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0 15:52
福保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城南,六甲乡人民政府辖区南部,坐落于昆明坝子西南滇池之滨,系宝象河支流六甲河下游,三面环水,半岛型。北距市区12.5公里,距六甲乡政府4.8公里。柏油马路纵横,村北有官南大道穿广福公路直达本村,市区公共汽车32路终点站在村委会西,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全村面积 2.155平方公里,海拔1,891米,年平均气温 15.20 ℃,年降水量 1,065毫米,适合种植韭菜、花卉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1,035亩,人均耕地0.389 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36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1668元。
村委会下设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019户,农业人口 2709人,劳动力 174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68人。村东宝象河水沟渠流经村域,纵横数十条沟,均可灌溉农田。福保村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走改革开放,共同富裕之路。上世纪90年代福保进入了小康,被省、市、区列为小康示范村。
福保村1949年有耕地1234.19亩,其中1110.77亩水田,86亩秧田,旱地123.42亩,人均耕地1.26亩。直至于1960年基础保持不变,但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降为0.91亩,因历年围海滩乃至“文化大革命”中的围海造田及后来的土地有偿转让,故而本村耕地逐年增加。
1969年耕地面积达1321亩,人均0.79亩;1975年1537亩,人均0.7亩。1984年,福保塘按股份分入几百亩,耕地面积增加到1992亩,人均耕地0.78亩。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以后,区委、区政府加大了改革力度,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占用了一批土地,至2000年,实有耕地总面积1035亩,人均耕地 0.39 亩。主要种植韭黄、花卉等作物。
截止2007年底,福保村已实现通即: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全村有 1019户通自来水,有1019户通电,有101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1019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1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19户。
该村到乡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路面。全村共拥有汽车 203辆,摩托车 413 辆。到2007年底,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 792 户;村农户住房有93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2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福保村先后投资35万元建成了福保小学电脑室、语音室,改善了福保小学的教学设施;利用福保已有教学设施把具有60多年历史的昆明市第九中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福保村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农村经济,成功地探索了一条以农业资金的积累发展工商业,以工商业资金的积累扶持农业,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相互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由传统单一的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形成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经济实体。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福保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省、市、区委政府以及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务实进取,开创了一条新型的现代农村发展的路子,形成了统一集中管理的良好局面,集体乡镇企业从粗放单一的粗加工业发展到科技含量高、上档次、上规模、创名牌,在市场中站有一息之地的支柱产业。
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12361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639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219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1668元。
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不竭动力。
上世纪90年代,福保村的工业企业办得红红火火,成为云南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典范。但福保地处滇池
福保文化城现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规模较大的集休闲度假、会议接待、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企业,拥有亚洲最大的室内温泉安康生活。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福保的经济支柱。
生态旅游资源,正在滇池边建设一个占地300亩、预计投资2500万元的大型室外水上实景表演剧场,让游客与滇池、生态湿地公园云南艺术学院联合办学,与云南省新闻出版局进行战略性合作,建设云南省面向国内和东南亚的印刷品生产基地和印刷物资集散中心,把包装印刷业做大做强。
随着福保三个半岛文化产业区的加速开发建设,我们将通过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项目,积极筹办各类文化活动,促进福保的文化产业再上新台阶。
打造文化娱乐品牌,立足福保未来发展
绿色经济强省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文化产业和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突出老昆明特色和湖光山色,使农业生态化、工业高科技化、农村城镇化,把福保建设成为融文化、生态、教育为一体的文化生态示范村”的发展思路。并配合滇池治理,投巨资兴建人工生态湿地,在创建滇池生态保护示范村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在滇池周边农村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截止2007年底,该村有农户 10149户,共乡村人口 2709人,其中男性1299人,女性1410人。其中农业人口 2709人,劳动力1829人。该村以汉族为主。
