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建海

更新时间:2023-12-24 21:31

禹建海,男,1938年出生,祖籍河南泌阳,豫菜大师;豫菜泰斗,国宝级烹饪大师,国家级特一级烹调师,中国烹饪大师,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始创人之一。

个人履历

五十年代参加工作,在郑州国营照相馆、器材厂发明“万次闪光灯”曾受毛主席亲切接见!

六十年代在郑州广州酒家执厨;并参加郑州市青工红案比赛,荣获“郑州市青工技术标兵”称号。

七十年代参加河南省首届厨师考核,成绩优异,被评为“特二级厨师”,有“厨师之秀”美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他的专辑《厨师之秀禹建海》在全国放映;

八十年代调入河南省技工学校,创办烹饪专业,晋升特一级烹调师,任全省烹饪专业教研组组长,河南省烹饪协会常务理事,郑州市烹协常务理事,省厨师考评委,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并任白云酒家总经理等职,编写出版《烹饪技术豫莱实习教材》,全省通用,并编导演示了电视教学片《原料加工技术》。积累烹饪书刊及资料五百多册,攥写二百多万字教学教案,多次在报刊发表文章,拍摄创新菜肴照片二百多幅;

九十年代担任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餐旅系主任,先后为全省培养二千多名青年厨师及厨师长、经理。被评为郑州市劳动模范和省先进教师;

2000年成为饭店与餐饮国家一级评委,获中国烹饪大师,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省烹饪培训主任,省大赛评委主任兼评判长,餐饮文化杂志顾问,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酒店服务中心主任。从八十年代起先后被聘为国际饭店、田园大酒店、丽晶大厦、格林兰大酒店、杜康大酒店、花园酒店顾问。为商丘、信阳、驻马店、林州、登封、开封、新乡市等地三十多家酒店策划经营,并担任顾问。对酒店经营管理有独到之处,有酒店“财神”之称。

2001年退休以后,禹大师依然为餐饮行业的发展默默奉献,为20多个弟子选址创业开店,定位,并企业创造很高的效益,脱贫致富,同时组队到各地豫菜基地、企业传经送宝,交流学习,研究编著十八地市新派豫菜,并组织多次大赛并担任总裁判长,为“新派豫菜”威震华夏、香飘海外立下汗马功劳。禹大师以弘扬华夏饮食文化、让豫菜走向世界为己任,正在为“新派豫菜”的发展壮大出谋献策,他说,成立IFBA国际餐饮协会河南分会的目的正是将河南餐饮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餐饮,在全球的餐饮文化传播和引领全球低碳餐饮事业做出贡献。

他十八岁学徒,初入摄影行业。五年后,崭露头角,却突然转攻餐饮业。几十年来,他在餐饮界取得的各种荣誉及称号数不胜数,以他为主题的电影《厨师之秀禹建海》在全国热播,经他挽救的酒店四十余家。如今,年过古稀的他仍然为振兴豫菜四处奔波。他就是——

人物成就

万次闪光灯的研制者

如果把国家级烹饪大师跟“万次闪光灯”的研制者联系起来,你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中国烹饪大师禹建海在五十年代中期曾研制了“万次闪光灯”,并且因此项研制还曾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在他身上的传奇经历还不只这些……

1938年7月,禹建海出生在驻马店泌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1956年,禹建海在郑州市饮食服务公司下属的一家国营照相馆做学徒。对于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村孩子禹建海来说,他非常珍惜这份稳定的工作。勤恳爱岗的他几乎是用很短的时间,就掌握了照相、冲洗底片、冲印照片、修剪等照相的十多个工种。由于业绩突出,禹建海很快被提拔为郑州市照相馆的团总支书记兼郑州市照相中心人事干事。

那期间,禹建海主要偏重于技术操作,不仅学会了内照和外照,还到离单位不远的照相器材厂学习修理。通过修理国外的照相机,参照原理,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设计成图纸,禹建海和老师一起研制出了咱中国自己发明的万次闪光灯。1962年,这项研制在河南大型工业展览馆展出,并接受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说起当时的情况,禹建海说:“对于别的科技创新,主席都是走着看的,而到我这边呆了十几分钟。主席亲切地问我研制的相关情况,还用带万次闪光灯的相机和我合了影。”在禹建海心中,这段往事的一些场景及相关细节,他依然记得十分清楚。从他不时发出的爽朗笑声里,我们能感受到此刻他激动和自豪的心情。展览后,上海一厂家把“万次闪光灯”投入生产。

之后,禹建海又转向画碳像和磁像。工作之余,一直非常热爱学习的他,用六年时间在夜校完成了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期间的学业。用禹建海的话来说是“连蹦带跳完成了高中学业,同时也学习了其它艺术课”。读夜校,即使他文化水平得到提高,又汲取了艺术营养。

