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技术

更新时间:2024-09-21 13:42

空军技术是直接应用于空军领域的技术,是军事技术的组成部分。具有专业繁多、知识密集等特点。新技术在空军的迅速推广使用,加快了空军技术的发展。它还与航空技术、电子技术、导弹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密切相关。

内容概况

空军技术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战争国防建设的需要是推动空军技术发展的动力。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指导空军技术的发展。同时,空军技术的发展对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乃至军队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会引起兵力结构、体制编制、作战方式、训练方法等一系列的变化,并对人员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空军官兵是掌握空军技术的主体。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科学知识和掌握技术的人与空军技术装备相结合,构成了空军的战斗力。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航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于军事,为现代空军技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空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空军技术已经形成一个包括武器装备、保障装备、武器装备发展技术、武器装备使用技术、后勤保障技术、武器装备维修技术和统筹技术等现代空军技术体系。武器装备主要包括空军飞机、飞机发动机、机载武器、机载设备、地面防空武器等。有的国家还包括地对地战略导弹

现代军用飞机

现代军用飞机的机体布局,仍然主要采用机翼在前,水平尾翼在后的形式。超音速军用飞机除使用三角翼和后掠翼布局外,一种能兼顾高低速性能的变后掠翼机翼布局在现代轰炸机歼击机上得到广泛应用。为提高机动格斗能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歼击机采用翼根大边条技术,如美国的F-15、F-16,苏联的米格-29、苏-27等。80年代,有些新研制的歼击机采用了无水平尾翼但在机翼前面有水平小翼面的鸭式布局,如法国的“阵风”、“欧洲战斗机”(图1)等。飞机操纵系统已从机械操纵方式发展到全传电方式,飞行员的操纵指令通过计算机处理后用电信息传到执行机构。

飞机的姿态、安定性通过计算机控制保证发挥其最大性能,但又不超出允许飞行极限。飞机的操纵系统与其他系统,如火控、发动机调节等都可以通过数据总线交联,自动保证飞机能在各种作战状态下正确飞行并优化飞行状态。70年代以来,作战飞机性能的提高只是在航程和爬高能力方面较明显。最大飞行速度多保持在马赫数2.5以下,最大允许表速一般不大于1480千米/时,升限低于20000米,过载能力不大于9.0g,最大爬高率提高到300~350米/秒,在空中不加油的情况下,歼击机航程大于5000千米,轰炸机航程约16000千米。80年代中期开始,飞机“隐身”技术受到很大重视,如美国的B-2轰炸机和F─117A战斗机以“隐身”作为首要特点设计,外形与普通飞机差别很大。B─2是飞翼式布局,前缘采用特殊吸波材料。F—117A采用多平面反射技术,以降低雷达反射面积,进气口和喷口的外形与位置都与一般飞机不同。

军用航空发动机

军用航空发动机以燃气涡轮发动机为主,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只在轻型飞机上使用。燃气涡轮发动机包括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轴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现代歼击机普遍采用的小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推重比已增加到7.5~8.0十牛/千克,耗油率下降到0.6~0.7千克/(十牛·时),发动机热部件的寿命延长到1000多小时,并采取视情维修。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是现代大型军用运输机的主要动力,推力可达300千牛,耗油率下降到0.33千克/(十牛·时)。新型压缩器叶片、二元喷管、浮壁燃烧室、提高涡轮前温度的新材料、变循环和冷却技术,以及全权限的数字电子控制调节系统等新技术已经在新型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上采用。

机载武器

分空空与空地(舰)两大类。现代空空武器以导弹为主,航空机关炮为辅;空地武器包括航空炸弹、航空火箭弹、空地(舰)导弹和航空机关炮等。航炮的发展不快,现代单管炮射速保持在1000~1800发/分, 炮弹初速不超过1100米/秒。 为提高火力密度,采用了双管炮、多管转管炮等不同型别。

航炮效能随着瞄准及计算技术的发展而提高,并配有专门摧毁地面坦克的贫铀弹。空空导弹是机载武器中出现较晚、发展最快的一类武器,现已形成能全天候、全方向、全高度作战,单目标和多目标攻击结合,近中远距配套的武器系列。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全向攻击的特点。中远距拦射空空导弹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多目标攻击和发射后不管的特点。歼击轰炸机、强击机的载弹量已达10吨以上。

