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青年

更新时间:2024-06-24 17:56

社会青年原为和学生相对的概念,用来指校园外的工作青年,属于社会学领域术语。

历史发展

起源

社会青年是1949年后出现的一个名词,是指走出学校后没有谋生的职业、政府又尚未安排工作的城镇青年。1966年秋季开学的在校的城镇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统称“老三届”,实际上是六届学生,年龄相差有的在6年以上。到了1968年秋,他们都成了政府无法安排工作的“社会青年”,全国总数在500万以上。

褒义

后来毛主席号召知青下乡,10年间,被送到农村的知青人数超过2300万。1968年以前,农村是没有“社会青年”的,农村的青年天生就有职业,命中注定扎根农村,政府无需为其安排工作,耕作就是革命工作。1968年,从城里来了知识青年,农村这才有了“社会青年”。可见当时“社会青年”带有一定的褒义色彩。

贬义

1979年知青大回城,因为大量回城人员失业,替代“知识青年”的称谓变成了待业青年,后来待业青年又有了普世意义的称呼:失业青年、社会青年。虽然在一些官方用语中,社会青年仍是一个中性的社会称谓,但在公众意识中,社会青年具有普遍的贬义色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