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习

更新时间:2022-08-25 17:29

社会学习(social learning)是指个体为满足社会性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或规范、社会行为技能的过程。

简介

社会学习指动物个体或群体通过跟随其它动物或观察其它动物的行为或行为结果,获得相关的环境信息,改变行为表现的过程。社会学习包括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进行学习)和监护(直接指导)。替代性条件作用,指人们通过观察在他人身上的反应来了解一种行为的后果,又称为示范作用。观察学习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子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生过程和动机过程。

主要内容

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生活自理能力、职业技能和文化科学知识;行为规范,包括一般生活规范和社会行为规范(法律、道德、习俗等);社会角色,如学习角色所应有的行为和情感;树立生活目标。可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进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方式往往不同。研究表明,儿童期以模仿学习为主,榜样的作用大于社会劝说及强化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模仿学习减少,条件作用学习增多,导致个体对一系列社会知识与技能的迅速掌握;进入青少年期,意义学习与条件作用学习同时并存, 个体通过自我强化将大量社会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思想体系。个体正是通过各具特色的社会学习,实现社会化的。

理论背景

美国心理学家A·班杜拉(A· Bandura)使用的术语,作为一种强调认知、替代以及自我调节等因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的心理学理论的基础。社会学习理论虽然承认人通过直接经验学习,但是还强调人在极少伴随出现危险和负担的情况下通过观察他人所作出的榜样进行学习。社会学习理论批判了各种仅仅把行为视为外在奖惩的产物的理论,认为这些理论忽略了自我评价所发挥的作用。社会学习理论承认强化产生作用的三种方式:人们根据他们直接体验的后果调节自己的行动,根据他们所看到的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后果调节自己的行动,以及根据他们给自己造成的后果调节自己的行动。暂时的经验被编成用于记忆表现的意象符号,言语符号及其他符号,从而具有持久的效果,因为这些对于行为模式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的内在表现将作为在以后的场合的行动指南。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反影响:行为受环境偶然性的影响,而环境偶然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人们自己造成的。

主要影响

个体为满足社会性需要而逐步了解与掌握某些知识或技能的过程。社会学习贯穿于个体社会化的全过程。在社会化的不同阶段, 个体的社会学习常侧重于某种主要的学习形式。研究表明, 儿童期的社会学习以模仿学习为主, 尤其是榜样的作用对其影响最甚。它明显地大于社会赞许等强化作用。青年期以掌握社会知识与技能为重要的社会学习形式, 并使个体把社会知识融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思想体系。实际上,社会上的每一个体都是通过各具特点的一系列社会学习,实现着各自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