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效益审计

更新时间:2022-07-18 17:58

社会效益审计是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由专门的审计机构或人员接受政府、社会团体或者个人的委托,采用科学合理的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所履行的各种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的审计,审查和监督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主要内容

1.对社区、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的投入。这是指企业以其所在社区或者所在社区的居民为相对方所应履行的责任。包括为社区规划、经济发展、公共交通、医疗保健服务、市政建设以及游乐设施等方面提供人财物的支持与帮助;对科学研究、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以及慈善事业的捐赠;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关注犯罪或公共安全等。从社会效益的量化考核上来看可以通过企业捐赠次数、捐赠总额、捐赠总额占利润比、企业形象综合指数、声誉评分、居民满意度、环境扰民投诉次数等方面来衡量。

2.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是指企业应尊重银行及其它债权人、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应与利益相关者积极合作,共同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应为维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提供必要的条件,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利益相关者应有机会和途径获得赔偿。在评价上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取相关资料,在汇总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客观评价。

3.对政府的责任。企业经营目标的确定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不仅有着微观与宏观协调发展的统一,而且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中,有着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企业对政府的责任包含对国家宏观政策方针、法律政策的遵守,缴纳各项税款及附加等社会义务的承担,企业经营与宏观管理的关系等。除此,在考核企业社会效益时,还应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企业的运作对增强国家和地区实力,提高国家和地区威望的影响等。定量化的指标可以采用产品配套国内采购总额、技术研发投入总额、社会贡献率、企业违法违规的罚款额、企业接受国家审计的违纪额等。定性方面应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国家宏观方针政策的符合与否作出认定。

4.对消费者的责任。企业应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这涉及到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即产品或服务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这方面的责任主要包括企业有责任诚实、完整地通知消费者有关产品和服务的构成、目的和使用方法,也就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真实信息;有责任不歪曲或隐瞒有关产品或服务的可能妨碍消费者自由选择的信息;有责任不采用恐吓或压迫或其他限制理性选择的方式来强迫消费者购买和选择产品,或是在消费者购买和选择产品时获取不正当的优势,保障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保障消费者求偿权的责任。在评价上可以采用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保修期、货物或服务交付时间、退货或调换率、客户投诉率、客户投诉处理时间等指标。

5.广告宣传责任。广告是对消费者进行产品知识宣传和教育。对于消费者,从法律和伦理上讲,广告是否具有社会责任在于广告宣传是否具有欺骗性,是否对消费者造成了心理或生理层面上的伤害。也就是说有社会责任的广告宣传必须说实话,不能误导消费者;广告宣传必须有证据支持,尤其是对有关健康、安全或功效方面的宣传,上述证据类型还必须依据产品、宣传内容和专家意见而定;销售人员还应对他们所做的有关产品和服务的陈述负责;广告还必须视道德、价值观和社会标准而定。

6.产品安全责任。这是指企业有责任采取适当关注的理念,防止产品在其设计、生产或合理使用中对消费者造成任何可以预见的伤害或不幸。也就是指产品必须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例如,产品的使用效能、产品的耐用年限、以及产品的安全性。

7.债务责任。这主要包括二方面的内容。其一企业应向银行及其它债权人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其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作出判断和进行决策。其二企业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一债权人都应合法、善意、无过失地为交易行为切实履行依法签订的合同。

8.员工责任。员工是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活动不仅可以带来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还会由于人的素质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而间接对企业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就业。企业应提供平等就业机会,特别是对失业者、妇女、残疾人等就业方面提供便利;员工工资、保险与福利。主要包括劳动报酬的获得、休息休假权、职工福利改进、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金及工伤保险费等;员工沟通。

员工与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和方式,员工对公司经营、财务状况以及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决策的影响力;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主要包括卫生保障、劳动保护、企业环境美化等;员工的职业发展。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职务轮换、组织和开发人才等。在对企业履行员工责任的评价中,可以考虑就业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源投资额、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率、人均月工作时长、人均收入、员工收入增长与企业利润增长比、参加社会保险员工比重、人均保险缴纳额、年人均带薪休假天数、员工接受在岗培训时长等指标。

9.环境责任。企业的环境责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由之路。《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国家审计要以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为目标,维护资源环境安全,发挥审计在促进节能减排措施落实以及在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主要考虑的内容有:企业对土地、矿产、森林、海洋等重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是否存在企业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浪费资源,导致国有资源收益流失、危害资源安全等问题;企业减少稀有资源耗用方面的情况;企业环保资金投入、管理、使用情况和环保政策落实、环保目标实现情况;企业执行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及采取具体措施情况;企业对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的服务和捐赠等。具体指标可以参考环保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企业的排污情况、环境污染治理投入额、环保产品率、污染物消减率、温室气体排放物消减率等。

