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16 14:24
空中掩护是一种军事术语,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方法是以歼击机直接在被掩护目标的上空巡逻或驱逐敌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雷达、无线电技术和指挥、引导手段的发展与应用,产生了空中截击的掩护方法。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台儿庄战役中,国民党空军曾以空中阻击的方法,掩护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歼击航空兵首次掩护轰炸机编队突击大和岛之敌。实施空中掩护,通常采取空中截击、空中巡逻、空中护航、空中游猎、空中封锁、空中阻击等方法进行。基本要求:集中主要兵力于主要方向和重要时节;根据被掩护目标的性质、范围以及敌对双方的态势、战区特点和气象等情况,正确决定掩护的时机、方法、空域和兵力;严密组织航空兵与被掩护对象和地面、舰上防空火力的协同,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协调一致地行动。对空中目标的掩护,主要采用护送飞机、封锁空域或机场的方法,阻击企图攻击己方被掩护编队的敌歼击机。对地面和海上目标的掩护,通常以机场待战和空中待战状态出动歼灭来袭的敌航空兵,有时派出小分队进行空中游猎。当情况发生变化时,适时机动兵力,创造战机,打击新出现的重要目标。随着航空兵器、指挥信息系统和电子、隐身技术的发展,空中袭击的突然性、破坏性空前增大,空中掩护将更加重要,要求越来越高,方法和手段也将随之发生新的变化。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