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闻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4-10-30 19:12

移动新闻客户端,应用软件,凭借其丰富的资讯资源、实时的信息推送和方便的社交互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2013年4月23日,据香港大公网报道,易观智库发布的《2013年3月中国新闻客户端下载量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新闻客户端市场排名前三的客户端分别为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其所占份额分别为31.8%、18.0%和10.2%。排名前五的另两个分别为百度新闻凤凰新闻。2013年9月30日,据新华网报道,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出通报,对“抽屉新热榜”“鲜果联播”“ZAKER新闻阅读”“3G门户新闻”“一五一十部落”“蜜蜂新闻”等一批未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移动客户端,依法要求限期整改。

发展背景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份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8.17亿。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已达到3.8亿人。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影响着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得最新的新闻和资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得人们只能忙里偷闲。在公交车上、地铁上或是排队等候时,随处可见拿着手机埋头阅读的人群。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16.52分钟,通过手机阅读的国民比率为31.2%。新媒体环境下,读者阅读时间的减少和碎片化趋势,预示着手机阅读的影响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手机阅读不仅能快速获取新闻信息,同时契合了碎片化时代读者的便捷性、片段化和主动性的需求。

新闻动态

2011年2月15日,人民搜索自主研发的移动新闻客户端“GOSO移动新闻2.0版”已正式上线,这一产品在提供新闻内容的同时,还提供了财经预测等模块。可支持Android和iPhone两种平台。

2011年5月12日,基于苹果平台的人民网新闻客户端法文和阿文版正式发布上线。至此,中、英、日、西、俄、法、阿七大语种的人民网iphone/ipad新闻阅读客户端全部上线。用户只需在AppStore中输入“人民网”即可查询出以上各语种相应的客户端软件。据统计,日文版客户端上线2周以来,已连续多日下载量超过中文版客户端。

2012年5月14日上午,“人民日报”安卓客户端正式面向全球用户发布。

2013年5月9日,综合自360手机助手豌豆荚以及安卓市场等第三方手机下载软件平台数据的统计,百度新闻客户端以6.37分的成绩在手机新闻客户端评分排行榜中名列第一,成为各大手机新闻APP阅读体验第一名。

2013年5月15日,据人民网报道,人民网全力打造的新闻资讯客户端“人民新闻”客户端2.0版,同步登陆iOS和Android两个平台,正式对外亮相。用户可前往各大应用商店下载使用。

2013年7月26日,据人民网报道,“央视新闻”手机客户端正式推出。央视新闻客户端是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客户端,由中国网络电视台结合手机终端与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设计、研发、运营和推广的手机客户端。

2013年9月30日,据新华网报道,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出通报,对“抽屉新热榜”“鲜果联播”“ZAKER新闻阅读”“3G门户新闻”“一五一十部落”“蜜蜂新闻”等一批未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移动客户端,依法要求限期整改。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移动新闻客户端等互联网新应用新业务广泛普及,影响日益扩大,为丰富网上新闻信息内容、满足人们多样化信息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公然打着“刊登一切不合适刊登的”等旗号,开设“公众场合不宜”等栏目,发布色情低俗信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的移动新闻客户端不具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合法资质,违规登载虚假失实信息。有的移动应用程序商店内部审核机制不健全,为违规移动新闻客户端提供推荐下载服务,扰乱网上新闻信息传播秩序。

《通报》要求各地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依法严格规范移动新闻客户端服务,促进移动互联网新闻健康有序发展。《通报》指出,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移动新闻客户端运营单位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必须经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并依法取得相应资质,未取得资质不得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各移动应用商店也不得为违法违规移动客户端提供上架发布、推荐下载等服务。

市场现状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手机凭借其随时随地、移动与便携等优势发展成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成为媒介融合的新平台。为抢占移动用户市场,各家纸媒和大型门户网站(搜狐、网易、新浪、腾讯)等纷纷进军新闻移动客户端市场。

纸质媒体

为拓展移动市场,纸媒普遍采取在iPhone和iPad苹果操作系统安卓系统上开发客户端,有的纸媒同时采取抢占智能移动终端的方式,即开发阅读器(如南都PAI)。

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内容资源包含两类,一类是与纸版内容一致;另一类则是整合更多资源,通过一个客户端可阅读同一集团下所有报纸的内容。

纸媒与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竞争力比较

移动新闻客户端凭借其丰富的资讯资源、实时的信息推送和方便的社交互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易观智库发布的《2013年3月中国新闻客户端下载量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新闻客户端市场排名前三的客户端分别为搜狐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其所占份额分别为31.8%、18.0%和10.2%。排名前五的另两个分别为百度新闻凤凰新闻

