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4 10:52
约在泰始四年至七年(268~271),裴秀主编完成《禹贡地域图》18篇,它是中国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并在序言中提出了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为中国传统地图(平面测量绘制的地图)奠定了理论基础,裴秀因此被称为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奠基人。
《禹贡地域图》是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的历史地图集,也是所知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图集所覆盖的年代上起《禹贡》时代,下至西晋初年,内容则包括从古代的九州直到西晋的十六州,州以下的郡、国、县、邑及它们间的界线,古国及历史上重大政治活动的发生地,水陆交通路线等,还包括山脉、山岭、海洋、河流、平原、湖泊、沼泽等自然地理要素。从图集分为18篇以及以后的历史地图集的编排方式来推测,这部图集很可能是采取以时期分幅和以主题分幅两种方法,即以时间为序绘制不同时期的疆域政区沿革图,又按山、水或其他类型绘成不同的专题图。
“制图六体”是:一曰分率(比例尺),用于测定地区的大小;二曰准望(方向),用于确定各地物的方位;三曰道里(距离),用于确定道路的理程;四曰高下(高取下,取下为水平直线距离);五曰方邪(方取斜,取斜为直线距离);六曰迂直(迂取直,取直为直线距离)。这六项原则归纳起来也就是现代地图学所论述的比例尺、方向和距离三要素,说明绘制地图必须制定比例尺,测出地物之间的方向,并求得各地物间的水平直线距离。
裴秀还指出这“六体”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他认为,六体必须综合运用,互相参考,否则就不能正确绘制出反映实际地貌的地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