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换理论

更新时间:2023-12-24 12:50

这个理论对社会交往中的报酬和代价进行分析。提出那些能够给我们 提供最多报酬的人是对我们吸引力最大的人。而且我们总是尽量使自己的社会交往给自己提供最大报酬。为了得到报酬,我们也要付出报酬。因为人类社会的原则是互相帮助,别人给了你好处你要回报,社会交往过程因此可以说 是一个交换过程。

定义

对社会交往的研究中最具有影响的理论。

具体思想

报酬和代价的定义

报酬,一个人从社会交往中得到的任何有益的东西。报酬对每个人的意义是不同的。一件东西对某人是报酬而对另一个人则可能毫无价值。

报酬可以分为6类:爱、钱、地位、信息、物、服务。这6 类报酬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特别性和具体性。

一个报酬是谁提供的决定着报酬的价值。这就是报酬的特别性。爱的价值与提供的人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爱是一个特别性很 高的报酬。而比较起来,钱不论是谁提供的都是有用的,因而钱是一种特别性很低的报酬。 当我们说与某一个人的友谊是非同寻常的友谊时,意思就是说这种友谊关系可以给我们提供特别的,别人无法给予的报酬。

报酬的第二个方面,具体性将具体的和抽象的报酬区分开了。 具体的报酬是可见的、可闻的和可以摸到的东西,抽象的报酬则是看不见的,但同样可以对人有用,如建议、社会肯定等。

代价是社会交往引引起的消极后果。某一种社会交往或人际关系可能要付出很大代价,这种代价包括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付出, 或者总是产生矛盾,或者受到其他人的反对等等。从事某一种社会交往还可能会妨碍我们进行其他报酬更大的活动,这也是一种代价。经济学上把这称为“机会成本”。

对交往关系的评价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与另一个人的交往或友谊所得到的报酬和所付出的代价是心中有数的。尽管人们并不特别去计算这些报酬和代价,人们主要关心的是某个关系的总结果,即总的来看,这种关系是使自己得到的多(报酬多于代价),还是使自己失去的多(代价多于报酬)。

当我们对于友谊关系进行评价时,常常会与自己经历过的其他关系进行比较。常见的比较标准有两种。

1.基本比较。这种比较反应表明一个人对某种关系的基本要求。即一个人认为在某种交往关系中自己应该得到什么,对不同的交往关系人们有不同的要求,如对恋爱关系的要求与对同生意人打交道所发生的关系的要求就很不同。

对各种交往关系的要求是每个人对各种人际关系的个人观点的反映。这种观点可能来自于个体过去的经历,也可能来自于别人的经历(如小说、电影主人公的经历)。随着新经验的增加,人们对各种人际关系的要求也会改变。

2.与另一种选择的比较。也就是与另一种可能的关系进行比较。如你与现在男朋友的关系是不是比与另外一位追求你的男士的关系更多地给予你幸福和愉快呢? 即使你与现在的男朋友关系很好,但是如果你认为若与另外一位男士结合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多好处,你就会停止现在的恋爱关系。相反如果你认为与目前男朋友的交往并没有给你带来很多益处,但与别的男性结合情形可能会更糟,你就仍会留在目前的关系里。

3.寻求共同利益。在社会交往中,一方的活动总是影响着另一方的活动。当双方的交往能给各自带来好处时,交往就为双方带来了共同利益,而当双方的交往只给一方带来利益时,交往就产生了矛盾。如你在乘火车时,可能会与邻座聊天,如果在你想聊天的时候,邻座也正想找人说话,交谈的结果就会使双方感 到愉快,反之,会引起不快。

由此可见,社会交往是否能给交往的双方都带来利益,取决于双方是否有同样的兴趣和目标。

当交往的双方对许多活动都有共同兴趣时,交往就会顺利, 相反,就容易产生矛盾。总的来说,当交往双方的生活背景和态 度、爱好等相似时,交往过程的矛盾就会较少,因为他们共同的 各种活动都能满足各自的爱好。

当然,即使兴趣很相同的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产生利益上的矛 盾。当矛盾产生时,双方需要进行协商以找到一个使双方都满意的决定。

