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8 16:00
疣吻沙蚕是沙蚕科疣吻沙蚕属动物。疣吻沙蚕体细长稍扁;由60多个体节组成,前端背面到口腔基部绿褐色,后面稍带红色,背中央浅红色,头略呈六角形,有大眼2对,头部腹面中央有口,触须4对,触角和触手各2个,吻分前后两部分;体节两旁均有疣足,背须有大基叶,腹须同长,基叶不黑,背肢较小,肛节有小肛须1对。民间认为,疣吻沙蚕在早晚两造水稻孕穗扬花时性成熟而破土而出,故名禾虫。
疣吻沙蚕体细长,最大的标本长达223毫米,宽(体最宽处,包括疣足及刚毛)3毫米,具156个体节。口前叶具2个触角和2个小触手,头部短而宽,眼大,有两对,位近口前叶的两侧绿。体中部背须具大基叶,腹领同长,背肢较小。刚毛较长而多,均为复刚毛。肛门节小,末端具一对小肛须。吻前端有一对浅黄色大颈,颚的内緣有齿16个。吻上仅具有歡的乳突,Ⅰ区一个,Ⅱ区不显明,Ⅲ、Ⅳ两区有不规则排列的乳头状小突起15-16个,Ⅴ、Ⅵ两区各具一个显明的大乳突,此外Ⅴ区上方还有一个等大同形的乳突,因此在这两区有4个排列很整齐非常显明的大乳突,Ⅶ、Ⅷ两区构有10数个排列不整齐的大乳突。
疣吻沙蚕足的主要特征是背叶仅具一个下舌或称腹舌,无上舌(背舌)。此外第Ⅰ、Ⅱ两刚节的背叶上无刚毛。具背腹须。刚毛复型有三种,分别是:端节为长刀形,一边具捆齿,基节为等齿型;端节形状同上,基节为异齿型;端节为短镰刀形,基节为异齿型。群游的性成熟异沙蚕期个体具有游泳的浆形刚毛,端节为浆形,基节为异齿型。肛节具两个长的肛须。生活时体为浅黄褐色。
疣吻沙蚕属于广分布的暖温带和亚热带种,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35℃,适宜的盐度范围为1%—37%。在中国,该种主要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咸淡的河口区。可栖于稻田,性成熟时群浮于河口区水面。
疣吻沙蚕幼虫时期(养殖情况下)主要摄食单细胞藻类,以底栖硅藻、扁藻等为食物。成虫以单细胞藻类和动植尸体腐屑等为食,能有效利用淤泥中的营养成分,属杂食性动物。
群浮指在疣吻沙蚕一定时期同步地离开栖息地由底栖浮游于水面排放精卵。疣吻沙蚕的群浮具有同一物种、同一地点、相同时间的特征,同步性受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潮汐、盐度、月相、日照等的影响。自然条件下,疣吻沙蚕在繁殖季节表现出半月相型群浮周期,即每月两次的群浮高峰,只在新月和满月附近几天内出现群浮。
但是温度是控制群浮的第一决定因子,如果温度低,即使其他条件满足也不会出现群浮。适宜的盐度是诱导群浮的重要因素,当温度条件适宜,把疣吻沙蚕异沙蚕体存放于淡水中,则没有明显群浮的现象;如果把异沙蚕体转入适宜的海水中,则群浮活动加剧。日照变化对群浮有影响,群浮活动在日落后3小时—5小时达到高峰。
和多数海洋多毛类沙蚕科动物一样,疣吻沙蚕在群浮时,雌雄个体常相伴做旋转运动或雄性围绕雌性打转,在旋转过程中排放精卵,此为“婚舞”。当雌雄异沙蚕体相遇时,雄蚕表现得较为活跃,不停地围绕着雌体游动,经过大约1 小时的性诱惑,雌蚕则活跃起来,游动速度逐渐加快,一边快速游动,一边从体末端的临时裂口排放出青绿色的卵,产卵时间约持续10分钟—20分钟。雌蚕产完卵后静卧底部,而雄蚕则在漂浮的卵间快速游动,约30分钟后精子排放完毕,雄蚕沉入水底,精子可在水中存活约30分钟,精卵在水中完成受精过程。需要说明的是,若将雌雄异沙蚕体分开暂养,再将雌雄配对放在同一水体,那么产卵排精行为可短时间内发生。雌雄异沙蚕体在没有异性的刺激下,一般不表现出婚舞的行为,也不能诱发产卵和排精。
原生动物、摇蚊幼虫(孑孓)、水生昆虫等会嗜食疣吻沙蚕受精卵甚至钻入卵膜内残食胚胎,有时还会寄生于幼体体表,危害疣吻沙蚕受精卵和幼体。
疣吻沙蚕分布广东、福建、上海、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
疣吻沙蚕的主要分布区在日本濑户內海备前国的儿岛湾,东京附近淡水,常陆的涸沼湖,骏河湾及北部(太平洋沿岸)的松岛湾,此外在越南红河口及爪哇也有分布。
