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文

更新时间:2022-06-27 14:52

《科学与人文》是湖南科技大学团委主办、校团委宣传部执行的一本全校性团学刊物,其前身为《科大青年》。湖南省刊型内部资料准印证号:(湘C刊)2015021。本刊由校党委书记田银华题字,校党委书记刘德顺,校长李伯超,副校长朱川曲担任顾问,邀请人文学院吴广平教授亲自指导,由校团委书记尹风雨担任总编辑,副书记王婷担任副总编辑,组织宣传部部长张本青、文化活动部部长唐璟担任主编,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编撰出刊。截止2015年10月份,共面世42期。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科学与人文的概念辨析、科学与人文的差异、专家与学者、科学与人文的隔阂、科学与人文的社会学研究、科学与人文的历史演变、科学面临危机、科学与人文:发动机与方向盘。

作者简介

曹文彪,男,1950年生,江苏泰州人。现为浙江省委党校学术委员,教学指导委员,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教授,主要从事科学与人文的比较研究以及文化社会学特别是知识社会学的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科学与人文的概念辨析

第一节 科学原本属于人文

第二节 科学与人文的涵义

一、什么是文化

二、科学与人文是人类的两大文化

第三节 三大世界与三大科学

一、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与人文世界

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三、人文世界与人文科学

第二章 科学与人文的差异

第一节 科学与人文的基本区别

一、科学的工具性和价值相关性

二、人文的目的性和价值直接性

第二节 科学与人文的具体区别

第三章 专家与学者

第一节 什么是知识分子

第二节 专家与学者的区别

第四章 科学与人文的隔阂

第一节 科学与人文的隔阂

第二节 隔阂的种种原因

第五章 科学与人文的社会学研究

第一节 人文的社会学研究

一、意识形态诸理论

(一)特拉希:观念学的意识形态理论

(二)马克思:批判手段的意识形态理论

(三)列宁、卢卡奇:中性化的意识形态理论

(四)批判理论家:批判手段的意识形态理论

二、人文的社会学研究

(一)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的基本观点

(二)丹纳:艺术的生成、动因及评价

(三)普列汉诺夫:艺术的生物学因素与社会学解释

(四)弗里契:艺术的阶级、经济、社会进化及社会形态决定论

第二节 科学的社会学研究

一、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

二、默顿: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

三、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

第三节 知识的社会学研究

一、舍勒:人、内驱力、抵制与知识的等级

二、曼海姆:意识形态、乌托邦与知识社会学

三、布鲁尔:知识和社会意象

第六章 科学与人文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科学、人文与社会形态

第二节 当代与境中的人文

一、人文学科的科技化变异

二、学者的专家化变异

三、人文功能的娱乐化变异

第七章 科学面临危机

第一节 科学的客观性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一、理论诠释学

……

第八章 科学与人文:发动机与方向盘

结语 关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后记

团学季刊

概况

截止2014年10月刊物设有团刊演播室、青春风采、热点关注、就业创业、科技创新、校园论坛、锦瑟年华、英语广角、明信片驿站等栏目。自创刊以来,《科学与人文》以“立足学生、贴近学生、服务学生”为办刊宗旨,以“服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办刊方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力求“高品位、高水平、高质量”地打造科大团学品牌。 本刊暂设以下栏目:“团刊演播室”直播科大团学动向,“青春风采”展现科大人青春活力,“热点关注”聚焦校园内外大事,“文化漫步”带你品味主流文化,“就业创业”为你开启就业之门,“锦瑟年华”重现传奇者心路历程,“英语广角”寻找中外文化的汇合点,“科技前沿”站在科技发展的第一线,“学术人生”与名师面对面交流,“校园论坛”科大人思考与对辩的舞台,“科技创新”展现科大学子优秀科技成果、“涵虚文苑”墨香墨色走入笔尖殿堂、“明信片驿站”在旅途中讲述爱与青春、 “艺海漫游”展览艺术精品。

14-15工作人员

主编:韩颖

常务副主编:黄爽 副主编:李诗晴、罗艳群、陆佳倩、周慧敏、周琪琪

责任编辑:张海飞、李宛玲、曾娇慧、陈钰、邓诩嘉、彭羽萱、刘静澜、谈慧、姜龙、廖春炼、周晓茹、满文斐、朱淑芳、朱文语、刘思雨、刘云

15-16工作人员

主 编:陈 钰

副主编:邓诩嘉、曾娇慧、朱淑芳、李宛玲、刘思雨、刘 云

责任编辑:王芳婷、蒋 芳、程娟娟、杜徐丽、苑恩达、唐金金、路 蔓

周琛媛、马 菁、严 莱、王学真王晓丽、姜 迎

美术编辑:张 媛、王雪晴、周 珺、何 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