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批判理论纪事

更新时间:2023-11-09 08:10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是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创办的学术集刊,也是国内第一家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研究为核心的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相结合的办刊方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学科依托和方法论指导,以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为学科支撑,批判地继承当代中国与近现代西方社会批判理论流派的理论成果,在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现实问题的同时,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话语体系。

内容简介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之为“纪事”首先就体现了一种真实刻录再现历史的宗旨,包括历史地再现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发展史上被遗忘、被掩盖、被歪曲和被缺失的环节。本刊将秉承坚持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多年来形成的优良扎实学风,深入原著、正本清源,在历史研究中复原马克思主义思想原象,在历史反思中深化马克思主义当代意义理解。《社会批判理论纪事》之为“批判”的“纪事”,就是要准确、敏锐地捕捉当代国外社会理论的动向、趋势,同声刻录时代跳动的音符,与当代思想大师、理论巨擘进行零距离接触对话,在洞察透视全球化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批判地借鉴形形色色的现代社会批判理论成果中,促进以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发展。本刊结合我中心近期所承担的当代资本主义研究重大课题,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开辟专栏,共同参与,有重点有计划地专题评介与回应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左派激进社会理论思潮、文化研究、女性主义、后殖发主义以及第三世界社会主义等思潮和运动中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代表成果,力图将本刊打造成为国内社会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思想舞台。《社会批判理论纪事》就是要以理论为武器、以学术为本,真实纪录21世纪中国巨变的社会,思考和回答当代中国社会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为实现先贤列宗们梦想所追求的中华民族复兴事业,为构建美好的和谐社会而努力工作耕耘。

作者简介

张异宾,汉族,1956年3月生,籍贯山东茌平,哲学博士,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4月起先后任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党委副书记。2010年5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2014年5月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现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组主要成员,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境理论。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研究》等国家一流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等各类项目二十余项。近二十项成果获各类奖励。

各辑目录

第一辑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及其当代价值

在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问题

评广松涉的《文献学语境中的》

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史上的意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异化论的场弃和物象化论的奠基

广松社会哲学的现代意义——“社会行为论”的射程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及其当代价值暨第二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广松涉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

《存在与意义》第一卷序言

读广松涉《资本论的哲学》——以价值形态论为中心

广松批判宇野“抽象的人类劳动时间”规定的视角

共轭性与阈——吉尔·德勒兹哲学与广松涉哲学

社会批判理论经典拾遗:列斐伏尔神秘化: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笔记(1933)

第二辑

曼弗雷多·塔夫里:建筑与意识形态批判

批判的历史计划:曼弗雷多·塔夫里及威尼斯学派

《球与迷宫》及其他

建筑史的极限

历史的废墟:“计划”危机

走向建筑的意识形态批判

《建筑与乌托邦》序言

意识形态批判与历史实践

论批判性历史

建筑与意识形态批判

文化市场——瓦里采访塔夫里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的再思考

文献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的科学立场——答鲁克俭先生和大村等日本学者

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资本论》形成史上的意义

从文献考证与文本解读统一的视角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写作中的主导作用——析广松涉“恩格斯主导论”的文献学依据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篇的文本结构问题——马克思学实证方法与思想史科学方法的根本对立

社会批判理论经典拾遗:阿多诺

自然历史观念(1931)

哲学的现实性(1932)

胡塞尔与唯心主义问题(1940)

论音乐的社会情境(1932)

域外之声

“第二自然”:卡尔·魏特夫的社会批判哲学

海外名家:托尼·安德烈阿尼

从否定辩证法到肯定辩证法:革命路径的转换

社会主义的模式

第三辑

斯拉沃热·齐泽克首次访华演讲专辑

弗洛伊德—拉康

资本主义的界限

“资本主义的界限”现场演讲

意识形态的家族神话

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教养

被假设为相信的主体

斯拉沃热·齐泽克南大之行系列访谈录

“第二次天真”的眼睛

“我并非愤世嫉俗,我只是天真”

我们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

“我没有理想化中国”

怪才齐泽克:究竟还有什么话题不能拿来耍?

列宁思想研究

《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序言

列宁“伯尔尼笔记”的意义

列宁和布哈林有关弗·涅夫斯基的文章

西方“马克思学”研究

马克思研究:“历史科学”化,还是“马克思学”化?

