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4 19:44
社会联动是指在一个区域的社会发展中,不同地区通过社会结构的战略调整,形成合理的社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社会的优势互补,实现区域社会的协同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区域社会结构、提升社会能级、增强区域社会竞争力的目的。
在实践中,社会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表现为多种形式。
在生产要素上,表现为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的相互流动或形成一些统一的要素市场;
在企业层面,表现为企业跨区域的投资、并购等经营活动,企业之间基于社会链的垂直联系或基于联合技术攻关、市场开拓等共同目标的水平合作;
在政府层面,表现为为了区域的共同发展而采取的共同制定社会规划、社会政策等社会合作行为;
在社会层面,一些社会组织为了整体社会利益而采取制订共同规则。
对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作用
(一)社会联动促进区域社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无锡地区资本技术、高技术密集型工业发展较快,同时轻纺工业、普通机械等劳动、资本密集型社会仍保持着较高的发展水平,但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而徐州地区日益改善的基础设施条件、社会配套环境、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丰富的土地、农副产品及矿产等资源就具有了比较优势,在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的合力作用下,无锡部分劳动、资本密集型社会向梯度较低的徐州转移也就成为必然趋势,从而加快徐州社会结构的优化升级。
区域社会联动,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有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客观上增强了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社会梯度转移理论,发达地区将一部分对欠发达地区仍具有比较优势的边际社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把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优势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土地、劳动力、能源、自然资源等)以各种具体方式有效结合起来,互动互补,通过投资乘数效应、技术扩散效应、示范效应、模仿和学习等途径,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的节约和使用效率的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河蟹发展。但是,欠发达地区必须警惕社会转移中的污染转移,树立科学发展的联动理念,消除片面追求政绩的利益冲动,合理限制高消耗、高污染社会的转移,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社会联动提高区域信息化水平 社会联动促进区域社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客观上有助于提高联动区域(特别是欠发达区域)的信息化水平。通过社会联动,一方面,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发展的技术含量得以提升,必然促进区域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扩散和跟踪学习,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也能得到逐步提高。 无锡的高新技术社会发展迅猛,工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处于江苏省先进行列,在南北挂钩合作的框架内,徐州要加快与无锡的科学技术、信息化建设软硬件、先进管理经验等稀缺性要素的双向交流与合作,提高工业信息化科技含量和高新技术社会比重,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三)社会联动提升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层次、规模和效益 社会联动的过程也是要素流动的过程。要素流动包含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流动。人才是创新的主导因素。通过政府间合作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环境的改善,社会联动可以改变人才单向流动(主要流向发达地区)的格局,加快欠发达地区人才培养、引进和对口交流的速度和效率,提高合作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层次、规模和效益。
为强化社会联动成效,进一步推进南北社会联动发展,苏南与苏北应互派干部挂职交流,以加强对苏北经济建设的支持。2006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从苏南选派干部到苏北市、县党政机关任职。劳动力转移方面,苏北积极为苏中、苏南转移社会培训劳动力,使苏北劳动力向苏南转移。干部交流和劳动力的合理和有序转移,客观上增强了徐州、无锡等地区的干部综合能力和劳动力素质,提高了联动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层次、规模和效益,促进了区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