秕壳草

更新时间:2023-10-21 15:38

秕壳草(Leersia sayanuka Ohwi)又名秕谷草。有时具根茎,秆高30~30厘米,直立、丛生,基部倾斜而具鳞芽,节凹陷而被倒生微毛。秕壳草生长需要较多的水分,保持水层有利生长,长期干干湿湿抑制分蘖及匍匐茎的伸长。 有清热解表 的作用。

形态特征

多年生,具根状茎。秆直立丛生,基部倾斜上升,具被有鳞片之芽体,高30-110厘米,节凹陷,被倒生微毛。叶鞘具小刺状粗糙;叶舌长1-2毫米,质硬,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叶片灰缘色,长10-20厘米,宽5-15毫米,粗糙。圆锥花序疏松开展,长达20厘米,基部常为顶生叶鞘所包;分枝互生,长达10厘米,细弱上升,并具小枝,下部长裸露,粗糙,有角棱;穗轴节间长约5毫米;小穗柄长0.5-2毫米,粗糙,被微毛,顶端膨大;小穗长6-8毫米,宽1.5-2毫米,外秤具5脉,脊上刺毛较长,两侧脉间具小刺毛;内秤脉间被细刺毛,中脉刺毛较粗长;雄蕊3 (2)枚,花药长1-2毫米。颖果长圆形,长约5毫米,种脐线形。花果期秋季。

生长环境

生于林下或溪旁、湖边水湿草地。

分布范围

产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分布于印度西北部、克什米尔地区、日本。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主要价值

药用部位:全草

药用功能:清热,解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