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子涧村

更新时间:2023-08-10 15:45

禾子涧村隶属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位于昌平区西部深山区,西邻门头沟区,北邻河北省怀来县,处于四面环山,东西狭长的盆地之中,总面积13336亩,其中耕地面积916亩。全村共有104户,总人口280人,姓氏主要以韩、汤、李、卢为主。

历史沿革

该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村民90%以上姓韩,相传为川底下村韩氏家族搬至戍边,因有韩氏大将善射,且一次可射多发箭支,杀伤力巨大,西北外敌非常惧怕,不敢侵犯,为此将本村取名为荷子箭,意为时刻荷枪实弹的以多子箭准备击退来犯之敌。后来逐渐转变为了禾子涧村,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归昌平县老峪沟公社管辖,1997年合并镇后划归流村镇管辖。

村政建设

村大力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1999年修建了兴禾门,修建街道500米,实现了村内主街道硬化。2000年将饮用水铁管道改建为塑料管道,24小时用水流畅。为了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并在村内道路两旁进行绿化和安装路灯。并建立了一座秸秆燃气站,解决了村民取暖、做饭等生活能源问题。

为了加快公益事业的发展,村委会投资建立了一个50平米的健身园,给许多喜欢运动、健身的村民和旅游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为了给旅游者带来方便,还在村口修建了一个星级厕所。为村民搭建了吊炕,党支部村委会还给予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每人、每月80元的生活补助,以保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证。村委会还在村门组建了秧歌队,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村民整体素质,给村增添了浓厚的气息。

1946年建立党支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安久方,现任党支部书记卢全利,现有党员35名,预备党员2名

自然环境

该村地处京郊西北部,位置相对偏远,村人口较少,地域面积大,土层深厚,土地肥沃,土壤属褐土性土,沙壤质或轻壤质的土壤,利于植物生长。地处温暖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山场及夏季冷凉气候优势,植被风貌,林木覆盖率较高,原始生态条件比较充分。村中还有一棵槐树,枝繁叶茂,被国家定为二级保护树种。约有500多年的历史。自古有八宝自来庄之称。本村是由两个自然村组成。

名胜古迹

村内北侧有一座古老的寺庙,是老峪沟地区最古老的庙宇,文革时被损坏,现急需修缮,现由昌平文化局定位关帝庙。1951年到1973年被禾子涧村小学使用,1973年以后为一所空院。庙外有一棵槐树,也有很多年的历史。村子前后的群山峻岭上,蜿蜒着数十公里的古长城,其中,北齐长城是万里长城北京段最古老的长城。明长城规模宏伟,气势磅礴,明长城上的圆楼,十分罕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村涧沟有泉眼数个,位于白羊沟景区上游,六、七十年代是本地区的主要饮用水源,现有小型塘坝一座。涧沟两侧峭壁山石均为黑红色,像被烟火烧过,相传为当年金人在此为对付杨六郎大摆火焰阵所制。

村外还有一座锅顶山,传说是古代后羿射日时射下的一个太阳,因为太阳只是受伤了,还会飞起,就被女娲用锅扣住,所以形成了锅顶山,村民盛传山边有宝藏,结果日本侵华时,就来挖宝藏,但是没有宝藏,却又挖到了许多的石棉,山上的许多石棉洞就是当年所留,通向昌平的S219公路北西岭路段就是当时日本人为运送石棉开通的。

村口的兴禾门始建于清朝末年,在民国十八年重建。1999年6月由禾子涧村集体投资3万元人民币,由本村村民重新修建改名为兴禾门。

经济状况

随着全村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的逐年增加以及民俗旅游业的巨大发展态势,为彻底解决村民增收及就业、改善全村经济生活水平,2004年度禾子涧村在民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了很大的进展,民俗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游人16000多人次,农副产品销售价格增长15%。在民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了很大的进展,建秦开帐营度假村、建星级厕所、修建景区道路、建蓄水池两座、改造供水管道、建鱼池坝塘一座及治理村容村貌等。致使民俗旅游业发展迅速、农产品价格不断增长,人均增收1200元左右。

村近邻北京大都市,受都市辐射力强,是发展都市型经济成为可能。该村民俗旅游产业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产业结构正在得到进一步优化。这两年通过区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扶持,村内基本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主要来源于林果业,禾子涧村主要以实用杏产业为主导产业从而带动其它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