学园版MEGA与西方“马克思学”的渗透

“马克思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设

西方“马克思学”学者眼中的唯物史观

技术与生产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

新唯物主义

异化与财产

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弹性政治学:普兰查斯关于发达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政治战略规划

出离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多元斗争策略

域外之声

1844年前后的赫斯与马克思

第四辑

莫泽斯·赫斯的早期思想

赫斯:一个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思想先行者和同路人

德国哲学的现代危机

共产主义原则的统治形式

论货币的本质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信条问答

赫斯与马克思的思想关系研究

早期马克思像的批判的重构

赫斯是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坐标轴吗?——评广松涉的早期马克思像

郑文吉教授的“马克思学”研究专辑

写在前面的话

《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及编纂出版过程中的若干插曲

马克思恩格斯藏书中读书批注的意义及其出版问题

韩国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以著作的翻译和研究现状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史:当代重建

应当重视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史的研究

第二国际时期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演变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模式及其当代反思

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西方左派马克思主义者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生产与再生产理论研究

历史与文本中的马克思“生产方式”概念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

追忆第一代英国新左派思想家

理查德·霍加特、《识字的用途》及文化转向

雷蒙·威廉斯与新左派政治学

爱德华·P.汤普森的伦理激进主义及其遗产

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战后发展

第五辑

卷首语

阿兰·巴迪欧研究专辑

关于意识形态的几个问题

历史社会情势中的国家

民主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的黑羊

拉康与前苏格拉底思想家

阿尔都塞:没有主体的主体性

论共产主义

论巴迪欧的《世界的逻辑》

论辩证法的主体:巴迪欧的辩证法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流亡:阿兰·巴迪欧的转向

谁是阿兰·巴迪欧

日本新马克思主义研究

关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

平田清明的市民社会论——(生产)与(交往)是否能够突破(亚细亚式)的挣扎?

新市民社会论与广松哲学——以公共圈与主观际性为中心

广松物象化论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介绍未发表的初期手稿

物象化(Versachlichung)与物化(Verdinglichung)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对颠倒的逻辑的阐释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Versachlichung”和“Verdinglichung”

英国新左派研究

英国早期新左派的生平和时代

重新评估英国第一代新左派的政治和社会思想

社会主义和民族性问题:英国新左派的经验教训

构境论的对话与研究

劳动塑形、关系构式、生产创序与结构筑模——关于构境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逻辑袭承

一种主观主义的解释学理论——评张一兵的“思想构境论”

思想构境论想说明什么?——答王金福

从原初性的外在符合到模拟性的主体反思——现代性文本学与后现代性文本学的差异

从《回到马克思》到《回到列宁》——张一兵教授访谈

青年哲学论坛

“自然形成的”是怎样形成的?——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中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解读

经济异化与历史超越:赫斯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双重贡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思想背景新探

意识形态:从宏观建构到微观布展——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流变

第六辑

卷首语

批判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从理论和哲学视角看批判心理学

批判心理学:超越学科

批判心理学、哲学与社会治疗

批判心理学事业与专业者的状况

从主观的立场看技术的心理学

批判心理学和学校改革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

批判立基于解殖处——身心载体的社会性与政治性

批判心理学:过去、现在与未来

阿多诺诞辰110周年纪念专辑:阿多诺的新音乐哲学

舒伯特

贝多芬的晚期风格

论音乐中的拜物特征与听的退化

新音乐的标准

陌生化的杰作:《庄严弥撒曲》

音乐社会学若干观念

韩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倾向的几点看法 ——以1988年“解禁”后十年来的研究倾向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与韩国社会 ——以20世纪70-90年代的韩国文学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在韩国的研究成果及课题

刊发韩文版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著作集的课题

第七辑

卷首语

引言:意识形态与情境主义乌托邦 汤姆·麦克唐诺

情境主义国际的漫漫征程 格雷尔·马尔库塞

情境主义文本撷英

伟大的睡眠及其顾客 居伊·德波

后退一步 居伊·德波

关于情境构建以及情境主义国际倾向的组织和行动之条件的报告 居伊·德波

如果你们想做情境主义者就再试一次(从事和反对分解的情境主义国际) 居伊·德波

有关文化革命的命题 居伊·德波

对“超现实主义是死还是活”之争论的贡献 居伊·德波

赞扬皮诺—加里奇奥 米切尔·伯恩斯坦

致情境主义国际的信件摘要 康斯坦特

编者按:缺席及其服饰供应商

编者按:艺术衰败之意义

别样的城市,旨在别样的生活 康斯坦特

编者按:都市主义之批判

编者按:再论解体

对都市主义不利的评论 拉沃尔·范内格姆

编者按:优先交流

编者按:在场之先锋派

编者按:莫非王臣

情境主义者与政治或艺术中的新行动方式 居伊·德波

适用于一代人的观点 提奥·弗雷

被俘的词语(一本情境主义词典之序言) 穆斯塔法·哈亚提

情境主义者和反对政治和艺术的新行动形式 雷内·维埃讷

理论的实践:电影与革命

阿斯盖·乔恩的先锋派文献 克莱尔·吉尔曼

建筑学与游戏 利贝罗·安德莱奥迪

情境主义空间 汤姆·麦克唐诺

勒菲弗论情境主义者:一次访谈 克里斯汀·罗斯

纯洁的天使 文森特·考夫曼

区别与重复:居伊·德波的电影 吉奥乔·阿甘本

分解景观:居伊·德波的电影艺术 托马斯·Y.列文

景观、注意力和反记忆 乔纳森·加里

艺术为何无法扼杀情境主义国际 T.J.克拉克、唐纳·尼科尔森史密斯

来信与复信

日本学者眼中的《回到马克思》

写给日本读者的话 张一兵

Versachlichung在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中的思轨——评张一兵的《回到马克思》(第三版) 内田弘

