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7 08:05
祁连山国家公园位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是中国十大国家公园之一,总面积5.02万平方千米,其中甘肃片区3.44万平方千米,青海片区1.58万平方千米。
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范围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总面积5.02万平方千米,分为甘肃省和青海省2个片区,其中甘肃省片区3.44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8.5%;青海省片区1.58万平方千米,占31.5%。按行政区划划分,甘肃省涉及酒泉、张掖、武威、金昌、兰州5市的阿克塞、肃北、肃南、民乐、甘州、山丹、永昌、凉州、古浪、天祝、永登11个县(区)及山丹马场;青海省涉及海北、海西、海东、西宁(州、地、市)的大通、民和、乐都、互助、门源、祁连、刚察、德令哈、大柴旦、天峻10个县。
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地质构造属于昆仑秦岭地槽褶皱系中典型的加里东地槽,由一系列西北至东南走向的高山、沟谷和山间盆地组成。山地南北两侧和东部相对起伏较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最高山峰(疏勒南山团结峰)海拔5808米;山间盆地和宽谷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两侧洪泛、冲积平原及台地发育良好,海拔均在1400米以上;多年冻土的下界高程为3500-3700米,大多数山地和河流上游发育有冰缘地貌。东部地貌以流水侵蚀为主,西部地貌风蚀作用明显;海拔4500米以上为现代冰川发育区,现代冰川和古冰川的寒冬风化及强烈剥蚀,形成该地区地貌类型的多样性。东段土壤类型以海拔高度由低到高依次为灌淤土、灰钙土、淡栗钙土、耕地栗钙土、栗钙土、暗栗钙土、耕作黑钙土、石灰性灰褐土、山地灌丛草甸土、山地草甸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和石质荒漠土;祁连山西段土壤类型以海拔高度由低到高分布为棕钙土、石灰性灰褐土、山地草原草甸土、高山草原土、高山寒漠土等。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较低。
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地处高寒地带,东南季风从东向西由强及弱,形成东西差异明显的高寒生态系统,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日夜温差较大,冷季长,暖季短,干湿分明,气温和降水垂直变化明显,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在4℃以下,极端最高气温为37.6℃,极端最低气温为-35.8℃;年日照时数为2500-33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5916-15000兆焦/平方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年蒸发量1137-2581毫米;平均风速2米/秒左右;无霜期23.6-193天。
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属黄河支流和西北内陆河水系。其中大通河属黄河支流,发源于海西州天峻县境内托莱南山的日哇阿日南侧,河长560.7千米,其中青海省境内河长454千米,青、甘共界河长48千米,流域总面积1.51万平方千米。内陆河主要有黑河、托勒河、疏勒河、党河、石羊河、八宝河等流域。黑河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跨青海、甘肃、内蒙古3省,全长821千米,流域面积约14.29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8.02亿立方米。八宝河系黑河东岔,位于祁连县东部,源于祁连山南麓景阳岭南侧拿子海山,河源海拔3870米,自东向西流经峨堡、阿柔、八宝3乡,至宝瓶河与黑河汇合,集水面积2508平方千米。疏勒河流域位于天峻县境内,发源于疏勒南山东段纳嘎尔当,往西北流经苏里地区,出青海省后入甘肃省称昌马河。疏勒河全长540千米,流域面积2万平方千米。党河是疏勒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党河源保护分区冰川雪山,多年年平均径流量为2.98亿立方米,流经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敦煌市。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脉东段冷龙岭北侧的大雪山,自塔儿庄出山,入河西走廊东段为中游,过武威接纳冲积扇缘泉水复向东北,是武威市主要水源。
根据2017年国土调查结果,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草原总面积283.66万公顷,有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荒漠类、高寒荒漠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九大类,分布以肃北、肃南、天峻、祁连、阿克塞等县较为集中。草原植被平均盖度多在50%以上,西部荒漠草原植被平均盖度在25%左右。
根据2017年国土调查结果,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林地总面积63.18万公顷。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试点区森林覆盖率为14.16%,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天祝藏族自治县、永昌县、中农发山丹马场、民乐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以及青海省门源县、祁连县和天峻县。
根据2017年国土调查结果,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内有水库0.07万公顷、坑塘0.01万公顷、内陆滩涂湿地6.51万公顷、沼泽湿地3.98万公顷、盐碱湿地0.21万公顷,沟渠11公顷。
根据2014年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共有冰川2683条,面积1597.81平方千米,冰储量844.8±31.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冰川融水量为9.9亿立方米,年出山径流量约为72.64亿立方米。冰川主要分布在祁连山主脉与支脉脊线两侧,重点分布区域在疏勒南山团结峰地区。冰川的消融区比率东部大于西部,冰川融水径流每年从6月份开始,7、8月最大,9月份减弱。
