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20:13
《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是奥地利作家利奥波德·萨克·莫索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男主角要求女主角对其进行性虐的故事。
《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描述了加利西亚的一个贵族地主萨乌宁,他头脑特别的清醒,常带着股认真劲儿,有时还有点卖弄学问,他生活在一个规划精密、半虚半实的世界里,实际上就是生活在闹钟、气体比重计、液体比重计、希波克拉底、胡费兰、柏拉图、康德、克尼格和切斯特菲尔德勋爵组成的世界里。这样的贵族爱上了漂亮的寡妇旺达,求婚不成萨乌宁就提出成为旺达的奴隶,并签署了一份有约束力的协议。这份协议的其中一条是:“旺达不仅可以因为奴隶哪怕一丁点儿的疏忽和冒犯而惩罚他,也可以因为自己的一时兴致或仅仅作为消遣而虐待他,只要能使她高兴就行。如果她愿意,她甚至有权利杀死他。”在协议中,旺达答应萨乌宁在惩罚他的时候,尽可能穿上裘皮大衣。最后,旺达移情别恋,并且请新情人用鞭子惩罚了萨乌宁,然后两人扬长而去。萨乌宁在失去了爱人之后,回到家乡开始了对女性的施虐生活。
1861年俄国农奴得到解放,1863年《解放宣言》和1865年《第十三修正法案》解放了美国的黑奴,而在利奥波德·萨克·莫索克的家乡加利西亚,1848年就废除了农奴制度。可见,当时的欧洲和美洲已经处在农奴解放的大趋势中了,而那些贵族阶级则仍然耿耿于怀,就像于斯曼所描述的德艾塞特试图对抗科技所带来的大众化趋势一样,莫索克描写了贵族仍然沉浸于农奴制度的优越性的思想迷恋之中。
萨乌宁
性格偏执有受虐倾向,沉迷在受虐当中获得满足,在得知旺达移情别恋之后开始了新的生活。
旺达
对萨乌宁的受虐行为十分不解,一开始选择顺从。后来为了帮助萨乌宁走出阴影,自己自导自演了一出戏。
“虐恋”这个词英文为sadomasochism,是由施虐倾向(sadism)与受虐倾向(masochism)这两个概念合成的,而这两个概念则是从法国作家萨德和奥地利作家莫索克的名字演化而成的。
《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是莫索克最主要的虐恋作品。这是一位贵族男子自愿成为一位女士的奴隶的故事。他愿意受她的驱使,受她的惩罚,使自己成为她对之握有生杀予夺权利的财产。在他们两人相处的过程中,女方始终比较勉强,最后她移情别恋,残忍地结束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莫索克书中男女主人公的名字萨乌宁(Severin)和旺达(Wanda)已成为男性奴隶和女性主人之间关系的象征,主奴关系中此类协议的范本。
该书的语言一直显得非常得体,放弃了对细节过分描述的做法。
一百多年来,作者萨克·莫索克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穿着裘皮大衣的维纳斯》被认为是继法国作家萨德之后的情色经典之作。作者将生活哲学和情色文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痛之爱”和“爱之痛”进行了酣畅淋漓而又精致入微的描绘。
自小说出版以后,小说的主人公萨乌宁和旺达成为男性奴隶和女性主人之间关系的象征,并经常出现在一些征婚求偶的广告中,可见小说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所具有的典型意义。
《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是莫索克最特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然其中有矫揉造作的地方,或者有另外的缺陷,但它仍然是一部呕心力作,并不是作者为了寻求某种病态刺激或幻想而创作的作品。有的读者可能觉得男主人公的思想比较主观,如果从文学角度评论,这确实是作品上的一个缺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部小说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艺术领域,成为科学、心理学的一份重要文献。
李银河:“《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在中国出版,其意义可能不仅表现在文学方面,更有可能揭示西方社会生活的深层内涵。”
利奥波德·萨克·莫索克,1836年出生于奥地利的加里西亚市,小说家和诗人,除《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外还著有《俄国法庭轶事》等作品。他于1895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