从经济学到哲学的“火花”的解读——评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日文第三版) 佐藤优

日文版《回到马克思》在日本引起反响 刘冰菁

第八辑

卷首语

皮克林研究专辑

夸克、冲撞与生成本体论——皮克林访谈

作为炼金术的科学

论生成:想象、形而上学和冲撞

理论的政治学

本体论的舞蹈——海德格尔和皮克林之间的对话

新本体论

实践的冲撞与中医实践:一个来自19世纪中国的案例研究

“冲撞理论”评论之一

“冲撞理论”评论之二

科学实践场与社会历史构境——兼评皮克林的《实践的冲撞》

情境科学观及其本体论辩护——皮克林和拉图尔实在论思想比较

西蒙栋技术哲学专题

技术客体的存在形式

技术进化的条件

技术和工艺的进化:作为一种进化工具的技术性

个体的起源

技术性本体论的力量:对卡西尔和西蒙栋的衍射解读

技术系统与去象征化问题

西蒙栋:一位被遗忘的原创性哲学家

青年哲学论坛

重思毛泽东的理论前提、叙事重心与逻辑难点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社会历史的辩证法

第九辑

卷首语

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

序:“夕鹤”与马克思——纪念马克思诞辰150周年

一、置身于市民社会的历史——在欧洲之所思

二、关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

三、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

四、市民社会与唯物史观——范畴与日常话语

五、马克思论经济与宗教

六、基督教与马克思主义

七、市民社会与阶级专政

后记

青年哲学论坛

日本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脉络考察——从日本市民社会概念的确立谈起

平田清明市民社会理论的主要问题域考察

1844年手稿背后的十二本笔记——重新定位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的文本语境

“黑格尔化”的齐泽克理论研究——关于近年来国外齐泽克研究的综述

第十辑

前言

莫里斯·布朗肖专辑

塞壬的歌声 [法]布朗肖

荷尔德林的“神圣”言词 [法]布朗肖

勒内·夏尔与中性的思想 [法]布朗肖

马克思的三种声音 [法]布朗肖

事后 [法]布朗肖

海德格尔与犹太教 [法]布朗肖

等待 遗忘(节选) [法]布朗肖

不逾之步(节选) [法]布朗肖

今日的布朗肖 [法]拉波特

诗人的目光 [法]列维纳斯

布朗肖之死 [法]德里达

布朗肖速写 尉光吉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档案

马克思恩格斯论费尔巴哈 [苏]大卫·梁赞诺夫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几个文本补充[德]齐格弗里德·巴纳

黑格尔与现代性

对现代性危机意识的探究——论哈贝马斯的黑格尔研究 王 恒

黑格尔的“思辨理性” 蔡子鸿

资产阶级国家形式的拜物教批判 李乾坤

第十一辑

卷首语

索恩-雷特尔研究

发现索恩-雷特尔 / 张一兵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一书1972年修订版序言、导言 / [德]索恩-雷特尔

阿多诺—霍克海默—索恩-雷特尔通信若干

索恩-雷特尔和“现实抽象”的起源:一个生产批判还是一个流通批判?/ [意]安塞尔姆·雅普

现实抽象的公开秘密 / [英]阿尔伯托·塔斯卡诺

论价值形式的辩证法 / [德]汉斯-格奥尔格·巴克豪斯

哲学与科学之间:作为批判理论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 [德]汉斯-格奥尔格·巴克豪斯

马克思对经济范畴的批判 /[德]海尔穆特·莱希尔特

黑格尔的本质逻辑及马克思对其的阐释与说明 / [德]安德里亚斯·阿恩特

否定辩证法与经济对象性批判/ [英]维尔纳·博内菲尔特

第十二辑

前言

阿多诺《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选译

文化批判与社会 [德]阿多诺

瓦尔特本雅明纪要 [德]阿多诺

卡夫卡札记 [德]阿多诺

《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简介综述 刘健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献档案

从《莱茵报》到《神圣家族》 梁赞诺夫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3卷导言 阿多拉茨基

青年马克思与市民社会 施穆克勒

辩证法史研究

观念东西的辩证法 伊里因科夫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