外患内灾年代,为解决温饱,禹建海带领22名照相师闯入了餐饮行业。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当年闯入餐饮行业的小青年,竟成为一个在中国餐饮界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刚到餐饮部的禹建海,先从最底层的刷碗工做起。单位的厨师大多是广东人。为早日学到烹饪技能,禹建海每天早早到单位,为师傅泡好茶,下班再给师傅洗工作服。趁师傅炒菜时,他悄悄在一旁观看,然后记在心上,回到家偷偷练习。为省出钱研究新菜品,他从未买过衣服,一件从老家拿来的棉袄,补了又补穿了十几年,为学艺,生活过得艰辛而刻苦。

在单位,他勤快麻利,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单位灶台大师傅王林是广东人,家属不在身边。生病后没人照顾,禹建海白天抽时间为他送饭,晚上护理,奔波在医院和单位之间。王林深受感动,康复后,有什么技术性的活儿就让禹建海试做,还专门传授他几道菜品的做法,特意讲了关键点。还有一位师傅家住着自留地,平常禹建海闲了就帮着拔草、浇水和施肥。师傅杨超喜欢小狗,他就趁休息连夜坐火车回老家,从亲戚家抱回一只刚满月的小狗。为带小狗上火车,还多买了张车票。杨超深为感动,收他为徒。禹建海的细心和勤快感动着广东师傅们,渐渐地得到了广东师傅们的信任。

师傅做菜时,他都在旁边用心认真观看,渐渐地,一些广州菜也能做得有滋有味。师傅见他有做厨师的资质和潜力,就时不时地教他一些多年做菜的心得和拿手菜。他都会牢记在心,不断练习,很快熟练地掌握了每道菜的烹调技法。在这期间,他从刷碗到初加工宰杀、红案、凉案,再到掌勺,完成了一系列的各项工种的技术操作,成为会做粤菜的河南人,为粤菜在河南的传播奠定了根基,也为从厨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誉满中原

机会往往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三灶厨师因为一些事情要调离,这样就面临着缺人手的问题,禹建海平时的努力和勤快,老师们都看在眼里,极力推荐他。经过六个月苦练基本功,他参加了郑州市青年红旗手比赛,凭 “大良炒牛奶”和“脆皮大肠”两道广州菜,赢得了第一名。对一个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但在名利面前,禹建海戒骄戒躁,转而投向更广阔的菜系领域。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了北京丰泽园饭店的陈爱武师傅献给周总理夫妇贺岁作品——雕刻食品“鹤荷延年”。为向他学习,禹建海连续写了六封书信,最终打动了师傅,得以到北京学习食品雕刻艺术。后来,他成为最先把食品雕刻艺术引入河南的第一人。

我们在饭店里吃饭时会经常见到一些精美的菜式拼盘,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正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禹建海最早引进河南的。为学习冷拼造型,他经常把造型画和图纸反复琢磨,看到好的冷拼也会用相机拍下来作为参照。由于基本功扎实,他很快学会了冷拼技术,并多次在省级比赛考试中取得第一名,成为最先把冷拼造型艺术引入河南的第一人。

在这期间,河南省内组织的烹饪比赛,禹建海屡屡获奖。媒体的宣传及领导的接见,使他的名气誉满中原,成为厨师们学习的榜样,各地市慕名向他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

桃李满天下

文革过后,国家提出恢复职称制后,禹建海在河南厨师晋级考核中,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晋级为“特二级”厨师。1979年11月12日,《河南日报》公布了晋级名单。

1983年,河南省技工学校开始筹建烹饪专业。由于禹建海在餐饮界的影响,他被调入学校任教研组长。当时,学校教学材料缺乏,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改变现状,禹建海放弃自己的节假日,掏自己腰包走访全国各地的烹饪名校。每次归来,他都背回两大摞几十斤重的相关书籍资料。由于交通方面的限制,每趟回来,他的肩头都有被勒出的一道道血印。他认真研究这些“经”书,整合各地资料,编写了河南省第一本厨界教材《烹调技术实习教材》。这本教材填补了河南烹饪书籍的空白,很快在省内得到推广,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和专家的肯定。

