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楹联

更新时间:2022-08-20 07:25

福建土楼楹联,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民间文学,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流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福建土楼楹联则伴随土楼的建造而产生,是客家土楼文化的一部分。

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至明成化十四年(1478),永定境内已有土楼两万多座,其中圆楼362座。永定土楼是大型民居建筑,其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聚居方式、合理的布局及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选址理念为世人所瞩目。

永定境内的每一座土楼不仅有一个吉祥的楼名,而且都有一副或者几副甚至十几副含意隽永的楹联。这些楹联大多出自社会地位较高的博学人士之手。他们与书法名家、雕刻高手联合,共同打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诗、书、刻杰作。众多的对联被镌刻在土楼石门框上或者厅堂里的柱子上,或用油漆直接书写于木门框上,集教化、观赏、审美于一体。其思想内涵深刻,文化底蕴深厚,是永定客家先人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被人们称为“诗中之诗”。

文化特征

主要内容

永定土楼楹联,内容丰富,涵盖齐家报国、敦宗睦族、积德修身、勤耕苦读、勤俭兴家、尊师重教、赞美家园等方面。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六大类:一是心存忠孝,齐家报国;二是缅怀祖德,纪念先贤;三是勤耕苦读,克勤克俭;四是修身养性,行善积德;五是宣扬家训,规范言行;六是写景抒情,赞美家园。

主要形式

永定土楼楹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永久、固定的,一种是红纸张贴的。前者镌刻于楼门的石质门框上和楼内厅堂、廊道的石柱上,有一些悬挂在柱子上的楹联镌刻在木板或竹片上。

艺术特征

永定土楼楹联除内容丰富外,还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巧妙将楼名嵌入对联;文字精练,句式多样;风格多样,雅俗共享;修辞手法新颖别致。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永定土楼楹联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的治家爱国、积德修身、勤耕苦读、勤俭兴家、尊师重教等内容,可以培育子孙后代健康的品德,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后人热爱乡土的情感。

永定土楼楹联,不仅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精华,而且与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紧密结合,是集教化与欣赏于一体的作品,人们欣赏这种高品位的楹联,不仅能领略到其丰富的情趣美、理趣美和境趣美,而且感受到其语言美、文学美、书法美、音乐美和空灵美,在深受教育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永定土楼楹联,通过字里行间表现出土楼客家人纯朴敦厚、友善本分、勤劳俭朴、守信重义、热爱自然的操守和不怕艰苦、敢于拼搏的精神,从中可以领略到土楼客家人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对研究客家文化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保护措施

1995年,永定土楼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了《中国永定土楼文化丛书》,其中谢小建主编的《土楼楹联》将永定土楼楹联分为民居联,学堂、书院联,桥梁、凉亭联,祠堂、庙宇联等类,收录了永定湖坑、古竹、下洋、高陂、坎市、培丰、抚市、龙潭、凤城、大溪、陈东、岐岭等地共700余副楹联。

永定区图书馆馆长陈大富长年从事土楼楹联的田野调查,收集和研究永定土楼楹联,于2015年编著出版了《土楼楹联》一书,书中列举解读了永定土楼上千副的各类楹联。

余德辉主编的《永定客家土楼楹联赏析》一书对振成楼、永隆昌楼、振福楼、衍香楼等楼的楹联进行了赏析,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这些楹联的理解。

社会影响

专题栏目

2015年9月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的王岐山考察了龙岩永定土楼的“客家家训馆”。10月13日,中纪委官网头条推出“福建龙岩客家家训”专题第一集,介绍了永定客家土楼的20余副楹联。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