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5 16:36
祠堂村即上梅林祠堂村。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位于梅林街道南部,距街道办事处1千米。坐落在梅林山南麓。相邻自然村有上梅林新村、大围坊村。始建于南宋。沙头下沙村黄默堂三子黄仲孙迁此建村,黄姓族人为纪念黄仲孙八世孙黄梅庄,在村里兴建了梅庄公祠,因此而得名祠堂村。现村于1985年在原地重建。
宋元至明万历元年(1573年),属东莞县;明万历元年至清朝,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第二区沙头乡;1958年,属南天门公社;1959年,属附城公社;1979年,属深圳市罗湖区福田公社;1983年,属上步区梅林街道上梅林行政村;1990年,属福田区梅林街道上梅林行政村;1992年,属梅林街道上梅社区。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红薯、荔枝、菠萝等,并以家庭为单位饲养猪、鸡、鸭、鱼等。改革开放初期,村集体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引入来料加工、电子、皮革、五金等“三来一补”企业。1992年10月,成立深圳市上梅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农村城市化改革的实施,村中已无农业生产,逐渐发展为以商业、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租赁等产业为主的经济模式。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商业经营、房屋出租、村集体经济分红、工资性收入。
2015年末,户籍人口185人,其中男性90人,女性95人;80岁以上9人,最年长者96岁(女)。非户籍外来人口8406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113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21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
世居村民为黄姓。1998年,上梅林黄姓族人续修编印了《沙头梅林黄氏族谱》。谱中记述了黄姓族人的发展历程和祖训。其中有峭山公祖训诗:“骏马堂堂出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念祖宗香。惟望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
梅庄黄公祠,为福田区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重修于1996年,占地面积426平方米,是一座三开间三进布局的广府建筑。砖木石结构,前堂大门两侧有塾台,木构件脊上有雕刻,檐壁有山水、人物、诗题彩绘,保存完好。祠堂内有楹 联“风高宋室;肇衍莲城”“尊祖敬宗珠江不舍分流派; 敦诗说礼梅岭长荣大国花”。墙上悬木质牌匾,书写着“敬老、尊贤”的梅庄祖训。还有峭山公祖训诗牌匾。现仍作宗祠使用。
梅庄黄公祠旁边有龙母宫,始建于明朝,重修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开间两进,砖木石结构,清水砖外墙,碌筒灰瓦,博古屋脊。正脊上有灰塑的动植物图案,是深圳市唯一保存较好的龙母宫,内部石作结构和布局保留明代风格。龙母宫为福田区文物保护单位。龙母宫内有碑刻《本庙重修碑记》。
每年农历九月十五,上梅林祠堂村所有男丁到莲花山黄默堂墓拜祭;农历十月十六是梅庄黄公祠重修落成日,各地宗亲齐聚祠堂广场吃大盆菜庆贺。
村民有编织凉帽带、围裙带的传统技艺,形成于明朝中期。该技艺已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为罗桂芳。
特色传统(节庆)食品有春节米饼、清明茶果等。米饼已有数百年历史,主要用来祭祖和赠送亲友。
该村位于梅华路以北、梅林路以南、梅村路以东、中康路以西的中间地带,北环大道从村南不远处通过。1965年通电,20世纪80年代通自来水、通电话,90年代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3年前后通互联网。村里有梅丽小学,2015年有6个年级,29个班,在校学生1433人,教职工95人;华原幼儿园,2015年在园幼儿265人,教职工30人。村里有篮球场、乒乓球室、星光老人之家和上梅社区图书馆(藏书6560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