烹饪不像别的专业,它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实际的操练才行。当时,学校缺乏资金,没有食材可供学生实际操作,更没有实习场所。这一切,身为教研组组长的禹建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多方论证,他提出“以培养教”的方式:学校和省旅游局及省政府等多个部门进行委托培训厨师,收取一定费用。再用这些费用,为学生购买与实践相关的食材,这样不仅和外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也解决了学生的实践问题。在他的建议下,学校建立了实习餐厅:由在校学生掌厨,老师现场教学的模式对外经营。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使教学和实践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实验餐厅的有效推行,带动学校相关专业的发展。烹饪专业也因此成为学校的“明星专业”。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禹建海提出了“三三”制教学:即新生入校后,一年理论知识课,一年基本功训练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一年到宾馆、饭店实习。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他还为学生“量身打造”,毕业后获得“双证”(专业毕业证书和厨师技术等级证书)。凡他的学生,上岗后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厨师,并作出突出成绩。学生们毕业前已经早早被“预订”,学校的烹饪专业也如日中天。因烹饪专业的推动作用,学校也由河南省技工学校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而禹建海也被评为省“先进教师”、郑州市劳动模范;并获多种荣誉称号。

对学生,作为烹饪系主任的禹建海不仅帮他们联系实习单位和推荐就业单位,还为他们创业制定计划。说到此处,禹建海骄傲地说起当年的一位学生。这名学生是干部子弟,文化素质较高,待人接物都比较有涵养。毕业留校后,禹建海让他负责几个班的辅导员工作。当时,他心存胆怯不敢接受。禹建海找他谈话,做思想工作,最终,这名学生接受了任命。在以后的几年里,得到很好的锻炼,成为学院的系主任。后来,这名学生成为四星级宾馆的党委书记。

诸如此类的事例还很多。禹建海告诉记者:传授知识和帮助他人成功是自己最大的快乐。他常这样教育弟子:做人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和计划付诸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进步。他的弟子也表示,能做禹大师的徒弟是自己一生的骄傲,禹大师不仅教会了他们做菜,更教会了他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从教期间,他不但编辑出版了全省通用的《烹调技术实习教材》,编导演示了电视教学片《原料加工技术》,还积累了烹饪书刊及资料五百多册,并攥写二百多万字教学教案,多次在报刊发表文章,拍摄创新菜肴照片二百多幅。这些资料对当下的豫菜发展和餐饮界来说,都是很大的贡献。

贡献及荣誉

他曾研制“万次闪光灯”,受毛主席亲切接见;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曾为他拍摄专辑《厨师之秀禹建海》,在全国热播;他曾编写出版河南省通用的《烹调技术实习教材》;多年来,他多次在报刊发表文章,拍摄创新菜肴照片两百多幅;他曾被评为郑州市劳动模范、省先进教师;荣获中国烹饪大师的称号,曾任饭店与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省烹饪培训中心主任、《餐饮视界》报刊、河南餐饮网和《餐饮文化》三家媒体的顾问,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酒店服务中心主任。他曾为全省四十多家酒店策划经营,并担任顾问,有酒店“财神”之称,受到业界同仁的尊崇。

人物生活

退休后的禹建海依然以弘扬华夏饮食文化、让豫菜走向全国为己任,为“新派豫菜”的发展壮大出谋献策。他说,成立IFBA国际餐饮协会河南分会的目的,是将河南餐饮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餐饮文化,为全球的餐饮文化传播和引领全球低碳餐饮事业做出贡献。

1998年6月,河南省委省政府成立了河南省振兴豫菜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禹建海是首届筹建的常务理事。2000年3月成立了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禹建海大师任副会长。

为振兴豫菜,禹建海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策划出版了《餐饮文化》杂志,并在全省公开发行,使河南餐饮业和厨师有了行业宣传平台。

二是建立了各地市豫菜文化研究会的分会,其中有很多骨干是他的徒弟。

三是依托分会成立了各地市豫菜示范基地,共十六个,如郑州金河酒楼、河南食府、河南宾馆和铁路花园酒店等。

四是由禹建海牵头,组成专家团队,由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任命了首批有资历的厨师为豫菜大师。并且,由他带头组织和每个豫菜基地抽调的两名厨师,一起到各豫菜基地巡回传经送宝。

五是成功举办了六次全省的豫菜大赛。通过比赛和交流,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厨师。

六是出版了《豫菜大师列传》。

七是带领豫菜大师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和赛事。通过和国际大师的接触,提高了豫菜厨师们的水平,促进了豫菜文化知识的交流和传播。

在今后振兴豫菜方面,禹建海大师希望他的弟子们能很好地传承下去,为振兴豫菜奉献力量。退休后的十五年里,禹建海开始帮助弟子脱贫致富,辅助一些弟子开店创业。从饭店的选址、制定计划、投资项目、经营定位及回收投资成本,他都亲自策划。最小的徒弟禹昌,当年才25岁,他经营的是阿昌佳人煲仔饭,有八个直营店,十六个连锁店。以前,他家里穷得就一座破草房,后来在城里买了房子,有了自己的私家汽车,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禹建海的另一个徒弟肖勇,他经营的阿勇美食,截止目前,有三个直营店,省内外几十个加盟店,成为省内知名的餐饮品牌。禹建海说,在河南,如果要吃物有所值的豫菜,要到阿勇那里去,他做的豫菜味道最浓厚、最地道。现如今,禹建海大师早已桃李满天下,且徒弟们基本上都是厨师长、餐饮总监或者总厨等业界精英,有的还是厅级干部和处级干部。很多人说,禹大师培养了一批餐饮界的领导人。

