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甲作用

更新时间:2022-05-01 16:24

穿甲作用,弹丸依靠本身动能破坏目标装甲的效应。弹丸穿甲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着甲时的动能与其横截面面积之比(比动能)和着甲时的倾角, 比动能大,垂直着甲的弹丸穿甲能力强。现代尾翼式次口径超速脱壳穿甲弹,初速可高达1800米/秒,采用合金钢或密度高达18克/厘米3的钨合金材料,长径比达12~20,可获得很高的着甲比动能,其穿甲作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弹丸(或战斗部)以自身的动能侵彻或穿透装甲对目标形成的破坏效应。弹丸着速通常为500~1800米/秒,有的高达2000米/秒。在穿透装甲后,利用弹丸或弹、板破片的直接撞击作用,或由其引燃、引爆所产生的二次效应,或弹丸(或战斗部)穿透装甲后的爆炸作用,可以毁伤目标内部的仪器设备和有生力量。高速弹丸碰击装甲时,可能发生头部镦粗变形、破碎或质量侵蚀及弹身折断等现象。钢质装甲板被穿透破坏的主要形式有韧性、花瓣型、冲塞、破碎型和崩落穿透等。

实际上,装甲板的破坏往往由上述多种形式组合而成,但其中必有一种为主。此外,弹丸(或战斗部)还可能因其动能不足嵌留在装甲板内,或因入射角过大而从装甲板表面上跳飞。比如,普通穿甲弹小着角对装甲板的穿透作用通常主要以韧性侵入开始,以剪切冲塞破坏结束,而当其着角较大(≥45°)时则易于发生跳飞;尾翼稳定的杆式脱壳穿甲弹,由于着速大(一般为1300~1800米/秒)、弹芯细长,且在穿甲时弹芯不断破碎,因而穿甲能力强、大着角时不易跳飞。其穿甲过程一般可分为飞溅成坑、反挤侵彻和剪切冲塞三个阶段,是破碎型穿甲、韧性穿甲和冲塞穿甲现象的综合。

通常将弹丸(或战斗部)穿透给定装甲的概率为50%的撞击速度,称为弹道极限速度。在工程上,将大、中口径穿甲弹弹丸穿透给定装甲的概率不小于90%的最低撞击速度,称为极限穿透速度,常用以度量弹丸的穿甲能力,其大小受到装甲板倾角、弹丸(或战斗部)和装甲材料性能、装甲厚度及弹丸(或战斗部)质量、结构与弹头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