搜狐于2013年4月24日,宣布该公司旗下搜狐新闻客户端成为国内首个用户数突破1亿的新闻客户端。

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已然成为移动媒体竞争的焦点,互联网各大门户网站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希望占领尽可能多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份额。相比于互联网各大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市场发展和市场人气,纸媒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份额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

结合前述对纸媒移动新闻客户端和互联网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介绍可以看出,它们的新闻客户端在信息资源、特色服务、社交互动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1)就信息资源而言,纸媒移动新闻客户端所能呈现给用户的资源,仅仅只是某一报纸资源或集团旗下已有报纸资源的集合,而门户网站却利用其与多家媒体合作的优势,呈现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讯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有些甚至允许用户定制关注的城市新闻(如网易新闻客户端),或提供不同层次需求的刊物订阅服务(如搜狐新闻客户端)。

(2)就特色服务而言,网易新闻客户端有“跟帖”的突出特色,搜狐新闻客户端可提供多种刊物供用户订阅,腾讯新闻客户端强调其“秒”杀特点,纸媒新闻客户端则除了内容还是内容,没有明显突出的特色。

(3)就社交互动而言,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已和多个社交平台打通,提供丰富的分享渠道,纸媒新闻客户端在这一方面还有所欠缺。

纸媒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立足策略

结合纸媒与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发展状况的比较可以看出,尽管国内很多纸媒都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新闻客户端,相比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的移动新闻客户端,纸媒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用户人群还微乎其微。面对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强势影响力,纸媒移动新闻客户端应该立足于本地化,改变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突出自身的优势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

首先,纸媒的移动新闻客户端需要结合自身媒体优势,内容上要凸显深度性并积极推广特色专栏。没有深度的新闻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可谓到处泛滥,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很容易在不同的网站上查阅到。纸媒经过多年的运营,培育了大批不同行业的专业分析人士,他们在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独特的视角。因此,深度新闻和特色专栏将会是纸媒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有效利器。

其次,纸媒的移动新闻客户端需要注重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实现。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强调用户的个性化定制,新闻的阅读同样会关注用户个性化。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时间碎片化时代,如何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帮助用户在新闻的海洋中找到他们想要阅读的内容,这可以借助个性化定制来实现。纸媒凭借其传统报纸印刷的优势,使得用户个性化定制在移动终端和传统终端都能一一实现。新闻阅读的个性化定制不仅能提升用户的满意度,还可使实现个性化定制的用户成为纸媒的忠诚用户。

再次,纸媒移动新闻客户端应注重与用户的互动,增强用户的移动新闻阅读体验。这就要求纸媒在做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时候,充分考虑移动终端的特点和它的局限性,在布局和设计上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增加一些“附加功能”,如离线下载、夜间模式等,通过功能的拓展给用户带来切实帮助,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是纸媒需要加强对用户数据的管理和挖掘。新媒体时代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以用户为中心,谁掌握了用户,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传媒集团需要借助多种技术手段了解不同用户关注的新闻内容,用户新闻阅读的规律等,通过对用户动态数据的采集,构建数据模型对用户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标准对用户进行分类,并按不同需求进行整合配置。对用户数据的有效挖掘,不仅能帮助广告商更好地实现精准营销,对于传媒集团内部产品推广也提供了重要的营销渠道。

门户网站

作为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搜狐、网易、新浪、腾讯等纷纷看好移动新闻受众的用户价值,着手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开发。

网易新闻客户端覆盖iOS、Android、SymbianWindows Phone 7等主流平台,“跟帖”功能是其突出的特色。在2012年11月份网易宣布与东方网大河网青岛新闻网等15家地方网站合作,进行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内容生产合作。

搜狐新闻客户端适用平台包括iPhone4siPhone4iPhone 3GSitouchAndroid 1.6系统以上所有机型,Windows Phone 7、windows 8、ppc所有机型,Symbian等所有机型。该平台与报刊、网络、电视等各类媒体形式及企业、电商、社会组织、个人开展合作,截至2013年4月,合作媒体已达550多家,用户可免费订阅的刊物达200多种。

新浪于2013年4月26日,将新闻类客户端“掌上新浪”更名为“新浪新闻”,全面覆盖IOS、Android等主流操作平台。新浪新闻客户端加强了用户个性化推荐阅读的功能体验,并打通多个社交和自媒体平台,方便用户通过多个社交平台随时随地分享。

腾讯新闻客户端是基于IOS、Android平台的移动新闻服务,凭借“秒”杀用户,引领移动资讯的“秒”时代。

分化趋势

2013年4月末,中搜发布首款移动APP中搜搜悦,发力移动新闻阅读。

2013年5月初,搜狐、新浪相继公布各自新闻阅读客户端的下载量,前者已然破亿,后者也已高达4800万。

搜狐、新浪新闻客户端,都非常类似传统桌面互联网的门户网站。内容以自行制作为主,主推的新闻热点也由制作团队根据内部标准决定,用户的阅读习惯直接转化为用户粘度。而百度新闻、中搜搜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新闻阅读器,以搜索技术在互联网端抓取新闻内容,再通过用户的自主选择、订阅决定新闻热点的推荐,用户粘度也主要来自个性化订阅内容。