禹建海不仅帮弟子们创业,而且还帮多家酒店企业扭亏为盈。一些亏损的酒店或者企业,只要经他指点,很快就能反亏为盈,很多酒店都把他视为“救星”,誉为“酒店财神”。郑州市区的国际饭店、田园大酒店、丽晶大厦、格林兰大酒店、杜康大酒店、花园酒店等,都曾得到过他的帮助。省内有很多地市甚至省外的一些亏损酒店,也常常会来请教他。像商丘市的国际庄园大酒店经营出现困境,经禹建海实地考查后,很快就提出了整改意见和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帮助这家酒店反亏为盈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这只是些个别案例,此类案例枚不胜举。至今,仍有很多酒店负责人亲自登门拜访禹建海大师,请他前去指导。很多餐饮经理说,听禹大师的意见能少走很多弯路,他就是餐饮经营的代表人物,他就是餐饮界的权威,听他的,准没错。而对于这一说法,禹建海大师总是很谦虚。

做这些实事,禹建海不图名,不贪财。截止目前,他表示要实现老有所乐、量力而为、健康第一和快乐生活的目标,就是要多为需要帮助的人办好事。不管他走到哪里,对接待,他都有严格的标准:一菜一汤。他说,做饭是一种最大的劳动,不能浪费。河南省豫菜工程委员会人员也深受他影响,吃饭也是这样要求。对禹建海大师来说,用自己的经验,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是一种快乐。他乐在其中。

禹建海从厨的第50年,已二十多年没有收过徒的他,经强烈要求,在郑州举行了授徒仪式。他表示,今后,将会把一些活动和资源,交给弟子们去做,自己做好顾问。他近期目标主要是写写毛笔字,帮助弟子们开店创业,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他说,弟子们及他辅助的企业都将是振兴豫菜的中坚力量,他们将坚守阵地,为振兴豫菜做出贡献。

对河南科技报民生周刊《振兴豫菜》的策划,他表示肯定。他说,早在七八十年代,科技报曾多次报道他,为振兴豫菜,他乐意为出谋划策。他建议,要围绕振兴豫菜多策划些活动,做出名堂,不能半途而废。河南厨师有七十多万人,是个很大的市场。振兴豫菜,媒体要做的是围绕策划,抓好报纸质量,做好相关栏目,找一些愿意投资的企业家,共同办好振兴豫菜的事宜。只有把职业当事业做,才能成功。

从照相馆的学徒到“万次闪光灯”的研制者、从厨房的洗碗工到中国烹饪大师、从小学肄业生到大学系主任,禹建海凭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功地完成了多个不同角色间的转变和提升。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提醒着我们:年轻人,不管你身处多么卑微的位置、不管你现在的工作环境有多么恶劣,只要你勤岗爱业,肯用心,肯吃苦,肯钻研,把职业当事业做,就一定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从厨五十载,喜授众高徒

11月23日晚,中国豫菜大师禹建海在河南豫粮大酒店喜授“新徒”,举行一次仪式。河南省豫菜工程委员会副主任段明华、国宾馆钓鱼台厨师长田玉斌、中国烹饪大师吕长海、陈进长等餐饮界知名人士出席了此次仪式。说是授新徒,但其实这些“新徒”很早都跟着禹建海大师学习厨艺,有的已经三十多年,最少的也有三四年了,现在做出一定成绩,有了自己的餐饮企业,为表示对老师敬意而举办了这次仪式。

在一派喜气洋洋的祝福声中,授徒仪式正式开始,豫粮大酒店餐饮总监崔志海代表五十位“新徒”行拜师礼,接受禹建海老师的授贴仪式,并跟随禹建海老师诵读“弟子铭记”熟记师规。之后,崔志海代表所有弟子向老师行礼,表达餐饮界晚辈的敬意。

仪式结束后,餐饮界一知名厨师向记者说道:“此次拜师仪式极具传统和特殊意义。这不但让禹建海大师的高超厨艺、高尚的品德得到传承,也给广大厨艺爱好者提供一个与名家学习的平台。豫菜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打破门派、门户自立的模式。积极交流学习并注重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豫菜的发展。” 而禹建海大师的另一位徒弟说道:“跟随禹大师学厨多年,我们不但学到了精湛高端的厨艺,更是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禹大师一直教导我们‘要做菜先做好人’。这次授徒仪式,不仅是对我们厨艺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洗礼。相信在禹大师的指导下,自己的厨艺也会有一定进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