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20 21:15
福建紫薇(Lagerstroemia limii Merr.),千屈菜科、紫薇属灌木或小乔木,高约4米;小枝圆柱形,密被灰黄色柔毛,以后脱落而成褐色,光滑。叶互生至近对生,革质至近革质,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短尖或圆形,上面几光滑,或疏生短柔毛,下面沿中脉、侧脉及网脉密被柔毛,花为顶生圆锥花序,花轴及花梗密被柔毛;蒴果卵形,顶端圆形,褐色,光亮,有浅槽纹,花期5-6月,果期7-8月。
灌木或小乔木,高约4米;小枝圆柱形,密被灰黄色柔毛,以后脱落而成褐色,光滑。
叶互生至近对生,革质至近革质,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短尖或圆形,上面几光滑,或疏生短柔毛,下面沿中脉、侧脉及网脉密被柔毛,侧脉约10-17对,其间有明显的横行小脉;叶柄长2-5毫米,密被柔毛。
花为顶生圆锥花序,花轴及花梗密被柔毛;苞片线形,长约4毫米;萼筒杯状,直径约6毫米,有12条明显的棱,外面密被柔毛,棱上尤甚,5-6裂,裂片矩圆状披针形或三角形,尾尖,长3-3.5毫米,内面无毛;附属体与花萼裂片同数,互生,生于萼筒之外,肾形,有时有2-6浅裂;花瓣淡红色至紫色,圆卵形,有皱纹,具长6毫米的柄;雄蕊着生花萼上,长约10毫米,较短的约有35枚,花丝长约7毫米;子房椭圆形,无毛,花柱长约13-18毫米。
蒴果卵形,顶端圆形,长8-12毫米,宽5-8毫米,褐色,光亮,有浅槽纹,约1/4包藏于宿存萼内,4-5裂片;种子连翅长8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紫薇栽培管理粗放,但要及时剪除枯枝、病虫枝,并烧毁。为了延长花期,
应适时剪去已开过花的枝条,使之重新萌芽,长出下一轮花枝。为了树干粗枝,可以大量剪去花枝,集中营养培养树干。实践证明:管理适当,紫薇一年中经多次修剪可使其开花多次,长达100-120天。
具有吸收二氧化硫、氯气和氟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功能,同时具有降尘的作用,开花时期花朵挥发出的油还具有消毒功能,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更起到生态环保的作用。
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且具有易栽、易管理的特点。在园林中可根据当地的实际隋况和造景的需求,采用孤植、对植、群植、丛植和列植等方式进行科学而艺术地造景。如丛植或群植于山坡、平地或风景区内;配置于水滨、池畔,观赏效果极佳;配置于山石、立峰之旁;配置于常绿树丛之中。紫薇叶色在春天和深秋变红变黄,因而在园林绿化中常将紫薇配置于常绿树群之中,以解决园中色彩单调弊端;而在草坪中点缀数株紫薇则给人以气氛柔和、色彩明快的感觉。
表现症状: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侵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芽及花蕾。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褪色斑块,花受侵染后,表面被覆白粉层,花穗畸形,失去观赏价值。受白粉病侵害的植株会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整个植株都会死亡。
防治方法:
表现症状:植株发病时,在叶片、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黑斑,后扩大连成片,严重时叶片上覆盖一层薄纸状黑色物,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抑制新梢的正常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叶片变黄,提早落叶,花芽形成困难。
防治方法:
表现症状:紫薇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个别呈不规则形,紫褐色至灰褐色,边缘颜色较浅,不清晰,两面生有灰黑色小霉点,当叶面上出现数个病斑后。全叶很快变黄且提前落叶啊。气温高、湿度大及降雨频繁利于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
紫薇长斑蚜,又名紫薇棘尾蚜,属同翅目、蚜总科、斑蚜科。
发生危害特点:紫薇长斑蚜以卵在芽腋、芽缝及枝权等处越冬。翌年春天当紫薇萌发的新梢抽长时,开始出现无翅胎生蚜,至6月以后虫口不断上升,并随着气温的增高而不断产生有翅蚜,有翅蚜会迁飞扩散危害。该虫对紫薇的危害年年都会发生,常常是嫩叶的背面布满害虫,危害后新梢扭曲,嫩叶卷缩,凹凸不平,影响花芽形成,并使花序缩短,甚至无花,同时还会诱发煤污病,传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
紫薇绒蚧属同翅目绒蚧科,危害紫薇、石榴等花木。
发生危害特点:以雌成虫和若虫在芽腋,叶片和枝条上吮吸汁液为害,常造成树势衰弱,生长不良;而且其分泌的大量蜜露会诱发严重的煤污病,会导致叶片、小枝呈黑色,失去观赏价值,是危害紫薇的主要虫害之一。该虫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一年发生2-4代,以卵或若虫越冬,绒蚧越冬虫态有受精雌虫、2龄若虫或卵等,各地不尽相同;通常是在枝干的裂缝内越冬。每年的6月上旬至7月中旬以及8中下旬至9月份为若虫孵化盛期,绒蚧在温暖高湿环境下繁殖快,干热对它的发育不利。
防治方法:
浙江紫薇 L. chekiangensis Cheng,其不同之处在于叶片为矩圆状倒卵形,较大,叶脉较多,花萼裂片内面有毛,花萼附属体3裂,雄蕊较少等。除少部分叶较大外,大部分叶均较小,叶脉较少,花萼附属体有肾形,亦有2-6裂,花萼裂片内面全部无毛。
喜暖湿气候,喜光,略耐阴,喜肥,尤喜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好生于略有湿气之地,亦耐干旱,忌涝,忌种在地下水位高的低湿地方,还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对二氧化硫、氟化氢及氯气的抗性较强。
中国特有植物,产中国福建(厦门)、浙江(杭州)和湖北(利川)。
播种繁殖过程包括种子采集、整地作床、种子催芽处理、播种时间和播种方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