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更新时间:2024-07-22 11:36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历史沿革

学校溯源

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866年的中国近代官办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

船政工程于1866年12月23日(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七日)全面动工,求是堂艺局同时开局招生, 招收105人。堂址乃于城内暂设两处:定光寺(又称白塔寺)与仙塔街;城外分设亚伯尔顺洋房一处。1867年1月6日开学。学制初定5年,实际为7年。

学校于1867年6月6日迁至马尾新校舍,按其前、后位置,分为前、后学堂。

1867年,仲夏,在马江之畔、中岐山之麓建起了中国第一所科技型高等学府——船政前、后学堂 ,培养高级造船、轮机制造和航海人才。6月8日开始上课。前学堂习法文,学制造,亦称制造学堂。

1876年3月9日,前学堂增设电报专业,又称电气学塾或电报学堂,招收32人。是中国第一所电报学校。

1913年10月,前学堂改名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 学制延长到10年。

后学堂习英文,学驾驶,亦称驾驶学堂。

1868年2月,增设管轮学堂,故亦称驾驶管轮学堂。 堂课5年,舰课2年。

1913年10月,后学堂改名为福州海军学校。 学制改为8年4个月。1926年5月,海军制造学校与海军飞潜学校并入海军学校。

1925年7月,增设化学专业,培养弹药检验人员,学制3年。

1926年5月,海军制造学校与海军飞潜学校并入海军学校。

1937年7月7日,日寇入侵。9月,海军学校迁鼔山涌泉寺上课。

1938年6月25日,由鼔山内迁湖南湘潭。10月,海军学校由湘潭再迁贵州桐梓(史称桐梓海校)。

1945年12月,迁贵州桐梓的马尾海军学校迁往重庆山洞。

1946年12月,迁至南京下关,与上海中央海军军官学校合并为青岛海军军官学校。

1867年12月26日,设立绘事院,招生39人学制图、绘算概要等。学制三年,培养中级测绘人才。优秀生可升入前学堂。

1868年2月17日,设立 ,又称艺徒学堂。招收艺徒100多人,学制5年,培养中级造船工人。

1897年4月,艺圃分为艺徒学堂和匠首学堂,学制分别为三年。艺徒择优升入匠首,培养高级技工 (技师)。优秀者可任监工(工程师)。

1913年10月,艺圃改名为福州海军艺术学校。

1935年2月,海军艺术学校停办,筹办“福建省马江私立勤工初级机械科职业学校”(简称勤工学校)。8月省教育厅准海军艺术学校 改为私立勤工学校。

1937年5月,省教育厅准勤工学校设立高级机械科和高级航空机械科,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5年。校名改为:福建省马江私立勤工工业职业学校。

1937年7月7日,日寇入侵。9月3日勤工学校迁鼔山下院上课。1938年6月10日内迁尤溪县。6月12日马尾勤工学校内的三个实验室被日寇炸毁。

1941年6月,勤工学校迁至将乐高滩。

1943年7月,受省交通局委托,代办汽车机械科,招收41人,学制为高中3年制。

1944年2月,勤工学校受省教育厅委托办“福建省立林森高级商船职业学校”(简称商船学校),一个班子,两面牌子。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迁回马尾,两校合并, 改称:福建省立林森高级航空机械商船学校(简称高航)。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后称: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学校。

1952年8月,全国院系调整,高航停办;当年秋,航海专业并入国立福建航海专科学校,航机、轮机、造船专业并入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福州工业学校造船专业1953年并入上海船舶工业学校)。

复校创办

1981年5月1日,勤工、商船、高航三校校友在榕集会,庆祝校庆。推举五校友向省领导建议复办福建马尾商船学校。

1982年5月,省政府批准复办,10月6日福建马尾商船学校开学,省长参加开学典礼。

1988年5月,改为福建船政学校。1994年9月迁入仓山首山路办学。

1994年,福建船政学校搬迁至仓山,后合并到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999年,由原福建交通学校、福建船政学校、福建交通干部学校、福建省公路技工学校四所学校合并升格而成。

2006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之一。

2009年12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和财政部组织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验收。

2011年6月28日,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2019年10月,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C档)。

