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07 01:19
祝祥,字廷瑞,号鹤臞,江西人,举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任静宁知州。后任河南汝宁知府。著有《匏庵集》。
祝祥,字廷瑞,别号鹤臞。江西浮梁(今景德镇)人。《静宁州志》说他“饶文学,襟怀潇洒,由乡举历官广西道监察御史”。他“因言事”,被“谪知山西沁水”,寻知济宁(今山东济宁市)。“会丁内艰”,即遭逢母丧,回家奔丧守孝。守孝期满,成化十一年(1475),补知(静宁)州事。祝祥政绩卓著,世所公认,“九载报最”,升河南汝宁(今河南汝南县)知府,时号“二宁”太守。
祝祥诗文集取名《瓠庵集》。祝祥以“瓠”命庵,以“瓠庵”命集,以“无才补天”自喻,其中深意,自不待言。《瓠庵集》计二十卷。《艺文志》收录祝祥“八景诗”四首,“息肩亭留别”诗四首以及回忆、追思祝公诗十二首。七言律“八景诗”四首,为祝祥在知州任内所作,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大致有四:一曰颂德:“四野有谣歌圣化,三边无报乐尧天。太平官府征科少,里巷家家共醉眠”(水洛横烟)。“扬雄欲献河东赋,圣德于今被八荒”(烽台远眺)。二曰闲适:“公余对酒闲吟赏,恍在仙家十二楼”(石门秋月)。“仿佛长安退食看,分明楼阁见蓬莱”(西岩积雪)。三曰言志:“野老临流垂钓饵,高士卧石濯尘缨”(威戎涌泉)。“榆关倘有边书报,愿挽天河洗甲兵”(同上)。“洗兵”有两种解释,一为洗净兵器而收藏之,即息兵罢战;一为洗净兵器备用,李白《战城南》:“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意为出兵。祝公在这里取后一义,即:假若边关有战事,我愿意以涌泉为天河,净洗甲兵,立赴边关,为国效力。祝公此话并非空穴来风,危言耸听。成化初,蒙古鞑靼部迅速崛起,进入河套地区,骚扰内地。明廷虽派兵对其进行打击,但“去辄复来,迄成化末无宁岁”。所以这位“太平太守”所面对的绝非真正的太平盛世,“静宁”,更非宁静之地。祝太守志存社稷,心忧天下,随时准备修甲洗兵,亲赴戎行,高风亮节,令人景仰。四曰思乡:“闲上高台望故乡,蓬莱宫阙正微茫”(烽台远眺)。祝祥离妻别子,远宦北鄙,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另外四首,是祝祥卸任静宁时与僚佐好友相会息肩亭,写下的离别诗。息肩:比喻卸除责任。据“州志”,息肩亭在东城外三将军祠西,周围二十五亩,知州祝祥建,内有后乐堂、咏风亭、玩月轩诸处,引水绕亭,遍植花柳,州守迎送往来,辄憩息于此。同时这里也是祝公和士大夫文人、诸生后学公余吟赏,聚会析文的去处。“宦辙历年别静宁,盍簪重会息肩亭”,祝太守要走了,大家赶来送行(盍簪:《易·豫》:“勿疑,朋盍簪。”王弼注:“盍,合也。簪,疾也。”孔颖达疏:“群朋合聚而疾来也。”后人常用于指朋友相聚),祝公心潮澎湃,百感交集,即席赋诗,爰成四章。
牧静期间,他不惮劳苦,切“务实政”:
一是增筑外关。成化十一年,守祝祥复请抚军阮公,成外东关,广五里”,遣将守备,习武屯田。其后弘治、正德朝,“套寇”屡侵平凉安会一带,州民赖以庇护,祝祥的远见卓识,令人叹服。
二曰兴修水利。州志《疆里志·河渠》:“静宁附州,故无水利,明成化间,知州祝祥始于东郭之郊,以银三十两布百匹,市平凉卫之后所屯地五十亩,引上峡水疏渠为水轮二,以资利用,其余置为官园”。祝祥自捐俸禄,鸠工庀材,晨夕督役,计日工成。改写了静宁无水利的历史,引水磨面,灌溉园蔬,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水磨仍为城郊发达地区农民面粉加工的主要方式。
三是重教兴学,创办书院。《州志》“陇干书院”:“静宁向无书院,旧志载社学三,久废。成化中,知州祝祥曾建书院于城隍庙西”。
四是完善仓贮。州城粮仓原在西北街,成化中,祝祥考虑到静宁地处冲要,粮食安全关乎军政民需,于是对原有的仓储设备修葺改造,规范体制,健全条例,“申请题设大使一员”,正式命名“广丰仓”,广积余粮,以备不虞。成化二十年,陇东大旱,“日如流火,百草俱枯”。二十一年大饥,静宁幸有仓贮,祝祥报请上司批准,“出‘广丰’、‘预备’二仓粮二十余万石赈之,全活甚众”。五是通驿递。成化十六年,知州祝祥增修垣壕,内有公署一处,正厅书吏俱全,宅一所,车房三十间,鼓楼三间,牛神庙一座,狱一所”。
此外,祝祥出于树立威信,整饬吏治的考虑,踵修州署,除旧布新;为给文人士子提供吟赏游乐的去处,引水绕亭,筑园城东……经过祝祥数年的筚路蓝缕,草创经营,“州中诸所建置,至是乃为大备”,为后来静宁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