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4 12:35
北宋时期,秣陵镇境域为南顿县殄冠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建秣陵镇。
1950年,属第一区,亦称城关区。
1958年,成立老城公社。
1981年,乡镇分设,建制恢复秣陵镇,同时也是老城乡政府所在地。
1982年,改为县辖镇,定名秣陵镇。
2005年12月,撤销原老城乡合并为秣陵镇。
截至2011年末,秣陵镇下辖8个社区、25个行政村:南关社区、东关社区、西关社区、北关社区、南办社区、西办社区、北办社区、东办社区、南张村、东陈村、闫楼村、土屯村、八里庄村、范塚村、前老家村、王营村、三里店村、周池村、陶湾村、李庄村、朱营村、夏营村、白沟村、金营村、吴场村、西陈村、新庄村、骨头塚村、王路口村、吴庄村、李阁村、大凡村、姚庄村。
截至2020年6月,秣陵镇下辖4个社区、29个行政村:北街社区、南街社区、东街社区、西街社区、西郊村、南郊村、北郊村、东郊村、大凡村、白沟村、吴庄村、前老家村、金营村、土屯村、三里店村、王营村、范冢村、闫楼村、新庄村、王路口村、陶湾村、西陈楼村、八里庄村、周池村、东陈村、南张村、夏营村、李庄村、姚庄村、吴场村、骨头冢村、李阁村、朱营村;镇人民政府驻项新路西段。
秣陵镇地处项城市西南部,汾河南岸,东与高寺镇、新桥镇毗邻,南接贾岭镇,西邻三张店镇,北依汾河与高寺镇接壤,镇人民政府距项城市市区30千米,总面积62.4平方千米。
秣陵镇地处豫东南黄淮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海拔39—42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自然坡降1/6000,平均海拔41.8米;最高点镇区老十字街,海拔43.7米。
秣陵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冷夏热,春秋温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2℃,1月平均气温0.6℃,极端最低气温-19.1℃;7月平均气温27.6℃,极端最高气温41.9℃,生长期年平均263天,无霜期年平均218天,年平均降水量729.1毫米。
秣陵镇境内河流均属淮河流域,流经境内的河流主要有长虹运河、泥河,河流总长度10千米,河网密度0.27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运河,从马庄村至李庄村流经境内11个村庄,其排涝流量为320立方米/秒。
2011年,秣陵镇有耕地面积6.84万亩。
截至2011年末,秣陵镇辖区总人口5805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340人,城镇化率19.5总人口中,男性36196人,占62.4%;女性21854人,占37.6%;14岁以下12023人,占20.7%;15—64岁35497人,占61.1%;65岁以上10530人,占18.2%,人口出生率9.8‰,人口死亡率0.51‰,人口自然增长率9.29‰。
截至2018年末,秣陵镇有户籍人口70827人。
2011年,秣陵镇财政总收入1230万元,比上年增长19%,从各种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20万元,增值税78万元,企业所得税52万元,个人所得税32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70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5680元。
2018年,秣陵镇有工业企业28个,规模以上企业1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10个。
2011年,秣陵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人均1.2亩,农业总产值6.8亿元,比上年增长8%,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生产粮食52484吨,人均825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等,棉花种植面积2505亩,产量25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生产肉类3580吨,畜牧业总产值2.05亿元,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30.1%,累计造林2.31万亩,林木覆盖率30.9%,果树种植面积2315亩,产量3500吨,主要品种有桃、西瓜、苹果等,大型农业机械2040台(辆)。
2011年,秣陵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9.98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工业增加值3.8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00家,职工5600人。
2011年末,秣陵镇有商业网点2000个,职工3500人,专业集市8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多元,比上年增长3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2亿元,比上年增长23%。
2011年末,秣陵镇有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3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5.8亿元,人均储蓄9410元,各项贷款余额2.5亿元。
2011年末,秣陵镇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1600人,专任教师36人;小学13所,在校生4260人,专任教师30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620人,专任老师8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546人,专任教师108人,教育经费达82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725万元。
2011年末,秣陵镇有各类科技人才22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52人,经营管理人才24人,技能人才680人,农村实用人才3200人。
2011年末,秣陵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图书室17个,农家书屋25个,藏书3.8万册。
2011年末,秣陵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个;病床360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32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4000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60%,卫生厕所普及率5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2万人,参合率76.4%;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2.5岁;其中男性81.46岁,女性83.5岁,孕产妇死亡率11/10万。
2011年,秣陵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96户,人数2713人,支出352.1088万元,比上年增长16.5%;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1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1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9.5953万元,敬老院1所,床位96张,入住五保老人52人;分散供养五保老人170人,年支出五保生活费20.1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秣陵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21个,镇村通邮率100%,固定电话用户3400户,移动电话用户1200户。
道路
2011年末,秣陵镇镇区有道路总长度35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3.1米;桥梁5座,镇区开通公共汽车线路2条。
供电
2011年末,秣陵镇镇区拥有110千伏以上变电站(所)2座,变压器38台,综合电压合格率98%,供电可靠率99%。
秣陵镇有大广高速公路、106国道穿镇而过,217、331省道横贯东西,县乡级公路93条。
因南北朝时设立过秣陵县得名。
应玚:“建安七子”之一。
张遇:明成化进士、户部左侍郎。
高钊中:光绪帝师。
高梅阁:清代女诗人。
张镇芳:末任清直隶总督、河南督军、盐业银行创始人。
张伯驹:民国四公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