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床

更新时间:2022-08-25 18:23

陶瓷窑炉中放置坯件的地方,位于窑室的底部。烧窑时,横、竖穴窑窑床比较平,馒头窑有平和略有倾斜两种;龙窑前低后高,倾斜较大;阶级窑呈台阶状;葫芦窑和赁形窑前低后高,略有倾斜窑床在建窑时都经过加工处理。上面往往铺一层细沙,用以提高耐火强度,并有保温隔热的作用。

结构构造

陶窑多为半地下式,可分窑道、窑门、火膛、窑室和烟囱五部分。窑道是一个长方坑,有土阶连接地面。窑道内为窑门,多用砖砌成拱门之形。门内火膛,平面作梯形或半圆形,是烧火的地方。火膛之内为窑室,窑室的地面一般比火膛高出半米左右,故又名窑床,其半面呈马蹄形、椭圆形或长方形,而以呈长方形者为多。窑床往往用砖砌成,向上高出地面并收缩成拱顶。在窑床后壁下部开排烟孔。这样的工艺,使两则的烟道均向内弯曲,把烟汇集到中间通路后再排出窑外,因而极好地改变了火焰分布状态,使窑内各部分均能达到较高的温度。

分类

横穴窑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窑,结构原始,规模小,在圆形窑室前方有较长的穹形筒状火膛,燃烧时火焰由火膛进入窑室。早期的火膛和窑室基本位在同一水平上,后来才升高窑室,每窑可烧成十至二十件不等。此类窑在裴李岗文化中已经出现,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诸遗址中,特别是仰韶文化时期最为盛行。

竖穴窑

新石器时代的陶窑。窑室在火膛之上,火膛呈口小底大的袋形坑,窑室和火膛之间有数道火道,火焰经此进入窑室。更进步的则窑室不直接位于火膛之上,火焰沿倾斜的火道进入窑室,窑室的底部呈“北”字形的沟状火道或在火道上修建多火眼的窑箅。此类型窑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中即已存在,为后来的龙山文化所继承。

馒头窑

陶瓷窑炉之一。亦名圆窑。属间歇式窑,因形近似馒头而名。北方流行。我国周代已有略具馒头窑特点的窑炉,春秋战国时期的窑和宋代北方各窑均属此类型。宋以后为烧煤窑。窑前火膛呈半圆形,火膛和窑室合成一个馒头形空间,窑门留一口加煤。火焰自火膛喷向窑顶,再倒向窑床,烟气从排烟口、竖烟道排出窑外,属半倒焰式。烧成温度可达1300%,能烧还原气氛。

应用实例

龙泉窑

龙泉窑的窑床结构为长条斜坡状,长二十五米到八十米不等,宽一点五米到二点八米不等。坡度在十到十八度之间,一般为前陡后缓,这是利用自然抽力代替风箱和烟囱。窑中部的瓷器由于烧成温度及还原合适,胎、釉色泽良好;窑前部及尾部废品率高,胎易松软或开裂。

龙泉窑瓷器品种繁多,举凡餐饮、文具、生活、娱乐用品以及明器等无不具备。除碗、盘、盆、罐等日用器皿外,并有多种仿自殷周古铜器和玉器的鬲、觚、觯、投壶、樽、琮等瓷制礼器。

马蹄形窑

馒头窑的窑床,有的平面呈马蹄形,故又称“马蹄形窑”。宋代北方地区流行的瓷窑形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