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6 11:44
秦华礼(1913年1月-2020年3月14日),出生在四川通江县大巴山下陈河乡的贫苦农家,1932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南京邮电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1932年12月至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接连参加了空山坝、万源保卫战、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千佛山等战役;1935年11月至1936年7月,选调至红军通信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学习;1936年8月至1937年9月,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部无线电台副台长;1937年10月至1941年1月,任八路军129师师部电台台长;1941年2月至1947年7月,先后在多个纵队司令部任电台中队长和通信科长;1947年8月至1948年3月,任晋冀鲁豫大军区通信学校政治委员;1948年4月至1949年10月,任华北电信专科学校第二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49年11月至1950年6月,任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第四大队大队长;1950年7月至1953年3月,先后任川东、川北邮电管理局副局长兼川东行署机关党总支书记,四川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兼成都市邮电局局长、党委书记;1953年4月至1955年1月,任云南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党组书记;1955年2月至1956年6月,至北京邮电学院干部专修科学习并兼任党总支书记;1956年7月至1958年9月,任北京邮电学院党委第二书记;1958年10月至1963年2月,任南京邮电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任学院科学研究所所长;1963年3月至1983年9月,任南京邮电学院党委书记;1983年10月批准离职休养。
2020年3月14日5时06分,秦华礼在南京逝世,享年108岁。
2020年9月7日,在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举行的“通江籍老红军秦华礼亲属文物捐赠仪式”,捐赠的物品主要有父亲秦华礼当年亲手编织的草鞋、陈河乡水灾时的捐款资料、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穿的衣服裤子,以及秦华礼生前用的眼镜、放大镜、书籍和手稿等物品。这些文物捐献给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离休20多年来,秦老始终继续发挥着一个职业革命家的余热,他有红军战士的优良传统和党员的对党忠诚,经常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给大学新生、中小学生作演讲,讲革命传统、讲革命历史、讲为人处事,以亲身经历给下一代进行思想教育。多年来,他在各种场合演讲无数场,仅从近三年看,他在校本部、仙林校区、吴江校区、社区所作关于“弘扬长征精神”的演讲就达数十场之多。只要秦老应允的演讲,他总是风雨无阻。有一次应邀前往社区某小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尽管大雨瓢泼,裤淋潮了、鞋泡湿了,可他仍然按时赶到,迎候的老师和小学生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一次,他应邀到南京理工大学给全体毕业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尽管天降大雨,他还是坚持前往、准时到达,同学们很受感动。他还自立规矩,每次演讲不要酬金,不接受吃请,只收聘书、红领巾、鲜花。其实,在年轻人眼中,秦老的一言一行都为他们作出了表率。
除了广泛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秦老还带头献爱心,扶危助困。从95年起,他资助家乡四川省通江县农村两个贫困学生,直到小学毕业。96年10月,他又捐给四川省通江县涪阳区陈河乡中心小学人民币一万元,和四箱书籍约120余册。从95年起先后为家乡中小学、失学儿童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万多元。他心里记挂的,依然是老家学校的那群孩子们。“孩子是家乡的明天,教育是发展的根本”,秦华礼说。
虽然一百岁高龄,秦老脸上却没有太多皱纹,而且腰背挺直、精神矍铄、步履坚定,满头银发纹丝不乱。熟悉他的人都说,秦老热爱生活,90多岁还带领南邮的老年门球队满中国“飞”,参加比赛。每天读《扬子晚报》也是他多年的习惯之一。
1913年,秦华礼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县大巴山下一个穷苦的家庭。在他1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迫于生活的压力,母亲强忍着泪水将秦华礼的三个姐姐都卖给人家做童养媳,以此换取温饱。1932年12月,红军来到通江县。红军到达的第三天,秦华礼就自告奋勇参加了村里的游击队,手持梭镖、肩背大刀、威风凛凛。1933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位“老通信”。
