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按上述身心两条线索对自己的社交焦虑迅速加以辩认,然后对自己说:

“没关系,我就是有点儿社交焦虑”或“没关系,这就是社交焦虑,我能应付得了它”“放松点儿,这没什么,不过是有点儿社交焦虑罢了”等。

给情绪“贴标签”或者说命名,可以使许多模糊的东西清晰化,在减压之外,还能使人增加对情绪的控制感。此外,也有助于人把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解决上,有助于人采取建设性行动而不至于陷入对社交焦虑的恐慌而无法自拔。

(二)实施放松法

在辨别并确认自己有一些社交焦虑后,就要为自己实施放松。

可以采用的有“深呼吸放松”和“想象放松”。

(三)对自己的焦虑进行评估

指评估自己的紧张、担心、害怕等焦虑情绪与自己实际遇到的人际情境是否匹配,即所在的处境是否值得自己焦虑到当前这个程度。这种评估会使我们发现,我们的情绪通常都作了过度的反应。

举例说,同学小A和大家聊足球时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引起了大家的哄笑,接着大家继续聊天,但小A从此便感觉十分焦虑不安认为自己丢了大面子,从那次以后,小A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并不再参与同学的聊天。

若对此事作客观评估,那么这种同学间的聊天并不重要,说了句错话没什么了不起,就算真是个重要的场合,犯一个常识性错误也不值得为它产生过度焦虑。

显然,小A的焦虑是过度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情绪会作出不合常理的过度反应呢?

(四)辨别自己的内部谈话

仍以小A为例,此时他就该仔细辩认刚才自己有哪些内部谈话,这些内部谈话后潜在的自我要求是怎样诱发了自己的焦虑的。

小A的内部谈话可能是:“刚才我太丢面子了,居然连这么个常识都不懂。”“我怎么会这么笨,竟在这样的问题上丢面子。”而它的潜台词是:“我必须在人们面前有尽善尽美的表现,而现在我完了,我再也做不到完美了。”

(五)以建设性的自我谈话取代焦虑的自我谈话

像上述例子中的小A,完全可以用建设性的自我谈话来缓解焦虑:

-“没什么,不过是一件极小的事,大家也就是笑笑而已,没人会往心里去。”

-“没什么,别把别人想得那刻薄,大家当时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没什么,没人能做到全知全能。”

-“错已经出了,担心也没用,以后注意学习就是。”

-“这事实在不值得这么费神,就让它过去吧。”

(六)采取建设性补救措施

如果小A仍觉得不安,那他不仅在当时而且以后都可以采取建设性补救措施。

比如,当时他仍积极地参与同学的聊天,并在恰当的时候把话题转到他擅长而又有把握会让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上去。事后,他则可以预告准备几个大家都会喜欢的话题,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发起一场聊天儿,或者他还可以干脆学习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

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一)能恰当地表达对他人正性情绪

这类正性情绪包括:喜欢、欣赏、称赞、感激等。有社交焦虑的青少年常羞于向人表达自己的喜欢和欣赏,并把称赞别人当作是奉承。前文已谈到,人都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你对别人的称赞发自内心,别人就会由衷地快乐。

感激的表达同样重要,有些人认为别人为自己做了事,自己心里记着就行,不必说出来。可是,你若不说出来别人就不会知道,还会误以为你缺乏感恩之心。

表达情绪的本原则是: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实事求是。下面介绍一些参考句型,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修改,并以角色扮演方式加以练习。

- 表达喜欢:“我喜欢你为人的真诚,这使我和你相处时感觉放松。”

- 表达欣赏:“我欣赏你的这个观点,它有独到之外。”

- 表达感谢:“谢谢你的帮助,现在我感觉好多了。”

- 表达关切:“需要我为你做点儿什么吗?”

