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6 09:45
移动支付是指移动客户端利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来进行电子货币支付,移动支付将互联网、终端设备、金融机构有效地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型的支付体系,并且移动支付不仅仅能够进行货币支付,还可以缴纳话费、燃气、水电等生活费用。移动支付开创了新的支付方式,使电子货币开始普及。
移动支付是指使用普通或智能手机完成支付或者确认支付,而不是用现金、银行卡或者支票支付。买家可以使用移动手机购买一系列的服务、数字产品或者商品等。
移动支付是互联网时代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其以移动终端为中心,通过移动终端对所购买的产品进行结算支付,移动支付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手机支付。
移动支付是第三方支付的衍生品。所谓第三方支付,是指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并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由研究者认为第三方支付实质上作为信用中介,为交易的支付活动提供一定的信用保障,从而消除由于买卖双方不对称信息而产生的信用风险问题。
(1)时空限制小。
互联网时代下的移动支付打破了传统支付对于时空的限制,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支付活动。传统支付以现金支付为主,需要用户与商户之间面对面支付,因此,对支付时间和地点都有很大的限制;移动支付以手机支付为主,用户可以用手机随时随地进行支付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用户可以随时在淘宝等网上商城进行购物和支付活动。
(2)方便管理。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各种支付活动,并对个人账户进行查询、转账、缴费、充值等功能的管理,用户也可随时了解自己的消费信息。这对用户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更方便用户对个人账户的管理。
(3)隐私度较高。
移动支付是用户将银行卡与手机绑定,进行支付活动时,需要输入支付密码或指纹,且支付密码不同于银行卡密码。这使得移动支付较好的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其隐私度较高。
(4)综合度较高。
移动支付有较高的综合度,其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不同类型服务。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缴纳家里的水、电、气费;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进行个人账户管理;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网上购物等各类支付活动。这体现了移动支付有较高的综合度。
目前移动支付的分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根据支付金额的大小,可以将移动支付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小额支付业务指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建立预存费用的账户,用户通过移动通信的平台发出划账指令代缴费用。大额支付指把用户银行账户和手机号码进行绑定,用户通过多种方式对与手机捆绑的银行卡进行交易操作。
根据支付时支付方与受付方是否在同一现场,可以将移动电子支付分为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如通过手机购买铃声就是远程支付,而通过手机在自动售货机上购买饮料则是现场支付。
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移动支付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短信、WAP等远程控制完成支付。另一种是通过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完成支付,主要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有RFID、NFC、蓝牙、802.11等。
在使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大致涉及以下四个方面: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以及移动运营商。移动运营商的支付管理系统在整个移动支付环节中提供了前提与可能性。维系着移动支付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一个具有核心纽带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有消费者发出商品选择与购买的信号指令,该指令通过对无线运营商支付管理系统的使用,发送到商家的商品交易管理系统。其次商家在收到消费者发出的选择购买商品指令后,通过无线运营商支付管理系统将该指令反馈回消费者的手机终端进行确认工作,只有在得到消费者和确认操作的回复时,购买指令将继续操作,否则该操作将被视为无效而终止。无线运营商支付管理系统只有在得到消费者确认的操作指令之后,才进行交易记录的详细记录工作,同时也将对金融机构发出指令,在消费者和商户之间进行支付的清算工作,并且通知商家提供交易服务。最后一个环节则是商家主动提供消费者所购买的物质产品或服务。
(一)移动支付对消费者的影响
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可以在实体店直接扫描二维码,轻松付款。而无需携带现金,无需找零,无需刷卡签字,很大程度上节约我们的时间,并且可以避免假币问题带来的麻烦。加之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经常会在网上做一些满减、抢红包的活动,不仅给予我们优惠,更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另外,通过移动支付的快捷转账,我们可以轻松地实现生活缴费、车票购买、手机充值等,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也能办理各种业务;除此之外,第三方支付机构还具有财富管理、教育公益、购物娱乐,提供第三方服务等功能,来满足我们不同层次的需求,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二)移动支付对商户的影响
对商户来说,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带来许多好处。首先,移动支付手续费低,扩大了商家的盈利空间;另外,商家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的优惠活动,来进行满减、随机减钱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营业额,而且可以扩大宣传效果,促进商家口碑的建立。