10.能源责任。企业作为自然能源的主要消费者,其生产发展的无限性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构成了不可避免的矛盾。节约资源,已成为全球共同的目标,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节约,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企业不但要在生产经营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节约能源,而且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劳务时,也要体现高效用能和节约用能,使企业承担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能源的社会责任。定量上可以对企业综合能耗、企业人均耗能量、生产过程资源利用率、清洁能源使用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评价标准

就目前而言,企业社会效益审计尚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评价标准,还处于一个摸索起步的阶段。2006年修订的《公司法》第五条提出:“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但对公司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及其承担的程度均未作详细明确的限定。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认真研究,不断摸索和总结绩效审计经验和方法,2009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由此可见,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还任重而道远。从国内外已经颁发的有关文件来看,针对企业社会效益审计,却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其主要有:

1.《社会道德责任标准 Social Accounta bility 8000》(SA 8000)。由美国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国际”(SAI)咨询委员会于2001年修订并颁发。它以国际劳动组织ILO和联合国13个公约为依据,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道德责任标准,也是规范组织道德行为的一个新标准,目前已作为第三方认证的准则。SA8000主要检查企业或组织是否履行了公认的社会责任,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有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是否切实保障了职工的正当权益等。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童工、强迫性劳工、健康与安全、组织工会的自由与集体谈判的权利、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管理体系。

2.AccountAbility1000审计确认标准(AA 1000)。由英国社会和伦理责任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Socialand Ethical Account Ability)下属的非营利性机构AccountAbility于1999年所颁布的系列标准。其宗旨是提高社会与伦理责任的会计、审计和报告质量来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2003年,AccountAbility发布AA1000审验标准(AA1000AS)。它涵盖了企业信息公开和相关绩效的各个方面,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绩效。它以目前主流的财务、环境及质量审计为基础,并融入可持续管理、社会责任、相关报告及审验等实践进程,提供一个系统的、一致的绩效审验框架,用于测评、证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和质量以及管理的过程、系统和能力。2005年AccountAbility发布AA1000利益相关方参与标准(AA1000SES)。用于制定、实施、评估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利益相关者参与”,以确保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质量。

3.《联合国全球协约》(UNGLOBALCOMPACT)。由联合国于2002年颁发,条约共有九条原则,对企业对待员工和供应商做了相关要求。

4.《除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之外的保证业务》(ISAE3000标准)。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国际审计与可信性保证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uditing and Assurance Standards Board)2005年修订并颁发。对报告所披露的环境、安全及社会实践信息进行了验证,确保了第三方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真实和完整性。

5.《GRIG3》。由2006年全球报告组织(GRI)修订并发布的第三代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此前两版报告指南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发布。第三代指南建立在2002年指南的基础之上,吸取了2002指南在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帮助企业或组织聚焦于实质性的问题,改善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它主要规定了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指标标准的披露及其指标协议的内容、要点分析、编写指导等。

6.《OHSAS18000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由英国标准协会、挪威船级社等13个组织于1999年提出,它的目的在于运用现代化管理科学理论制定管理标准,用于规范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行为,促进企业建立预防机制,控制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的危害性,保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国内也颁发了类似的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7.《ISO14000》。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下属的ISO/TC207技术委员会负责起草的一份国际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企业或组织取得和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创建绿色企业的有效工具,对企业持续地开展环境管理工作及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有效地推动作用。

8.《法国国际检验局ASR可持续发展报告》。由法国国际检验局在遵循ISAE3000、GRIG3以及AA1000AS标准的基础上,以独立的第三方形式提供的客观公正的、数据准确的企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主要为利益相关者服务。

9.《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于2005年提出。CSC9000T总则是中国纺织企业公共的社会责任行为准则,它提出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总要求,指导企业建立自己的社会责任目标和指标。CSC9000T细则是对总则的具体描述,帮助企业在细则的基础上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实现对行为准则的承诺,达到改善社会责任管理、切实保障所有员工利益、激励员工发展的目的,从而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力。CSC9000T管理体系还特别加强了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管理规范,以帮助企业切实改进管理,在为员工健康与安全着想的同时,降低企业的运行风险。CSC9000T管理体系的实施有利于中国纺织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水平,树立行业自律、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形象。

10.《HM300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HM3000)。由浙江华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07年发布。HM3000从六个纬度——客户、员工、股东、生态环境、商业文明、社会事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诠释。在标准的引导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成为和谐相关利益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新型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