2020年8月,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与武夷新区合作,在武夷新区共建职教园。

2022年12月14日,成为全国船舶行业职教文化建设联盟、全国舰船与航海博物馆联盟成员。

2023年9月19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共同发起成立闽宁职业教育联盟。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14个教学机构,开设42个专业,设有9大专业群。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10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352人,其中教授52人、博士5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技能能手及福建省杰出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技能大师23人。

合作交流

据学校官网2015年4月显示,学校积极依托行业企业,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先后与国内外337家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共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双方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过程培养、师资提高、技术支持、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现已合作开发课程69门、教材54种。推行多样化订单培养模式,实行“入学即就业,招生即招工”,为毕业生就业奠定基础。与丰田汽车、东风雪铁龙、苏宁电器、沃尔沃建筑设备等20多家公司长期合作,分别举办了“丰田T—TEP学校”、“雪铁龙班”、“苏宁班”、“沃尔沃班”等,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同时,实施“定向”人才培养,与福建煤监局合作培养矿山地质、矿山机电、煤矿开采技术等专业的煤矿紧缺人才。还与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中国铝业集团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福建省路桥总公司、福建省交通控股公司、福建省轮船总公司、盛辉物流集团公司、麦德龙、沃尔玛等大型企业合作,全面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据学校官网2015年4月显示,学院已与台北城市科技大学等十余所台湾职业院校签署了交流合作意向书,承担了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等4项教育改革试点项目,邀请台湾教师为学生授课;先后选送47名教师、110名学生赴台湾高校研修学习,并接待了来自台湾高校领导、学者的来访计98人次,双方就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进行沟通交流,取得了良好成效。依托省教育厅授予我校“福建省高职院校高级教学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先后与台湾高校合作为我省高职院校培训校级领导153名、教学管理干部324名。同时,学校还与福建江夏学院联办“4+0”应用型本科试点班,与马来西亚林登大学合作举办“3+2”本科教育项目,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BSK德国大学联盟)合作实施毕业生赴德专升本和攻读硕士学位项目,与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集美大学、长安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合作开办本科学历、研究生学位的自考、函授教育,为广大学子构筑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学识水平的立交桥。

教学建设

据学校官网2015年4月显示,学院有国家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项目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优秀教材1部,省级精品专业8个,省级示范专业10个,省级精品课程31门,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立项1项、国家级教材2部,省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4项。有校内实训基地73个,实验实训室16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95个。其中,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4个。

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还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50强” 等的荣誉称号。

在福建省2012-2013年首轮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估中,学院交通运输类和汽车类等18个专业排名全省第一,进入前3名的有29个。

202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据学校官网2015年4月显示,学院有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省级教科研项目60余项,企业技术开发项目12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5项,获国家专利20项,受理并已公开的发明专利3项,获外部科研经费资助800余万元,均居全省同类院校之首。

学术资源

据学校官网2015年4月显示,图书馆馆藏图书约142万册,其中涵盖本校及交通行业各学科门类的纸质图书92万册,电子图书50多万册;每年订阅中外文期刊近2000种,报纸近200种,拥有各类数据库20多个,容量达54T。

文化传统

学校标志

圆形套双圆徽标,以白底蓝字为主调,外环上方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校名、下方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的英文大写;内环中间是桥墩图形象征坚实的桥梁、上方为5个长条形象征书本、下方为“1866”和一条水波形状(其中“1866”字样代表学院创立时间),寓意知识方舟乘风破浪。

校训

创新,求实,求是,自强

船政文化

1842年,西方列强炮火轰开福州大门。一个多世纪以来,面对血与火的洗炼,福州人沉思、探索、追求、呐喊、拼搏。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要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术,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他们直面强敌,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代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第一次让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因时代局限,福州马尾福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为此将之称为“船政文化”。它是福州人民涵泳百年不懈的历史骄傲,是中化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

文化活动

学校通过举办研讨会、出版专著《船政学堂》和刊物《船政》、编写学生素质教育读本《观澜船政文化》等形式,广泛宣传船政学堂的职业教育思想,使得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界人士主动去了解、研究和应用它,影响日益显著。一方面全员教育,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由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拍摄的《坚船起锚》、《材出闽堂》、《海军根基》等船政系列片,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船政文化的辉煌与博大。

现任领导

所获荣誉

杰出校友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