(三)移动支付对ATM厂商的影响
移动支付为买卖双方搭建了一座联系的桥梁,给消费者和商户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然而,移动支付的兴起也会给许多其他行业造成冲击。比如对ATM厂商来说,移动支付在客观上代替了现金交易,而ATM主要功能就是提供现金、查询、转账,这些都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完成。因此,移动支付的发展对ATM机等相关行业造成很大冲击。尽管城商行、农商行的发展会使传统的ATM行业在短期内仍有增长空间,但长期来看,大众对ATM机的需求还是会减少,相关设备厂商需要进行多元化布局,向智能设备转型。不仅如此,卡片制造商也会受到影响,将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虚拟卡。与ATM厂商不同的是,目前的卡量仍是增长状态,移动支付的发展对卡片制造业来说只是一个潜在危机,尚未显现出来。但是,卡片制造商应当居安思危,积极寻找应对措施。
(四)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大多数银行基层从业人员尚未意识到移动支付带来的影响,甚至认为ATM机减少,反而会使银行的运维成本降低,提高银行的盈利质量,然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冲击下,各商业银行的业务数量急剧下降。目前移动支付已经可以真正做到随时随地以任何方式进行支付,不仅解决小额支付问题,也能解决大额支付,替代现金和支票功能,也可以衍生出替代信用卡功能,甚至很多业务已经可以绕开银行。另外,由于第三方平台高效快捷以及服务费用低,更受大众青睐,对银行的业务造成很大影响。
银行和第三方平台有多项业务是重叠的,包括结算业务、支付业务、零售业务、转账业务存贷款业务和理财业务,而这些业务同样是银行获取收益的主要来源。双方就市场空间和利益分配等许多问题产生摩擦,使得原先平衡的合作环境逐渐被打破,两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给商业银行的带来的冲击也越来越大。
(一)技术风险
目前,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主要有运营商主导模式、银行机构主导模式及非银行支付机构主导模式等。无论哪一种运营模式下的移动支付,都是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各方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比较长,涉及银行、非银行机构、清算机构、移动设备运营相关机构等多个行业。在移动支付新兴事物的技术实现中,仅安全方面就包括了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业务连续性等。在这些安全要素的实现方面,有些技术已成熟,有些技术则还在探索中,特别是条码支付技术(包括支付标记化、有效期控制、条码防伪识别等)。在移动支付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支付创新为了实现用户的友好性及支付交易的快捷性,而忽略了交易验证的严谨性,支付风险存在每一个环节中,特别是支付交易中的身份确认往往存在支付风险。是否严格执行有关规则,是否对每一个过程都进行严格的测试和反复验证,都事关重要。
(二)法律风险
新兴的支付形式存在不同种类的技术风险和法律风险,任何一项法律的制定都是漫长而严谨的过程,但政策的制定必须适时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步伐略显落后,许多新事物只有出现了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并加以立法规范。移动支付同样如此。由于其产业链比较长,涉及行业较多,而每个行业相关的标准规范侧重点各不相同,甚至会出现重复和冲突的地方。标准规范上的不统一容易导致移动产业链上的各成员采用不同的行业标准,存在支付漏洞及隐患,进而滋生移动支付风险。因此,是否采取与风险水平相适应的管控措施也应加以考量。
(三)应用风险
在移动支付工具的应用过程中,支付交易的收付款双方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有的收款二维码被恶意掉包,付款二维码被恶意读取;此外还有移动终端设备自身存在风险,如手机本身未采用加密等安全措施,不法分子通过钓鱼网站或木马程序窃取用户信息,并对移动支付功能进行非法复制,从而造成用户重要信息的泄露。由此可见,移动支付应用中参与交易各方的身份识别也是一个风险点。
(一)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
在移动支付风险防控方面应注重系统安全、交易安全、数据保护、内控管理等方面的风险防控,在技术层面上除了按业务流程完成交易外,更要在交易的过程中遵守国家及人民银行发布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以保证移动支付业务的交易安全和信息安全。
一是移动支付中条码的生成和受理。应将客户用于生成条码的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身份证件号码、手机号码进行关联管理,组合选用仅客户本人知悉的要素(如静态密码),或仅客户本人持有的不可复制的要素(如数字证书、电子签名),以及通过安全渠道生成和传输的一次性密码,或客户本人的生物特征(如指纹)等多种验证要素,每一次支付交易都应有严格的验证措施。
二是在移动支付的产业链中,对于移动设备提供商而言,技术实现和升级应永不停步。一方面,移动支付的方式是不断发展的,移动设备提供商要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远见,在移动终端本身增加硬件保护功能或生产供应功能,从而满足移动支付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移动设备的遗失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的利益不受损失或减少损失也是移动设备提供商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其他技术方面也应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相关的法律及规范。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及规范
针对移动支付存在的风险,除了做好技术层面的安全保障措施外,在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上也必须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作为支付业务的管理机构,人民银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规范,如《中国移动金融支付支付标记化技术规范》《客户端技术规范、检测规范》《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卡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设施技术要求》《银行卡受理终端安全规范》《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网络支付报文结构及要素技术规范》。这些规范的建立为移动支付的风险防范奠定了法律基础。但从客观来讲,在移动支付的发展中,行业自律也尤为重要,应不断制定和更新行业标准,有利于移动支付应用的推广。因此,建议尽快对移动支付进行国家层面的立法,完善移动支付行业的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制度及顶层设计管理。尽快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及金融支付领域运营企业数据安全管理规则和技术标准,加强包括生物特征在内的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管理。