机载设备

包括雷达、通信、导航、电子对抗和各种信息处理显示设备等。现代机载雷达多采用脉冲多普勒体制,具有下视下射(配合相应导弹)能力,可边搜索边跟踪,同时测定多个目标的参数。多数机载雷达具有多种能力,可用于导航、对地(海)攻击以及对空作战等。机载通信设备通过地面通信系统和通信卫星能在全球范围内同地面和空中指挥所、空中友机甚至海面舰艇、陆军部队通信。

飞机导航设备通过地面导航设备和卫星导航系统能保证空中飞机随时准确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并能安全着陆。电子对抗设备由计算机控制,可自动地对威胁信号进行分选和识别,对敌方防空武器作出准确反应和报警,并根据敌方威胁程度,确定干扰时机,选择和变换干扰参数与干扰样式,以达到最佳干扰效果。机上各种传感器,各主要系统通过数据总线由计算机统一管理,按需要向飞行人员显示各种信息。飞行人员需进行的各种计算工作均由计算机承担。为向飞行人员显示必要的信息,飞机上的显示装置已逐步改用阴极射线管显示方式代替指针式仪表,飞行人员可根据需要选择画面。

地面防空武器

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地空导弹和小口径高射炮,以及弹炮结合的武器系统。 对中高空、中远程目标的射击由地空导弹承担;而对低空、超低空近程目标的射击则由高射炮、地空导弹及弹炮结合的武器系统共同完成。中高空、中远程地空导弹采用多种先进技术,性能有了很大提高。采用大攻角非线性气动技术提高了导弹的机动过载(如美国的“爱国者”最大机动过载为25~30g);采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如“爱国者”的系统反应时间仅15秒左右),可以对付多个目标;采用固体火箭技术,不仅使导弹性能有了很大提高,还使导弹的技术保障大大简化;采用先进的雷达体制和复合制导体制以及多种反干扰措施的综合运用,使系统的电子对抗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由于在设计、研制、生产的全过程中,采用了集成化、模块化、自动检测等技术使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有了明显提高。低空近程地空导弹具有机动性强、反应时间短(约6~10秒)等特点。此外出现了一些弹炮结合的武器系统。各国所装备的高射炮的口径大都在60毫米以下,尤以30~40毫米的居多,其中多数为双管、“三位一体”(火炮、雷达、火控计算机共用一个载体)的自行高炮。采用雷达-光电相结合的火控方式,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多弹种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击毁概率。

保障装备

空军保障作战、训练和建设的装备和设施的总称。主要包括情报、通信、指挥和气象保障设备, 以及战场保障设施等。 情报保障包括侦察情报、警戒情报两部分。高效能的照相、电视、夜视、电子侦察设备,为侦察情报的获得提供了新的手段。警戒情报主要是通过严密的雷达网获取的。有些雷达的发展已打破微波直线传播对发现目标距离的限制,超视距雷达探测距离达到上千千米。预警机上的雷达可及时发现低空、超低空入侵的目标。通信是保障空军作战指挥信息传递的基本手段。数字通信技术的采用,把电话、 电报、 图像等信号变成一系列数字脉冲,进行高速率传输,可以建成一个全自动化交换、多功能、多信道、高效率、高保密的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先进的通信手段,如卫星通信微波通信散射通信大气激光通信流星余迹通信、瞬间通信技术等将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由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组成的C?I(Command,Control and Communica- tions,Intelligence)系统已经成为空军作战的重要指挥装备。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使电子对抗日益激烈。电子对抗体系有实时电子侦察网、机载自卫电子对抗系统反辐射武器电子对抗飞机、地空干扰系统和电磁防护系统等。气象保障对空军作战和飞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气象卫星可提供全球范围的云层情况,微波多普勒雷达测风系统可提供空中三维风场结构,高速气象传真可实时交换远距离的气象信息。利用大、中型计算机制作客观定量的气象预报已收到良好效果。机场地面各种观(探)测设备进一步自动化,可提供范围更广、种类更全、时效更高的气象信息。现代飞行管制采用电子计算机、雷达、大屏幕显示器等设备,严密掌握空中飞行动态,及时提出调配飞行、净空、禁航、停飞和作战飞机备降的建议。现代军用机场构筑有飞机掩蔽库、飞机掩体、飞机洞库、机场灯光设备、飞机拦阻网等保障设施,配有机场抢修的机械装备和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提高了快速修复、防护和保证安全的能力。