到2007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2709人,参合率100%,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 300 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8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 3 公里。
开展了为60岁以上老人实行两减一免政策(即减少注射费、减少挂号费,同时免出诊费);实行配药离院前的一次性付费,减少流程;设立温馨观察病区,为留观输液病人配置整洁的病床和电视机、饮水机;设计了健康处方和健康咨询传单,负责向就诊人员进行免费健康咨询。
该村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等方式公开。
2005年福保村成立党委,下设8个党支部,其中村支部1个,老协会支部1个,企业党支部6个。截止2007年6月全村共有党员138人。其中:男112人、女26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4人、大专23人、中专10人、高中22人,其它学历79人。50岁以上的党员有56人,50岁以下党员82人。以党员基本情况以看,福保党委正向年青化、高学历化、高素质化转型,具有较大潜能和良好的发展态势。
福保村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
班子建设
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自身建设的中心工作,福保村党委深刻认识到制度管理蕴含的优势,因此积极创新建立党建各项制度。一是创新党员培养制度,从源头上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把致富青年中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清华大学参加培训教育,提高了党员的整体素质党员在各企业,各部门都担任着重要的岗位,其中女党员17人,使党员懂经营、会管理,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五是创新党员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六是创新党员权益保障和激励制度提高党员构建和谐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工作能力。
评星定级和双促双带工作
系统管理党员起到了规范作用,使来到活动的党员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全村138名党员的评星、政治生日、先进性等内容,在激励普通党员的同时也使上榜党员接受全体党员们的监督。
星级共产党员评定,福保村党委在昆明市优秀共产党员22人,村党办公室及时将评星情况填写到《党员管理目标责任栏》内。党委对评星进行不定期抽查,对星级工作进行动态监测,对符合标准的党员进行加星,对不符合标准的党员摘星。
福保村党委制定了补助奖励制度。对村民子女考入大学、中专的给予每个学生3000至5000元,对全村在册户口年满55周岁的老年人每月每人补助发放大米10公斤,肉类2公斤、禽蛋30个,面粉等,每年衣服两套。七.一建党节期间,对我村老党员进行节日慰问金,对党龄满30-40年的老党员给予500元至1000元的慰问金。
福保村自明代中期建村至今500多年来属于纯汉族村。19世纪80年代后,因婚姻嫁娶关系,才有了其他民族,但不成户。从1991年到2000年,因婚姻落户或因子女谁母谁父的血亲种族关系,全村有彝族、白族、傣族、哈尼族、壮族等37人。由于地理及自然条件,有的方面和周边村庄不一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村风村俗。因祖先来自江南地区,文化、生产、生活方式以土著民族较之先进,故而有丰富多彩的汉文化生活习惯,也不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节日,同时也融汇了一些地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福保村从古至今,一般村民信仰佛教。有少数村民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信仰上帝。信奉佛教是该村村民之缘由,其语言、习俗、禁忌及传统节日等均与昆明坝子和周边村落的汉族相同。
福保村的主要节日是汉族传统节日,同时也有独特的村民节日。按年月日顺序排下去的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老囡节(农历六月六日)、火把节、七月半节、中秋节、重阳节、过冬、腊八月、过小年、过年(春节)。这些节日,世代沿袭,久盛不衰。其中某些传统节日,如腊八月、老囡节、元宵节更具地方特点。福保村姓氏:徐姓、鲁姓、杨姓、周姓、张姓、李姓、曹姓、刘姓、马姓、熊姓、尤姓、余姓。
1、住宅新区建设。福保村72幢村民住宅楼拔地而起,每幢占地面积为142平方米,其中:建房占地面积为103平方米,绿化占地面积39平方米,绿化面积比例为27.46%。新区住宅竣工后,建房组又积极组织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住宅期的道路给排水管道、绿化进行了逐一实施,村主公路和新村道路得到了较快发展。新区住宅设计合理,功能齐全,楼式美观大方,每户有客厅、厨房、卫生间、休闲娱乐室、健身室、电脑室、室外花园等,是多功能融为一体的别墅住宅楼。2、旧村改造。1997年8月福保村的二期新建48幢旧村改造工程按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又开始破土开工。补充资料。
3、公路改造。公路改造配备有人行道、绿化带标准,属城市化道路。在道路建设中改建了两条暗管,使农管和排放其他水质的污水管进行清污分流。在绿化带下埋设两条PG200的铸铁管道,一条是用于群众生活用的自来水主管,一条是用于消防用水、绿化用水的供水管。改造村主公路时拆除农户老住房27幢、集体房屋9幢、公厕6所、私厕65个,通信线路1800米,村中公路拓宽改直全长1130米,现路宽18米,有效路石积16950平方米。道路竣工后,紧接着配套安装了公路两旁路灯53座,栽种了道路沿线两旁绿化带内的花草树木。
4、配套设施建设。为使小康村建设更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充分增强各种配套设施工能,切实挖潜长远发展的适用性,对水利设施、供电、供水、公共设施进行了全面的实施。首先以贯彻提高农业基础地位为前提,不断加强水利建设,两期工程管道费用投381.5万元,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又铺设暗管、架线通电,在材料及安装上等又投资了96.11万元(包括饮用宝象河自来水管投资在内),在公用设施建设方面上,建盖了公司办公楼
建筑风格特色,体现小桥流水、青砖灰瓦、古渡渔灯,使农业生态化,工业高科技化,村镇绿化、美化城市化,积极创建融生态、文化、教育为一体的生态示
范村,使之成为昆明乃至全省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