(三)普及、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移动支付安全涉及每一个支付交易的参与者,安全意识的提高将大大降低移动支付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升移动支付行业整体安全水平。对于与移动支付应用关系最密切的商家和消费者来说,移动支付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是风险频发的主要领域。商家在使用移动支付收款时,要注意移动支付工具的安全,关注每笔交易的随时查收,从而保护自身利益安全。消费者在使用移动支付付款时,不随便连接不明WiFi进行支付活动,不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消费者每扫一码均与商家确认,以降低风险。因此,要积极培育健康的移动支付市场,强化全民安全防范意识刻不容缓。
1、购物方面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热衷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服饰,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同时也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发展。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除了网络购物以外,线下各个大型商场,甚至街边的小服装店、饰品店等也开始为消费者提供扫码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现如今,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购买自己想买的服饰;可以不带现金出门逛街;可以直接用移动支付的方式结账;也再不用担心逛街时选好物品却发现钱没带够的窘境出现。
2、饮食方面
随着各种餐饮类的应用软件的兴起和发展,如:美团、饿了吗等网上订餐平台,移动支付开始进入餐饮行业,这给不会或者不愿做饭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福利。消费者可以直接从网上订餐平台中下单并支付,然后在家,或宿舍中等待外卖的到来。当然,除了线上的餐饮平台外,线下的各类餐饮店,不论规模的大小,也都逐步开始兴起使用移动支付的方式,如:沙县小吃、益和堂、肯德基等。
3、生活方面
随着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平台的发展,移动支付也开始扩大其范围。如今,人们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缴纳家里的水、电、气费;可以购买理财产品、保险等;可以缴纳手机话费;可以向别人进行转账服务;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一周、一月、甚至一年的消费情况;甚至在一些城市里,去菜市场买菜也可以使用移动支付,除此之外,移动支付平台还有很多的功能。移动支付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4、出行方面
现如今,人们出行也可以使用移动支付手段了。例如:滴滴出行、共享单车等移动出行平台。人们可以在平台上选择乘坐私家车、出租车等,又或者自己骑单车出行游玩。当然,坐公交也是一种日常的出行方式。移动出行平台和移动支付平台的结合,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再也不用在乘坐公交车时纠结没有零钱的问题了。
1、移动支付的覆盖面并不全面
如今,虽然移动支付发展迅速,但是在各大城市中,还未普及到每一位市民。其主要原因是移动支付平台的操作步骤不够简便易学,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在偏远的农村与山区的覆盖率较低,移动支付在这些区域更无法普及。除此之外,即使互联网在偏远地区覆盖后,考虑到这些地区的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移动支付的操作方法也需要专人教授。
2、移动支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移动支付发展过快,安全保障体系还未健全,易受到木马、黑客的攻击,而移动支付平台内存有大量的用户个人信息与消费记录,而这些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用户个人的隐私被侵犯,我国公民收支的详细数据也将泄露,如果不将安全隐患解除,移动支付便不能平稳发展。
移动支付更易被有心人利用,成为骗取他人钱财的利器。不久前,就有这样一件事情发生,某一移动支付平台的新用户到实体店付款结账,被对方告知商户没有收到钱款,需要用户提供自己的条形码数字才能正常付款,但是,当商户得到用户条形码信息后,便自动扣除了用户账户上所有钱款,事后商家便不承认此事,使用户损失惨重。由此可见,移动支付平台被有心人利用的结果不堪设想,移动支付平台的安全隐患亟待解决。
3、移动支付对纸币的影响
移动支付在交易工程中使用的是电子货币,随着这种支付方式逐渐普及,纸币的流通量一定会有所下降,人们使用纸币的次数越来越少,于是便有人提出:“移动支付手段终将会代替纸币。”这种说法虽然不无道理,因为电子货币存在于无形之中,不同于纸币有磨损、丢失的风险,同时电子货币在手机软件中,不会像纸币需要占用额外的空间。但“纸币会被淘汰”这样的说法也太过于绝对,用纸币消费是人们的传统消费方式,其普适性不言而喻。所以说,移动支付在今后的持续发展中会对纸币有所冲击,成为支付方式的主流,但是,并不会完全取代纸币。
4、缺少相应法律法规
虽然移动支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却还未得到相应的完善。我国现已制定包括《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太过笼统,没有针对移动支付提出具体的操作规范,缺少对移动支付的实际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在对移动支付的监管中,没有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责任,而容易导致监管不明或交叉监管的现象,加之移动支付的主体随其支付模式的不同而不同,而导致了其监管主体具有不确定性。
5、消费者传统支付习惯