植物资源
截至2019年2月,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共发现有维管植物95科451属1311种,其中,苔藓植物3科6属6种,蕨类植物8科14属19种,裸子植物3科6属12种,被子植物81科425属1274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二批)裸果木、绵刺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星叶草、野大豆、桃儿七、红花绿绒蒿、山莨菪等32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兰科植物16种。
2023年9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植物适应与进化学科组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再次采集到稀有植物“大通报春”。采集地点位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范围内,生长于杜鹃灌丛中。
动物资源
截至2019年2月,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共发现有野生脊椎动物28目63科294种,其中兽类69种、鸟类206种、两栖爬行类13种、鱼 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雪豹、白唇鹿、马麝、黑颈鹤、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等1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棕熊、马鹿、盘羊、岩羊、藏原羚、猞猁、荒漠猫、蓝马鸡、雪鸡、蓑羽鹤、猎隼、游隼、大鵟、苍鹰、黑耳鸢、雀鹰、草原雕、高山兀鹫、白尾鹞、灰鹤、藏雪鸡等39种。
2022年4月17日,摄影师吴玮在祁连山国家公园腹地拍摄到“绿背”高原山鹑在山中觅食,非常独特。10月,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一片沼泽地,摄影师拍到了一只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成年黑鹳。
2023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完成首次昆虫专项调查,发现昆虫新种14种、中国新记录10种。此次调查共记录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昆虫及蛛形动物18目105科442属679种。其中昆虫纲种类600种,蛛形纲等79种。其中发现齿缘华叶蝉、石氏扁柱胸天牛、德欠沼石蛾等新种14种,占调查总种数的2.06%;巴克特里亚寻花隐翅虫、弧额毛足小粪蝇、缺脉粪蚤蝇以及短突突绿叶蜂等中国新记录10种,占调查总种数的1.47%;发现宽身狭翅蜉、侧管小长管蚜、艾孔龙虱等青海新记录228种,占调查总种数的33.58%。
2024年10月23日,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海北片区仙米乡区域巡护人员在巡护中发现3只黑鹳在湿地附近栖息觅食。这是首次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海北片区,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
2023年8月,经专家评审,2020年度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结果为1009.08亿元。其中物质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120.3亿元,占生态产品价值的11.92%;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价864.93亿元,占生态产品价值的85.71%;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9.96亿元,占生态产品价值的0.99%。生物多样性服务价值13.89亿元,占生态产品价值的1.38%。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境内祁连山北坡中、东段,地跨武威、金昌、张掖3市的凉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古浪、永昌、甘州、山丹、民乐、肃南裕固族自治县8县(区),地理位置位于东经 97°23′34′′-103°45′49′′,北纬 36°29′57′′-39°43′39′′之间,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西端,于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雪豹、白唇鹿、野牦牛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36万公顷。保护区孕育了冰山冻土、高山寒漠、高山草甸草原、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
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海省东北部、青藏高原边缘,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祁连县和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天峻县境内,始建于2005年12月。由团结峰、黑河源、三河源、党河源、油葫芦沟、黄藏寺、石羊河、仙米8个相对完整的独立区域组成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主要保护对象为祁连山湿地、冰川、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青海祁连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青海祁连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青海省海北自治州祁连县境内西北部祁连山中段黑河流域源头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8°30′31″-38°41′50″,东经99°02′34″-99°06′31″,湿地公园总面积63935.62公顷。
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