常见的协商结果是选择一个不同的但可以使双方都比较满意的决定。例如拿到年终奖金时,丈夫想买一个录像机,妻子想买沙发,但不可能都买,解决办法(1)短途旅游一次(虽不是双方各自的要求,但双方都喜欢旅游);(2)今年买沙发,明年买录像机。如何交往使双方都取得利益是保持一个关系的重要方面。

公平交换一一平等理论

使人最满意的社会交往关系是公平关系:人们不喜欢被别人剥削,但通常也不愿占别人的便宜:公平理论是社会交换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对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公平性的要求进行了概括。

公平原则

确定一种交往关系是否公平的原则有以下几种:

1.平均原则 每人都得到均等利益。这是最简单的原则。

2.按需分配。需要较大的人应该得到较多的利益,如一个家庭里可能把大部分收入都花在身患残疾的孩子身上,因为这孩子需要昂贵的医疗费保持生命。

3.按劳分配。一个人得到的利益应与付出的贡献成比例,多作贡献的人应该得到更多利益。

平等理论的假设

平等理论有3个基本假设:

人在交往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最大利益。

交往双方通过建立平等原则,对利益平等分配,以使双方的共同利益得到最大满足。

当交往双方感到不公平的存在时,会感到不舒适并 努力寻求公平的恢复。

当一个人感到交往过程中出现不公平时可能会想办法去恢复公平。恢复公平的办法主要有两种:

从实际上恢复。如两个同宿舍的同学应该分担打扫卫生的工作。一个同学平常很懒,打扫卫生作得少,经过指出后,同意每天为宿舍打水,以弥补自己的过失。

以心理方式改变对交往关系的看法,恢复心理上的平等。那位懒同学可能以自己年龄小,体质弱为理由,强调自己做的打扫卫生的工作已经很多了,别的同学多做一些是应该的,因此不会改变自己的懒惰行为。

力量的平衡:在任何一种社会交往中,交往双方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偏爱的活动,并都希望对方能够顺从向自己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个人有意地影响另一个人的行力、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叫作社会力量 (social power)。

社会交换理论的一个研究重点,就是对人与人之间力量平衡的研究。在一些交往过程中双方的相互影响力是相同的。而在另一些交往过程中,社会力量则是不平衡的,双方活动的大部分决定都是由一个人作出的,这个人在双力发生矛盾时也总是占上风。

决定一个交往关系平衡的因素

主要有3个因素,社会规则、相对资源和最小兴趣原则。

社会规则

社会规则往往决定着在社会交往的关系中谁的影响力最大。在工作环境里一般人都懂得职位低的人要服从职位高的人的命令和决定。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则比子女有更大 的影响力量。在传统家庭中,男人比女人有更大的权力。这些人的力量和权力都是来自于社会上共认的规则。

相对资源

资源是指任何可以帮助交往的双方达到目的的东西。当交往的双方所具备的资源不一样时,占有较多资源的 一方就具有更大的力量。如夫妻双方中,工资高、学历高、工作好,或是漂亮的外貌都可以是一种资源,如果一方具备的资源大大高于另一方,具有高资源的一方就会具有较大的力量。

最小兴趣原则

决定交往过程中双方力量的另一个因素是,双方对交往关系的依赖性。在一些交往关系中,双方互相吸引,互相需要,因而力量是平衡的。然而,如果一方比另一方更需要建立或继相互之间的交往关系,双方的力量就会产生不平衡。对建立交往关系兴趣较小的一方会占有更大的力量。这种现象被称作最小兴趣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对交往关系兴趣最大、依赖性最大的一方,往往要处处服从另一方的愿望以保待关系的继续。

这种力量不平衡的关系往往对双方都是不满意的。它的结局只能是慢慢达到力量的平衡或者中断。

社会交换理论帮助我们对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有所了解。然而许多人对这一理论中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亲人、朋友之间的 关系的解释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爱情关系可以只是一种报酬和代价的平衡关系吗?难道一个人在帮助自己的朋友时一定要考虑对方是否能报答自己吗?

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与亲朋好友的关系是一种交换关系,但是必须承认即使是在亲密的关系中双方对从交往过程中所能得到的利益也是有所考虑的,尽管这种考虑可能不是很明确,很清醒。另外,对于利益的交换的考虑在不同的关系中也有不同的显示。在较疏远的关系中,交换的痕迹较明显(你替我值班,下次我替你),对于好朋友,则不太计较对方是否会报答自己的一次帮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