我国有着巨大的人口数量,虽然目前我国有一部分消费者较为信任给他们生活带来了便利的移动支付,但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消费者保留着传统的现金支付的习惯,而没有使用移动支付手段进行结算支付。虽然我国的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其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但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信任度仍然较低,致使其普及率也较低。由此可以得出,消费者的观念习惯对移动支付的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1、支付平台间的竞争
早在1999年,国内最早的移动支付就已经出现。2002年,银联推出了手机短信支付模式,方便用户用手机查询、缴费。2011-2012年间,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先后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同时,在这一时间段,支付宝推出了条形码支付业务,拉开了移动支付的序幕。此后,微信支付、京东支付、财付通等移动支付平台大量兴起,每一个平台的功能于用户来说都大同小异,各支付平台便以红包、低风险、使用范围广等优势争夺用户,形成以支付宝为首,多家支付平台共同竞争发展的现状。
2、支付平台与基金公司、银行的合作
我们在成为某一支付平台的用户后,往往会购买此支付平台衍生的理财产品,例如,身为一个支付宝用户,我会定期将一定数额的钱款转入余额宝,这样既可以随时支出,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非常方便。基金公司借助支付平台得到用户,支付平台利用基金公司给用户带来的利益以增加平台本身的用户粘合度,并从中获取利润。支付平台与银行的合作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起初,在移动支付刚兴起时,银行因忌惮移动支付会取代银行业务,便拒绝对移动支付平台提供资金上的帮助。而移动支付大面积兴起后,其发展之迅速令银行重新调整态度,思考移动支付和银行的发展关系,于是,“2018年8月15日,中国银行和中国联银在京签署了移动支付战略合作协议,与此同时,也启动了云闪付主题宣传月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移动支付的发展势不可挡,银行与移动支付的合作是最佳的选择,二者各取所长,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为经济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3、2020年移动支付使用状况
2021年2月1日。中国银联发布了《2020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通过对全国超过17万人的调查分析,98%的受访者选择把移动支付作为最常用的支付方式。调查显示,2020年,平均每人每天使用移动支付的频率是3次。哪些人最喜欢用移动支付呢?95后的男性,他们平均每天使用4次移动支付。此外,二维码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移动支付方式,用户占比超过85%。
4、2021年移动支付使用状况
2021年10月,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参加国际清算银行(BIS)监管大型科技公司国际会议,在会上表示,在大型科技公司推动下,中国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目前普及率已达86%。
5、2022年移动支付使用状况
2022年春节假期前五天,网联平台共处理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62.36亿笔,金额4.20万亿元,同比增长5.30%和11.58%。其中,餐饮、娱乐、购物等是假期消费的主要场景。
2022年6月1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互联网应用全面普及,移动支付年交易规模达到527万亿元,新经济形态创造超过2000万个灵活就业岗位,5G行业应用案例累计超过2万个。
6、2023年移动支付使用状况
2023年7月21日,蚂蚁集团发布消息,作为杭州亚运会官方支付合作伙伴,支付宝已经完成对境外用户在中国使用移动支付的服务支持。
2023年8月,微信支付已支持中国电信旗下的“翼支付App”扫码支付功能。
7、2024年移动支付使用状况
2024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包括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等一系列举措,提升外籍人员来华支付便捷度、满意度。
2024年8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我国60岁以上网民网络支付的使用率已达75.4%。上半年,超50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同比增长4倍。
1、进入无现金时代
随着移动支付的不断普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平台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手机进行移动支付。现如今,人们已经很少会带现金出门,毕竟随处都可以使用移动支付手段进行付款,例如:人们乘车可以扫码付款、吃饭可以扫码付款、玩乐可以扫码付款、购物也可以扫码付款。移动支付已全面渗入人们的生活当中,有时人们外出游玩仅靠一部手机就足够了。由此看来,我国将会进入到无现金时代。
2、注重信息安全
随着移动支付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将会越来越重视其信息安全的问题。移动支付平台与人们的银行卡进行关联,保存了个人的隐私信息,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麻烦,如:个人财产可能会被窃取,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可能会被骚扰,从而影响正常生活等。这也体现了移动支付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未来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移动支付的信息安全系数将会逐渐提高。
3、移动支付覆盖范围扩大
移动支付除了在国内快速发展外,其热潮也早已蔓延到了国外,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开始逐渐在国外兴起。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和发展,国内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外国的各类产品,当然也就需要通过移动支付平台进行结算支付。除此之外,在出境旅游方面,国内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携程、同程等旅游电商平台预定国外酒店、机票等,这也需要通过移动支付平台进行结算付款。由此得知,移动支付的覆盖范围正在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