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城

更新时间:2023-02-12 10:44

秦城是一座古村落,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东部。东南邻桃林,西至麻峪,东北与象房相连。

历史背景

秦城地名远扬,便想探知由来。沿京密引水渠大道上的路牌北拐,小路极清静,突然失去车水马龙的嘈杂,这里不会有许多人来车往。路边巨石上的红字写着秦城村,提示着目的地到了。新建的砖瓦房,街道干净整齐,走在街里,怎么也看不出有古城,或可能留下什么遗存

当年偌大秦城,怎么会毫无踪迹?心有不甘,便沿途打听。副村长姓姜,42岁,本村长大,热情爽快。正在忙碌之中,随口便说,早就没有城墙了。偶遇一位老人驾着一辆斗车,名叫朱光福,71岁,曾经见过城墙,那时叫土城子,也只是残存,并不完整。城约有几十亩大。并说当年村北有一片水,称为“大海”,也叫“龙潭”,有黑龙白龙的传说。水中一石塔,两米多高,任水怎么涨落,总淹不了塔尖。

据《释道深敕赐龙泉寺记》碑刻记载:神山在昌平县东30里芹城村,村有龙潭,约9亩,有古龙泉寺。天祐元年(904)造舍利宝塔,又有海云国师及大庆寿尊宿塔,又有望景轩。宣德年间,嘉兴大长公主偕驸马都尉济延舍金帛重建。此寺古老,光绪昌平州志》也记有:“龙泉寺在芹城北,天祐元年建。”唐代的古寺,历经几百年,至清代已经荒废残毁。遗址上已种上林木。

初步了解,小有收获,与所掌握的散碎资料相合。光绪《昌平州志》说到此地的地理位置,东南3里是兴寿村,而“东北至山,西北至山”,正是靠着山的村子。而且此山的名字称神岭,“芹城水发源芹城村北神岭下”,此水继续向西南,流经若干个村子,最后汇入沙河,是上游的一支。

如何又称芹城?只因城北这片龙潭,水畔多野草,其中水芹菜长得突出。建得城池,遂依此名。看来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水草丰美,适于生存,是块宜居之地。芹城是座古城,光绪《昌平州志》中引“一统志:在昌平州东三十里。隋图经:昌平县有芹城。”这就是说,芹城早于龙泉寺,在隋代以前便建成。辽代曾称过秦城,民国时期再称秦城,沿用至今。

村委会一看门大爷叫沈万祥,78岁,曾经做过村里生产队长,精神矍铄,头脑清晰,快人快语,说以前此地种烟出名。问起残城,他说有,那里原是生产一队的场院。约10年前还能有个黄土堆。城墙每边约有上百米,也可能再长些,是座方城。旧城是空地,村里人早就搬到城外,就是村委会这块地方。近年来村子不断扩大,便在旧城里盖起房子,连成一片,分不出城里城外。姜副村长问,那城墙位置在谁家?老人说出了姓名,“你们到他家看看。”

这家老人叫王德玲,90岁了,说他家的房子就建在城墙边,并说其房子后面就是城墙。

我们出了院子,来到房后。这里是一条小胡同,路面低于房子地基,像是城墙。这时从北面的一条胡同里走出一位妇女。问了才知,她家的房就建在城墙上。胡同地面又低了下来,显出房的地基高出一截。站在大街上比较两条小胡同,是个斜坡,逐渐低下。这是城的北墙,城外地势明显低了许多。城堡多会如此,而芹城尤为突出,北面有“大海”,西侧有河水流过,地势一定要高。是否因为水的缘故,城里人迁出。

古城何时迁出,无人知晓。为什么在这里建城,很是奇怪。城堡建立有原因,或因商品交换,或因战争。这里不是水陆交通要汇,县治州治并不在此;也不是关隘要冲,无需驻兵把守;在这里御敌屯兵,也无相关志书记载。明朝时做过“铺司”,为昌平17个驿站之一,并无特殊之处。清初李因笃著有《芹城小志》一书,他是陕西富平人,长年居住在此,非常熟悉,有了感情。虽名“小志”,却是地域文化集大成,“与顾贞观之《温阳杂录》相似,《日下旧闻考》多引之”。至光绪《昌平州志》成书时,《芹城小志》还“存”。不知之后什么原因而散亡了,使我们看不到这部著作,也就失去了秦城完整的历史记忆。

古城只存在村民的记忆中,而且也正在丧失。于怅惘中走出村子。过了那座小桥,回首小河,已经没有了见底的清澈,也失去了奔流的欢畅。岸边杂草中也见不到水芹菜踪影。当年河水是山泉,能形成“大海”的水面,流量不小,因而没能逃出郦道元的视野,《水经注》记载,芹城水出北山,南经芹城,东南注湿余水,以此知沙河之为古湿余水也。传写之讹,或为温榆水。原来所说的温榆河是古人的讹传。

就在此时,猛然看到了桥的侧面,由古老的石头砌成。恰好村口站着位妇女,50多岁,叫朱玉玲,嫁到这村。她说这桥有好几百年了,桥身没动,只是把桥面垫高。想起了《昌平山水记》所述:“芹城……有桥,桥下有水,出芹城北。”又查光绪《昌平州志》,指向更为明确,“芹城桥在村西”。不仅此处,河水流经下游的多个村子都有桥。村口就在村西,定是此桥。沿岸边下到桥旁,仔细观看。此为石桥,三个桥洞,中间一个用砖起拱,似为后来修造,而旁边二洞由整块石板铺就,定为原物。侧面能看出,桥面垫起很高,是几百年来岁月年轮的叠加。

仅存的旧物见证了古城的存在。问它不语,只能去阅读身上的斑驳,感受古城的沧桑。幸好有古人的诗作留存。明末清初的曹天锡曾到过此地,《芹城道上奉怀朱六吉次孙亦筠韵》之中写道:“古道寒云带夕晖,遥怜同调竟何依。一围废址西风下,十里秋山北雁飞。”另外一首《芹城》,为清代昌平诗人杨自牧所作:“僻绝芹城路,秋山带夕阳。青围蒲涧玉,红点柿林霜。塔古留荒寺,春闲倚半墙。土人讹水脉,谁与郦元商。”诗作对古城无具体描述,不知此时的芹城是否还在,为后人惋惜。而周围景致与仅存资料相合,为研究古城提供了参考,既见证了古城的存在,还为想像古城留足了美的空间。

旧称

村北原有龙泉寺,其泉水流量大、水域宽,旧称芹城大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