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大王

更新时间:2023-12-08 09:47

《科幻大王》于1994年创刊,以启迪、丰富和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想象力、幻想力和创新能力为办刊宗旨,主要刊发国内外科幻小说、科幻漫画及科普知识等内容。曾获山西省一级期刊奖、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活动首选刊物等荣誉。《科幻大王》以其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赢得了全国广大青少年读者的青睐。 《科幻大王》读者主要是中学生。国内外公开发行。2008年发行量为每月5万份左右。主要通过邮局发行、学校征订及少部分二渠道发行。

简介

《科幻大王》杂志创刊于1994年9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14-1200/N,国际刊号ISSN1006-4893。主办单位是山西省科普作家协会.

《科幻大王》杂志以启迪和丰富广大青少年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为已任,发表国内原创科幻作品、介绍国外最新科幻佳作,推出优秀的科幻卡通画,尽力为建设富强的祖国培养人才做出一份成绩。《科幻大王》杂志读者对象是全国广大的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最富于幻想的时期,求知欲十分旺盛,他们需要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科幻大王》(SF-king),中文月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较早有科幻小说与漫画结合的杂志。杂志社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太原市。每期定价5元。每月1日出版发行。从2011年起,更名为《新科幻》,孕育两本子刊,分别为《新科幻·文摘》和《新科幻·故事》。

主要栏目

原创地带:发表国内原创科幻小说;

海外幻苑:介绍国外最新科幻佳作;

漫画乐园:推出优秀的科幻卡通画;

经典浓缩:刊发国内外经典科幻小说缩写。

采访刘慈欣

少年时期幻想、想像的内容

我的童年时代是在文 革后期渡过的,那时的文化生活,特别是能够引发想像力的文化生活是很贫乏的,所以想象世界也很贫乏。少年时代正值文 革结束和新时期的开始,许许多多的新世界开始在眼前展现,但对于一个写科幻的人来说,毕竟是晚了点。时代的很烙印很难摆脱,不管以后自己怎样努力,在科幻的创作中总有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

少年时期立下的目标

那是八十年代初,是全民科技崇拜的时代,少年们的理想简单划一,就是当科学家,我也不例外。但进入大学后,面对着上研究生渺茫的机会(那时,即使普通高考也只有4%的录取率),同时也接触了一些科学家,发现这个职业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回事,自己也就与其它同龄人一样,这个理想很快淡化了,接着就是处于迷茫中,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干什么,远大目标就更谈不上了。科幻,某种程度上是对已经变为泡影的理想的一种精神补偿。

成长经历

和每个人一样,生活平淡,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写科幻的人不善于怀旧,也没什么旧可怀。文 革时代的童年一片灰色,没有太多值得回忆的,印象中就是无休止的玩耍,那时社会没有提供很多可玩儿的,但孩子们自己发明出来的不少,其中很多都相当危险。中学时代也是稀里糊涂地过来了,留在记忆中最深的就是那些台湾校园歌曲天真无邪的旋律,还有每月9元伙食带来的饥饿感。现在想想,当时学习要是努力些,现在就可能在从事一个责任很重的工作,也就不会写科幻了。现在人们都在谈论那个贫穷山区的“放羊—娶媳妇—生孩儿—放羊”的所谓人生悲剧,其实我们和那个放羊娃没什么太大区别,只不过是把循环变成“上大学—工作—买房—娶媳妇—生孩儿—上大学”而已,在某些方面我们甚至还不如放羊娃,我们没有他的闲适,没有他的山野和新鲜空气,成天在被污染的城市中奔波于命。科幻如果真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把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从精神上拉出这个循环,但有些作者和读者想在现实中也借助科幻跳出循环,结果都不太妙。

看过哪些书籍

上面说过,我的少年时代没多少书可看,所以也没什么选择可言,有什么看什么,大部分是现实主义文学和那些谁都不得不看的古典名著,也是就在那个时期,俄罗斯文学深刻地影响了我以后的生活,现在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那时只要用不长的时间就能把国内所有的科幻书都看完,然后就是等着新的出来。

最大启迪的书

《战争与和平》

创作的道路

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先是成为科幻迷,然后忍不住自己写,然后再发表。由于国内科幻的坎坷,也使自己的这个过程显得很长,其中有相当长的时间,将近十年吧,科幻似乎已经离自己远去,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偶尔想起她,但后来,上世纪未的一天,她又突然展现在自己面前。

怎样保持写作状态

其实我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能保持你所说的这种状态,每一篇小说的完成过程都是相当艰难的,后面都伴随着有一大堆血淋淋的构思废品。作品也不可能篇篇是精品,一篇文学作品的成功,其实有很多偶然因素,最重要的是作者的创作倾向与当时读者的欣赏取向取得了共振,但在这个变幻无穷的时代,这种共振是可遇不可求的。每一个作者,特别是科幻作者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命运:读者对你的小说渐渐审美疲劳,你面前的读者也渐渐陌生,你想摆脱这种状态,开创一个全新的世界,但如上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镣铐,你能走多远其实从很早的时候就注定了,文学这东西也是三岁看老的。

处女作

1999年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发表《鲸歌》,读者反应平平。

科幻创作前、有哪方面的积累

没有有意识地去积累什么,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涉猎,开始是文学方面看得多些,毕业后,发现现实社会本身就是一部不可超越的永远在写的文学作品,遗憾的是它与其它写成书的文学小说一样,已经引不起自己太大的兴趣,一种新的感觉就是:宇宙那么大,如果把思想只纠缠在人类上,就太无趣了。以后就很少看文学,兴趣转向自己感觉比较有趣的自然科学类读物。

创作经验

对于所谓的创作经验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比如:几乎所有的创作培训上都首先讲:文笔要精练,对于可有可无的东西,坚决删去!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很可笑,至少有一半的经典名著,基本上就是由可有可无的东西构成的,远些的巴尔扎克、雨果,近些的福克纳,试着把他们作品中可有可无的东西去掉,看看还剩下些什么?所以我总觉得不要去教别人写小说,文学是一个极其自由的东西,文学的规则与科学规律有本质的区别,后者是让我们去遵守,前者是让我们去打破。在一个文学教导者眼中的别人的缺陷,可能正是他(她)在创作上的优势,换句话说,在文学上,缺陷发扬到极致就是优势,只要能用有美感的方式把这种缺陷表现出来。

创作计划

作为业余作者,我很难有较长期的具体的创作计划,因为这要由自己工作的情况而定,你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闲下来。只有许多构思放在脑子里,盼望着能在有生之年写出来。最近计划写一个系列共三部长篇,描述从文 革开始到五百年后人类的一段特姝的历程,现在只完成了第一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