2024年7月2日,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在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建成开馆。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投资8709.21万元,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历时6年建成,是集收藏、研究、展示、宣教、科普于一体的自然博物馆。馆内展览内容丰富多样,通过精美的标本、生动的图片、详实的文字以及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地展示了祁连山的地质地貌、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等。
截至2020年6月,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在祁连、天峻、门源、德令哈共布设红外相机1500台次,监测范围4000多平方千米,获得监测资料5000余份。
2023年5月27日,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正式开馆。这是青海省首个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自然类科普馆。
2017年9月,中国政府批准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
2018年10月,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在甘肃省兰州市揭牌。
2024年国庆长假期间,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迎来客流高峰,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0000人次,单日客流量最高达2000人次。
祁连山是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承担着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平衡,阻止腾格里、巴丹吉林和库姆塔格三大沙漠南侵,保障黄河和河西内陆河径流补给的重任,在国家生态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祁连山地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第一、二阶梯分界线、中国温度带分界线以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分界线上,是中国季风和西风带交汇的敏感区,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和西风带在此交汇。由于祁连山的存在,使中国西北干旱荒漠地带呈现出绿岛景观,孕育了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为雪豹、白唇鹿、马麝、黑颈鹤等珍稀濒危动物提供栖息环境,是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寒温带山地针叶林、温带荒漠草原、高寒草甸复合生态系统的代表。
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立法和政策体系,主要有《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祁连山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祁连山国家公园产业准入清单 (2020 年版)》、《祁连山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等。
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要求,根据祁连山草原、森林、灌丛、湿地、冰川雪山等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和雪豹等物种及栖息地分布,结合主体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划定管控区域,科学界定区域管控目标,妥善处理资源保护与居民生产生活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022年6月,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获悉,该局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40个管护站配备50台巡护无人机,建立祁连山国家公园首支无人机管护队伍。
2022年12月7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通过线上视频会议方式,向新闻媒体公布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青海通过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保护体系日臻完善、监测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植被面积增加51.27平方公里,三分之二以上植被呈总体改善趋势。
交通
截至2019年2月,穿越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的国省干线公路共有43条,其中穿越甘肃省片区的主要道路有30条,包括G30连霍国家高速公路、G0611张汶国家高速公路张掖至扁都口、北山至仙米寺高速公路、小沙河至宁缠垭口高速公路等 4 条; G312线上海至霍尔果斯公路、G213线策克至磨憨公路(河西新湖-东岔垭口)、G227线张掖至孟连公路(张掖-扁都口)、G338线海兴至天峻公路(营盘水-天堂寺)、G341胶南至海晏公路(轱辘坝-岗子沟)、G569线曼德拉至大通公路(深坑井-骆驼河口)等6条国道干线公路;S235民勤至红崾岘公路、S236东乐至马蹄寺公路、S237线平山湖至祁连公路、S302玉门东至肃北公路等。
穿越青海省片区的道路有14条,包括G0611张掖至汶川公路扁都口至门源(克图)段国家高速1条;G213策克至磨憨公路八字墩省界至边麻沟段、G227张掖至孟连公路扁都口至门源段、G569曼德拉至大通公路小沙河至宁缠垭口段、G338海兴至天峻公路加定至青石嘴段等普通国道4条;S205古浪(红腰线界)至小峡公路古浪省界至珠固段、S209默勒至祁连鹿场公路江仓煤矿至祁连鹿场段、S211苏里至阳康公路、S212央隆至德令哈公路央隆至哈拉湖西段、S301二指哈拉山至木里公路、S302峨堡镇至张掖青甘界公路祁连至省界段、S303永昌省界至卡字沟桥南公路永昌省界至大梁段、小沙河至大通公路、小沙河至仙米段等普通省道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