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22 16:42
穆家峪、得名于穆桂英的传说、穆桂英是杨门女将、不仅秀美而且武艺高强,穆柯寨是她生长的家园。
史话
“密云县,靠河边,做买做卖在南关,新城旧城整两座,一出东门穆家峪就是九松山。”这是清代流传在密云的民谣,里面提到县域一个重要地名——穆家峪。
穆家峪得名于穆桂英的传说。穆桂英是杨门女帅,不仅秀美而且武艺高强,穆柯寨是她生长的家园。密云水库九松山副坝南侧有一片村庄,传说与穆桂英生长的穆柯寨有关。这片村庄就是东穆家峪、西穆家峪、南穆家峪、北穆家峪。如果有人向村里人询问其名称由来,当地人便会自豪地告诉你:杨门女帅穆桂英曾在这里安过营。穆家峪原来就叫穆柯寨,寨址就在西穆家峪与北穆家峪之间的北山上。还说在西穆家峪南山坡上有一条山沟叫蛐蛐沟,沟中有一大片酸枣林,这儿的酸枣树针刺都没有倒钩。据说南山当年设有军事哨。这天,穆桂英元帅前来巡视,路过这片酸枣林时,那倒针竟然挂住了铠甲,好不容易,才将倒刺摘除,手也被扎破了。回到军营,穆元帅命令士兵迅速上山,将这片酸枣林中的倒刺统统掰掉。至今那蛐蛐沟中的酸枣树真的与别的地方不一样,一根倒针刺也没有。
也许是沾了穆桂英的英气,清代咸丰、光绪年间,穆家峪曾出过穆成龙、穆成虎弟兄两位武进士。据光绪《密云县志》载:“穆成龙,顺天密云人,咸丰十年武进士(会试第十名)。由蓝翎侍卫补授,光绪三年任。”穆成龙所署官职为“江南广德营带马步军都司”。而穆成虎则为咸丰十一年武举,同治十三年参加武会试,成绩略差,“上谕:本日殿试中式武举……弓力不符之顺天武举穆成虎,罚殿试一科”。至光绪二年始中武进士,授卫守备。这兄弟二人足以为穆家峪的历史增添几许英武之气。
清代密云御道,从密云经罗家桥、石匣城、遥亭、南天门至古北口,穆家峪为必经之地。清朝统治者在这里设尖营,以护卫御驾。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密云县尖营坐落有四:一在栗园庄东,一在穆家峪庄南,一在华家店庄东,一在老王店庄东。
清政府极其重视御道的养护,建立有“道班”养路制度。光绪《密云县志》“巡幸”一节载:“御道自畅春园至古北口二百四十八里为六班。至栗园庄入县境,至穆家峪为第四班,至南千里为第五班,至古北口为第六班。每班设有工部章京一员、笔帖式二员,会同地方官修筑道路。”清代皇帝巡幸,排场显赫,劳民伤财,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穆家峪地区道路交通的发展。
正是由于穆家峪在交通上的重要性,道光十三年(1833),崇文门税关在穆家峪设立税局,征收进关的牛税,给付完税凭证。如有进关卖牛的货商,可拿完税票换税引,不再纳税。同时,为了防止酒贩偷税漏税,道光十三年(1833)、二十三年(1843),清政府又在穆家峪添设税局,派员稽查。清代还在这里设立为驿站服务的递铺,并在这里设有义仓,供饥馑之年救济饥民。
清代的穆家峪,繁盛一时。清代乾隆皇帝曾作《穆家峪即事四首》,其一曰:“穆家峪北细流沙,草囤支桥谓费多。却忆前秋泛异涨,徘徊河畔未能过。”另一首则云:“前朝雨势较南稀,禾黍虽苗蓬亦微。再霈优霖方助长,眼看稚绿懒挥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