解放后,秦华礼转到地方工作。1958年10月,秦华礼离任北京邮电学院党委第二书记,任南京邮电学院首任书记、院长。秦老的院长任命书,还是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呢!成立之初的南京邮电学院,缺房子、缺设备、缺老师、缺干部。面临这一现状,老书记很痛心,“学校总要上课啊”,这一信念支撑他从困难中突围。缺房子,老书记和学校师生亲自下工地,打根基,建房子。“就这样,我在这个校园里一待就是54年。”秦老望着窗外的校园,满目柔情。
百岁高龄的秦老不仅身板硬朗,而且眼不花耳不聋,说起话来思路清晰。“每天觉得时间不够用!”秦老笑呵呵地说,每天吃完饭他会坚持读报,《扬子晚报》、《新华日报》之类的要看上一堆,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找几个老棋友杀两盘象棋,也是一大快事,一点也不觉得脑子累。前两年,他还专门花5000多元买了台电脑,研究在电脑上下象棋,秦老还有一大爱好,就是打门球。曾经担任过南京市门球协会副主席的他,经常出现在学校的门球场,练上半小时门球,路过的人都不敢相信他已有一百岁了。
更让记者惊讶的是,早几年,秦老习惯每天早上用冷水洗头、冲澡,这两年岁数大了,慢慢改成晚上睡觉前用自来水冲头洗脸。即使这样的数九寒天,也是先用温水洗一遍,最后还是用凉水冲一下。说起这个习惯,还要追溯到秦老抗战那会儿:“那个时候因为缺乏休息,老是头疼心发慌,有次我用毛巾泡过井水后敷一下头,发现好多了,后来就一直用冷水洗头洗澡。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五六十年。”最让人佩服的是,前两年,闲不住的老爷子还全国各地的到处转悠。九十多岁了,跑过石家庄、西安、广州、深圳、香港等各个地方。前年,还到汶川看了地震遗址,为遇难者亲手献了花。
秦华礼老家是四川通江,参加红军时期,秦老是军部的电台台长。因为工作关系,常常通宵不能睡觉。“那会在北方,夜里零下40℃,不喝高度白酒熬不过去,经常熬夜,需要抽烟解乏。”
35岁前,秦老曾经烟不离手酒不离口,再加上条件艰苦,所以他患有严重的胃病、失眠,身体越来越差。35岁那年,他这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于是他开始戒烟、戒酒。“烟和白酒是一下子就戒了,从那以后再也没碰过。”秦老的早餐很“西化”,品种丰富,“早上喝一杯西红柿汁,两颗大枣,一小片土豆,一片胡萝卜,一杯牛奶,量都很少,但吃的品种很多。”
每到冬季秦老爱睡懒觉,早上八九点钟才起床,女儿出门时把土豆胡萝卜之类的蒸在锅里。午饭和晚饭都随意,“家里烧什么我就吃什么。”不过每晚那一小杯红酒一定少不得。“每晚喝一小杯红酒,大约1两左右。”这样的生活习惯他坚持了有半个世纪,他从不忌口,但从不会多吃,每顿饭最多八成饱。
秦华礼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曾当选为江苏省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秦华礼同志忠诚于党的高等教育事业,他既是我国邮电高等教育事业的拓荒者,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奠基者和“南邮精神”的倡导者和力行者。他思想作风正派,工作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事,为我国通信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以及学校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将汗水洒遍了南邮的每一寸土地。秦华礼同志始终秉承着一个教育者的朴素情怀,即使在离休后也没有离开他心爱的讲台,只要有机会他都愿意和年轻人在一起,为他们答疑解惑、排忧解难,曾两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秦华礼同志曾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榜样》《开学第一课》《焦点访谈》等节目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报告会、讲座、纪念活动等,《党建》杂志、《银潮》杂志、《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等十余家各级媒体刊发专访文章。秦华礼同志将媒体作为他的“大讲台”,在更多的人心中播撒革命信仰的种子,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秦华礼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秦华礼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我们悼念秦华礼同志,是要学习他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高昂的热情努力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秦华礼同志安息吧!(中共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 南京邮电大学)
秦华礼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从戎马倥偬到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我国通信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令人敬仰,将永远被人民铭记。我们深切缅怀秦华礼同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