装备发展技术

空军在论证新武器、改进现有武器和验收武器装备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现代空军武器装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促使空军加强了对新装备发展和旧装备改进的论证工作。确定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是否合理,通常采用各种试验试飞方法和数字仿真法。飞行试验是在真实的使用条件下探索航空新技术的重要手段,是为新装备的研制提供技术基础,也是装备调整、鉴定和使之更有效地付诸使用所必不可少的环节。空军各种地面装备同样需要试验、试用,有的还要进行空中校飞。在许多国家,武器装备的试验试飞由航空工业科研部门和空军共同承担,但各有侧重。在试飞手段和方法上,各国强调标准化建设,日趋使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在军用飞机的鉴定验收试验中,强调作战使用性的试验和评定,而原型机可靠性与维修性的试验和评定更为人们所重视。测试技术已从靠感官和粗略地记录发展到飞行试验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处理,磁记录、遥测、磁遥结合的内部参数测试系统。精密测试雷达、光学经纬仪等构成的外部参数测试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飞行参数的采集、传输、记录以及数据的实时处理和事后分析,都广泛地使用了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飞行模拟对于研究和验证航空新技术,特别是对于开展飞行品质研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的国家已研制出空中飞行模拟器,又称变稳定性飞机。这是一种经过专门改装的试验研究机,用以研究飞机飞行品质、飞行控制技术、显示技术和训练试飞员。

装备使用技术

空军人员掌握武器装备和技术设备的操作技能。主要有指挥技术、飞行技术、轰炸技术、射击技术、 领航技术、 搜索跟踪识别技术等。现代空军武器装备对指挥和操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①在指挥上,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对指挥人员的文化科学素质和专业技术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装备效能,推动了人机结合的使用技术的发展。飞行模拟技术已趋成熟,在各国飞行训练提纲中,使用飞行模拟器的时间已占相当比例。模拟器示景系统采用计算机成像技术,不仅可练习高难度的飞行动作,还可训练空战、 领航、 轰炸、射击等技术。在搜索跟踪识别技术上,新的电子光学设备能自动显示更多的有关目标参数,对使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后勤保障技术

空军后勤是空军作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空军后勤要求具备与作战部队相应的机动能力、快速保障能力和生存能力。后勤保障技术现代化是提高保障能力的主要手段,在物资、油料保障、卫生勤务保障、运输保障、装备保障和工程保障中都离不开保障技术。许多国家把提高后勤装备自动化作为发展重点,应用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优化物资油料调配和经费的调拨。现代空军修建工程技术体现为对机场的勘察、设计、科研、施工等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在勘察设计方面应用航测、激光测距仪、模型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在施工中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装备维修技术

保持和恢复空军武器装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的技术。主要包括对武器装备的维护保养、修理、封存、延寿等。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有些国家的空军正在加紧对维修理论的研究,装备维修已从简单的预防和排除故障,发展到对装备的全寿命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装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成为装备设计的重要指标,发展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改进了维修方式, 采用了维修新技术, 提高了工效,降低了费用,安全度上升。可靠性与维修性工程已发展成为相辅相成的两门学科,应用范围已从航空电子设备向飞机电气、 液压、 机械及结构等系统发展,从硬件向软件领域发展。航空武器装备的维修,不仅有电磁、射线、声音和振动探测、温度探测、全息摄影等先进检测技术和手段,而且有机械故障监控系统、自动化检测系统,并运用了电子计算机设备。外场维修工作将主要是更换便于拆装的单元体和部件,内场修理任务将有所增加。

统筹技术

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研究空军作战、训练和建设的工程技术。主要包括空军建设统筹技术、空军作战统筹技术、空军训练统筹技术、空军武器装备统筹技术等。空军建设统筹技术,以军事战略为指导,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知识、系统分析方法、计算机技术、多变量优化控制与决策技术,对空军的规模、兵力结构、编制体制、武器装备、人员培训、战场准备等宏观问题进行科学预测和统筹规划。空军作战统筹技术,以遂行任务的作战条件为基础,运用概率论、军事运筹学、射击学、轰炸学等理论和方法,预测空军作战的效果,为取得一定战果应使用的兵力,以及为遂行不同作战任务提出兵力优化方案,是指挥员在组织实施战役战斗时, 进行正确统筹的重要依据之一。空军训练统筹技术,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系统地研究人才培养的最优体制,包括训练内容、时间,晋升服役年限,训练装备等,提高效益,防止人才流失。空军武器装备统筹技术,对空军武器装备的全寿命期进行系统效能费用分析;运用可靠性理论、全面质量管理原则,有效地控制武器装备的质量与使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