由于水生环境质量变差、养殖农药污染、人工大量挖捕等因素,疣吻沙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自然种群资源衰退,疣吻沙蚕产量不断萎縮。而在福建至广西一带,特别是广东珠三角地区,都有吃疣吻沙蚕的传统,疣吻沙蚕产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疣吻沙蚕无明显的生殖系统,生殖细胞的来源尚不明确,生殖细胞在体腔中发育成熟,在异性沙蚕性信息素的诱导下,成熟精卵经体末端的临时裂口排出体外,在海水中进行体外受精。和多数海洋多毛类沙蚕动物一样,疣吻沙蚕在性成熟的过程中,存在着由无性个体或非生殖个体向浮游的有性个体或生殖个体转变的现象,形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称为生殖态或称异沙蚕体。变态后雄性异沙蚕体游泳区疣足背须上有乳突,尾部呈暗红色,中间有一条纵向乳白色带,在显微镜下观察,肛门周围有菊花状乳突。雌体背须光滑、无乳突,尾部呈青绿色。
疣吻沙蚕为雌、雄异体,即两个不同个体的精子和卵子相结合,属异体受精。受精方式为精子和卵子同时排出体外,在雌体产孔附近或在水中受精,称体外受精。这种受精方式是水生动物的普遍生殖方式,如大多数鱼类、部分两栖类、几乎所有的沙蚕科动物。疣吻沙蚕为单精受精,即只有一个精子进入卵内完成受精,卵子一旦与精子接触,就立即被激活并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阻止其它的精子入卵。但其它精子会继续围绕卵周围活动,精子的活性一直持续30分钟左右,之后粘附在卵细胞上或在水中死去。死去的精子容易败坏水质,从而滋生大量的有害原生动物,导致受精卵或胚胎被残食。所以,在人工繁殖操作过程中,必须在受精后30分钟内完成洗卵,去除多余的精子和死精,这对保证受精卵的成活率和孵化率是很有必要的。
口感
疣吻沙蚕低脂肪高蛋白,烹饪后香浓味鲜,甘香软滑,是一种“多情”的食物,味道会在齿间缠绕,长久不去。正如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讲,吃到“小玛德莱娜”饼干时的感觉是:“只觉人生一世,荣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时遭劫亦无甚大碍。”
疣吻沙蚕可蒸可炖,可煎可炸,或焦香可口,或清甜香滑。简单的虫子能做出想象不到的诸多美味。和着鸡蛋、生蒜子、陈皮丝的钵仔炖疣吻沙蚕奇香无比,得细细品尝,一小口一小口,让虫子滑进嘴里。膏香、腻香、滑香,一层层进入到食客的心里。如果恐害怕见到一条条清晰的疣吻沙蚕,可以尝试外焦内嫩香脆爽口的椒盐疣吻沙蚕。就此下酒,酒香滋养着虫香,唇舌间顷刻充满了快感。还有软糯鲜甜的疣吻沙蚕煽饭、种煎蛋,采用新鲜疣吻沙蚕和晒干的疣吻沙蚕-起煲的疣吻沙蚕汤,均是一绝。就连陈梦因《粤菜溯源录》也列有这样的一席疣吻沙蚕宴:金菜疣吻沙蚕汤、莲藕煲疣吻沙蚕汤、疣吻沙蚕栗子蚊烧腩、腌咸疣吻沙蚕蒸腊肉、疣吻沙蚕灼柚皮、干烧疣吻沙蚕、炒疣吻沙蚕、疣吻沙蚕炒蛋等。
晒疣吻沙蚕,制疣吻沙蚕饼。疣吻沙蚕饼,以鲜取胜。《顺德县志》载:“疣吻沙蚕,制之做酱,或腌咸晒为干,味皆美。”
营养
新鲜的疣吻沙蚕成体含有较高的水分和较高的蛋白质。干品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较高,灰分的含量则偏低;所含的氨基酸种类较齐全,除了在水解过程中被破坏的色氨酸外,其余17种氨基酸均可检测到。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胱氨酸的含量最低;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占到了氨基酸总量的39.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65%;含有较丰富的钙、磷、铁、铜、锰、锌、硒等微量元素。
疣吻沙蚕的功效作用有补脾益胃、补血养血、利水消肿。该动物适用于脾胃虚弱、贫血、肢体肿胀等病症。
2015年,中国广东珠三角地区野生和人工养殖疣吻沙蚕市场价格攀升,每公斤高达240—360元。2020年,中国广东珠三角斗门地区已开发疣吻沙蚕增养殖面积975亩,年产量约20吨,年产值720万元左右,增养殖疣吻沙蚕从业人数达1600人以上,斗门疣吻沙蚕增养殖可开发面积上万亩,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