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2 17:17
秦鸿钧(1911年—1949年5月7日),山东省沂南县人,幼年时家境贫困,为地主打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沂南地区主要领导者之一。1933年辗转赴东北,1936年被派往苏联学习电台技术。1937年回国。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在上海设立秘密电台,搜集情报。1939年奉调哈尔滨,参加收发情报工作。
秦鸿钧(1911—1949.5.7),山东省沂南县人,1926年在家乡和徐湘南、贺百珍等一起组织农民协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沂南地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9年参加了莒县、沂水农民暴动,被国民政府沂水县当局抓捕入狱,转解数县,受尽酷刑。后由家人借贷保释,复投身于革命活动,成为沂水县南乡党的领导人之一。同期,参加家乡的红旗会, 通过该会发展革命武装力量。1933年7月,中共沂水县委遭到严重破坏,经县委书记、县委委员等人研究决定,秦鸿钧到青岛、大连等地寻找党组织,后在哈尔滨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1936年,受党组织委派前往苏联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1937年回国,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前往上海建立秘密电台并任报务员,搜集情报,负责与第三国际远东局联系。为便于工作,经上海党组织介绍,与韩慧如结婚。
1939年秋,秦鸿钧奉命到哈尔滨参加收发情报工作。途经大连遭日本军警搜查,他机智地摆脱了敌人,保住了电台密码。10月,入哈尔滨党组织为掩护电台工作而开设的“公和成粮店”当“伙计”。晚上同地下交通员贺百珍一起进行无线电通讯工作。
1940年5月, 秦鸿钧奉命再回上海,负责与第三国际远东局联系。因电台未能与对方接通,于1943年奔赴新四军军部驻地苏北盐城。两个月后,受命返沪建立电台,负责与党中央的通讯联络。在这一时期,秦鸿钧冒着生命危险,三次往返于上海和苏北解放区,接通了两地之间的电台通讯,完成了建立地下电台及输送情报的任务。
抗日战争胜利后,电台迁入打浦桥新街新南里315号的阁楼上。为防止夜间透出的灯光和电键声响,秦鸿钧用双层窗帘遮住天窗,用层层厚纸密封木墙缝隙。夏天,小阁楼有时温度高达四十度;冬天寒冷难支,他裹着棉被工作。他患上了关节炎和舌溃烂多种疾病,却总是愉快地对妻子韩慧如说:“只要耳朵不聋就行了。”1949年, 秘密电台终因使用过久被国民政府保密局发觉。3月17日深夜11时,秦鸿钧正工作时突然听到韩慧如的报警信号,当即通知对方停止发报,拆毁机器,烧毁文件。接着十多个特务破门而入,将他夫妇逮捕关进监狱。他受尽种种酷刑,双腿折断,肺部受重伤,始终坚贞不屈。5月7日,在浦东戚家庙从容就义。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为了纪念秦鸿钧烈士,于1994年设立秦鸿钧团支部,1997届8班(理科班)团支部为第一任秦鸿钧团支部。现任秦鸿钧团支部为2015届11班团支部。历届“秦鸿钧团支部”一直都是最优秀的集体、最优秀的团支部。接受了这样一面旗帜,是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交大附中秦鸿钧团支部每月都会定期举行团日活动,以纪念秦鸿钧烈士。秦鸿钧夫人在世时,一届届秦鸿钧团支部都会定期前往探望,每年清明节,秦鸿钧团支部都会前往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为秦鸿钧烈士扫墓,缅怀烈士先迹。
秦鸿钧烈士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又是伟大的。在他的革命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独处”中默默度过的,由于革命的需要,他不能参加浩大的革命运动,甚至不能和更多的同志共处。他天天面对的是一架没有生命的机器,然而,他用毕生精力传播着永不消失的电波,建立起了共产党地下组织和党中央间的秘密通讯桥梁。这不也是伟大的斗争么?那喷发着特有节奏的电波不正透着悲壮激烈么?今天,秦鸿钧的革命精神仍然涌动在我们的眼前,仍然不断地鼓舞我们前进!
近日,在沂蒙山区和上海市区,本报记者对秦鸿钧儿子秦维安以及秦鸿钧的93岁高龄的上海妻子韩慧如老人,分别进行了专访,并前往秦鸿钧烈士的墓碑,祭上了一支洁白的菊花。
在龙华烈士纪念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四厅”里,陈列着秦鸿钧烈士的英雄事迹和遗像遗物,供后人瞻仰。
主旋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原型人物为秦鸿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