(二)能恰当表达自己对他人的负性情绪

这类负性情绪包括:不满、生气、失望、愤怒等。

我们通常都认为,一定要将自己对他人的不满或生气、愤怒等情绪加以克制和掩饰才行,否则就会影响人际关系。其实,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靠克制和掩饰维系的,真诚相处的人不必隐藏自己的不满甚至愤怒,说出来不仅有利于及时解决人际冲突,而且可以以一种较为安全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负性情绪。

当然,这里有两个前提:一是要确认自己的不满不是小题大做,二是要以恰当的方式加以表达。表达负胜情绪的原则和表达正性情绪的原则一样,那就是:对事不对人,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可参考的句式有:

-“你这样做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你做的XXX事,让我感到受伤害。”

-“我对你做的XXX事,感觉生气。”

-“我不喜欢你用那种态度和我说话。”

-“你不守信用,让我很失望。”

(三)能准确理解并回应他人的情感

别人对我们表达情绪、情感,我们无动于衷,会使对方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因而,能准确回应别人的情绪、情感,会使人感到欣慰、快乐甚至感激。

比如,理解并回应别人正性或负性情绪的句式有:

-“我真为你高兴……”

-“我很高兴你能让我分享你的喜悦……”

-“你很苦恼,这种事的确很难处理。”

-“你感到很为难,我能理解。”

(四)能和别人共享快乐,共担苦恼

有句话说,一个快乐说出去会成为两个快乐,一个痛苦说出来会成为半个痛苦。

在这点上,有些男同学有这样一些认识障碍:

- 向别人倾诉苦恼怕让人厌烦。

其实不然,只要适度,还会满足人的助人需要。

- 向人倾诉怕人看不起。

事实恰恰相反,敢于让人分担你的痛苦,正是自信和他信的表现,自信自己能解决问题,相信别人能理解自己并支持自己。

此外,人人都会有苦恼甚至痛苦,这使人得以理解并感受他人的痛苦,并在必要时伸出自己的援手。

人只会看不起只会倾诉而不采取任何建设性行动的人。

- 怕人说自己不会忍,不像男子汉。

对不可逆的事件我们的确要能够忍受,但对情绪则不能忍,否则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坏情绪就像垃圾,积攒多了人就会受不了。

当然,垃圾不可以随便倒,坏情绪也不可以随便说,只要你选对了人、时间以及表达方法,你就可以以富有建设性的方式宣泄你的负性情绪,从而使你的男子汉形象变得更丰满而真实。

大多数方法都可以用于自助,也可以作为青少年进行社会交往的对比参照。

不必以完美主义的态度要求自己对每一种方法都加以实践,而只需根据个人的需要去参考。

此外,社交技能的训练不仅仅是为了有效预防社交焦虑,也是为了让大家因此而具有更多的选择自由:从此以后,你决定是否参加社交将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而不再受制于你是否具有社交能力,如果你喜欢社交,那么这些常识与技能能让你更好地享受社交并让你成为更受欢迎的人;如果你不喜欢社交,在非出席不可的社交场合中,这些技能也足以能让你从容自如地去履行社交礼节(有社交、没有焦虑)。从此以后,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决定社交或不社交,决定更多地与人相处还是与自己相处。

物理治疗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催眠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它以没有药物的副作用和依赖性,目前深受医院的医生的推荐使用,在患者中口碑极佳。

自我疗法

1、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我”,“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3、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对待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存在。

5、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是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

6、每天给自己10分钟的思考,不断总结自己才能够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7、到人多的地方去,让不断过往的人流在眼前经过,试图给人们以微笑

8、 不要“看着别人活,活给别人看”,要问一问自己我的生活目标是什么?我是谁?我是不是每天有所进取?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评说。

9、 在社会交往中,让自己坦然、真诚、自信、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你的人格魅力,就会赢得成功;

10、 锻炼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力,世界已经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在智慧、在内心,学会“人合百群”是新世纪社会交往的要求,应摒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陈旧观念。

11、 活得积极自主,潇洒自在,为自己寻求快乐,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对对于解决任何问题无济于事,还要学会心平气和、乐观、勇敢、自信,是克服焦虑的精神良药。

自我治疗方法

1、宣泄疗法。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如自己过去曾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长期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等等,把内心的痛苦情绪尽情地发泄出来。

2、顺其自然法。当出现强迫思维时,不要去抵抗、克制、强迫自己不去想,而是顺其自然,强迫思维出现了就出现了,不管它,由它去,采取不理、不怕、不对抗的态度,该咋办就咋办,做完就不再想它,不再评价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来克服由此带来的焦虑情绪,强迫症状会慢慢消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