从下载量看,前者门户式新闻阅读客户端占据了绝对优势,长期占据ios系统新闻阅读应用排行前列的搜狐新闻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凤凰新闻,基本是延续了桌面互联网端几大门户网站的名字。反观搜索引擎式新闻阅读应用,排名最高的百度新闻也在五大门户式新闻阅读客户端之后,而中搜搜悦刚刚被发布,很显然短期内更加无法实现高下载量。虽然搜索式新闻阅读发力较晚,但其增长势头不容忽视。显然,这两类移动新闻阅读让移动端新闻岔路口突显,新闻阅读已经不再具备相同的模式仅仅以推广手段和内容质量进行竞争。未来,两类移动端的新闻阅读必然要发生最为直接的竞争,而且双方的优劣势也十分清晰。

门户式新闻阅读应用除内容较成体系,可依靠精细的笔触使用户形成一定粘度之外,还可依靠对新闻的深度分析、解读吸引读者,而以此形成的阅读习惯是不易被轻易替代的。然而缺点同时也随之而来:一方面,内容制作团队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用户粘度;另一方面,观点的突出表达同样会使公正性和内容的全面性受损。当然几个不同门户式新闻客户端的同时使用可能会规避这一缺陷,但单一产品的竞争力受限是必然。

与前者完全相反的是,搜索引擎式新闻阅读应用的重要优势之一便是全互联网内容抓取,对单一事件的几乎所有报道、解读、观点几乎都可以呈现给用户。单一一款产品便可以替代几款门户式新闻客户端同时使用。随之而来的缺点是反而易形成信息泛滥,各种质量、来源各自不同的新闻可能会充满整个客户端,混淆用户的视听。但从中搜搜悦的使用体验看,通过对频道、类别、新闻源、具体关键词等不同层级的个性化订阅,搜索引擎式新闻阅读器已经可以规避信息泛滥的风险。而只有内容足够丰富,信息范围足够广泛,个性化才能被充分实现,这反而成为了搜索引擎式新闻客户端的又一重要优势。此外,将搜索技术融入新闻阅读应用还可通过充分的扩展阅读功能和兼顾搜索功能为用户解决更多随机需求,这些也是门户式新闻阅读不能比拟的。

尽管移动互联网具备众多独特属性,但现在的移动互联网非常类似传统桌面互联网的初肇阶段。因此,当移动端新闻阅读的两种不同实现方式分别呈现在网民面前时,经历过的人们难免会做一联想:搜索引擎取代门户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首选的故事,或将在移动端新闻阅读上再次上演。

相关链接

近来,移动新闻阅读客户端市场似乎突然迎来高潮。2013年4月末,中搜发布首款移动APP中搜搜悦,发力移动新闻阅读,5月初,搜狐、新浪相继公布各自新闻阅读客户端的下载量,前者已然破亿,后者也已高达4800万。

搜狐、新浪新闻客户端,都非常类似传统桌面互联网的门户网站。内容以自行制作为主,主推的新闻热点也由制作团队根据内部标准决定,用户的阅读习惯直接转化为用户粘度。而百度新闻、中搜搜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式新闻阅读器,以搜索技术在互联网端抓取新闻内容,再通过用户的自主选择、订阅决定新闻热点的推荐,用户粘度也主要来自个性化订阅内容。

目前从下载量看,前者门户式新闻阅读客户端占据了绝对优势,长期占据ios系统新闻阅读应用排行前列的搜狐新闻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凤凰新闻,基本是延续了桌面互联网端几大门户网站的名字。反观搜索引擎式新闻阅读应用,排名最高的百度新闻也在五大门户式新闻阅读客户端之后,而中搜搜悦刚刚被发布,很显然短期内更加无法实现高下载量。

虽然搜索式新闻阅读发力较晚,但其增长势头不容忽视。显然,这两类移动新闻阅读让移动端新闻岔路口突显,新闻阅读已经不再具备相同的模式仅仅以推广手段和内容质量进行竞争。未来,两类移动端的新闻阅读必然要发生最为直接的竞争,而且双方的优劣势也十分清晰。

门户式新闻阅读应用除内容较成体系,可依靠精细的笔触使用户形成一定粘度之外,还可依靠对新闻的深度分析、解读吸引读者,而以此形成的阅读习惯是不易被轻易替代的。然而缺点同时也随之而来:一方面,内容制作团队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用户粘度;另一方面,观点的突出表达同样会使公正性和内容的全面性受损。当然几个不同门户式新闻客户端的同时使用可能会规避这一缺陷,但单一产品的竞争力受限是必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